学术投稿

饮食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

李飞静;陈宁;周攀;颜依红;陆海娜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血透患者, 高磷血症, 饮食干预
摘要:目的 了解饮食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的实验研究,招募血液透析治疗或腹膜透析>3个月的高磷血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6个月,通过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代谢指标,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共招募了71例观察对象,干预后观察对象的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在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0例ASC-US患者进行HPV 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NⅡ+级和CINⅢ+级的HPV E6/E7mRNA阳性率分别高于CINⅡ-级和CIN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等级宫颈病变的HPV E6/E7mRNA拷贝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宫颈病变级别与mRNA拷贝数之间呈正相关.HPV E6/E7mRNA与HR-HPV DNA检测CINⅡ+级和CINⅢ+级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PV E6/E7mRNA检测作为ASC-US的分流指标更确切有效,是目前ASC-US患者是否阴道镜转诊的较佳分流策略.

    作者:张月辉;潘嫱微;吕杰强;郑园园;童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对策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18例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发生DVT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减少、药物的使用、基础疾病、吞咽障碍饮水摄入减少、静脉置管等多种因素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除常规进行脑卒中治疗护理同时,要积极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进行早干预,预防DVT的形成,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毛美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腔内剜除联合耻骨上切口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分区汽化剜除联合耻骨上切口取出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先经尿道采用等离子纽扣式电极分区汽化剜除前列腺增生组织,剜落的前列腺组织置入膀胱,前列腺创面止血,再取耻骨上经膀胱切口取出前列腺组织及膀胱结石;随访时间2~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0±14.6)min,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120±15.3)g;术后1d较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平均下降(3.0±0.5)g/L;术后无输血及再次手术止血病例;膀胱平均冲洗时间(20±7)h;平均留置造瘘管时间(3.1±0.9)d;平均留置耻骨后引流管时间(4.7±1.1)d;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7.0±1.3)d;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裂开、尿漏情况.随访2~12个月,未发生真性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分区汽化剜除联合耻骨上切口取出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是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出血少、前列腺腺体完整取出的优点.

    作者:罗庆妮;钱培贤;韩德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电离子联合调Q755nm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电离子联合调Q755nm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32例):单独使用电离子治疗;对照2组(35例):单独使用调Q755nm激光治疗;观察组(36例),使用电离子联合调Q755nm激光治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1组有效率100.0%,暂时性色素沉着发生率84.4%,疤痕发生率15.6%;对照2组有效率60.0%,暂时性色素沉着发生率11.4%,未见明显疤痕;观察组有效率100.0%,暂时性色素沉着发生率2.8%,未见明显疤痕.结论 治疗脂溢性角化病使用电离子联合调Q755nm激光效果肯定,且符合医美行业的新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罗东平;徐淑萍;盛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肾小球疾病儿童血液霉酚酸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及进展

    霉酚酸酯(MMF)作为一种较新的免疫抑制剂,目前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效果已在广泛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该药具有免疫抑制效率高,肝、肾毒性低等多种优点.霉酚酸(MPA)是 MMF 在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

    作者:路智红;毛建华;宋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随访2周后,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g/L)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方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麻疹患儿肠道排毒观察及预防对策

    目的 对麻疹住院患儿,观察其肠道病毒排毒情况,为麻疹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为麻疹的传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住院临床诊断麻疹的161例患儿,在入院2d内同时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标本在冷链条件下送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结果 161例麻疹患儿粪便麻疹病毒核酸阳性159例占98.8%,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155例占96.3%.粪便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高于咽拭子病毒核酸及血清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疹患儿肠道病毒检出率高,可能存在消化道传播风险,对麻疹患儿除呼吸道传播防控措施外,还应做好进行消化道传播防控措施和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麻疹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作者:黄笑笑;王华萍;赵青青;赵仕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EDTA依赖的假性白细胞减少的实验分析与纠正对策

    目的 研究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抗凝剂介导的白细胞聚集的可能机制和白细胞计数纠正方法 .方法统计与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345600例门诊、住院血常规标本发生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导致假性白细胞减少例数的相关情况.结果 共发生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7例,其它原因导致白细胞聚集27例,发生率分别为0.002%和0.008%.由于白细胞聚集导致仪器自动白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偏低,与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的实验表明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在37℃水浴30min和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后白细胞聚集情况未得到纠正,相较于白细胞人工镜检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本采用仪器稀释液与标本血浆等量置换以及标本中加入卡那霉素20mg/ml方法后,标本中白细胞聚集现象得到部分纠正,但仪器结果与人工镜检计数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DTA抗凝剂诱导的假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0.002%,极易漏诊.发现有白细胞聚集的情况应采用人工显微镜计数进行检测结果纠正,以防发生误诊误治.

    作者:陈龙;徐旭栋;张永为;陆新建;肖湘阳;王剑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无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751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并且病理确诊为无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此类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食管癌患者术后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47%、72.33%和65.1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大体分型、淋巴结总数、吸烟史和酗酒史对食管癌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淋巴结总数和酗酒史是影响本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淋巴结总数和酗酒史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汪亮;蔡磊;陈倩;蒋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ICCO在内科危重患者中的监测及护理

    目的 总结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内科危重患者中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在内科危重患者中运用PICCO容量、肺水和心肌收缩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危重患者31例,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应用监测值指导液体管理、合理用药.结果 经救治和护理,6例治愈出院,22例好转转他科继续治疗,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病例的发生.结论 使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并加强相关护理,对内科危重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钱利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滴眼药水辅助器的设计与应用

    滴眼液是眼病患者常用的剂型,具有局部浓度高、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应用广泛.滴眼药水是眼科比较简单的一项基本技能,有效的滴眼操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1].

    作者:舒苏凤;吕志刚;张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四君子汤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住院及门诊的同时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结合组)和对照组(西医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mg,2次/d,餐前0.5h服;枸橼酸铋钾220mg,2次/d,餐前0.5h服;阿莫西林1000mg,2次/d,餐后即服;克拉霉素500mg,2次/d,餐后即服,疗程14d;青霉素过敏患者用左氧氟沙星0.5g,1次/d,餐后即服,取代阿莫西林.治疗组:同样予上述铋剂四联方案药物,并加用四君子汤,150ml/次,2次/d,疗程7d.均于治疗结束后4周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1.43%,对照组HP根除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四君子汤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较好,四君子汤可能是通过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达到扶正目的.

    作者: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先进的磁共振技术在血脑屏障中的运用和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屏障.BBB 结构在多种疾病中遭到破坏,导致血液中有害物质及潜在病原微生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和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罗家昂;张璠;徐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介入封堵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行卵圆孔封堵术6例,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增强发泡试验证实为PFO并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合并脑梗塞5例,短暂性脑缺血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心电监护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及1例偶发室性早搏.患者术后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左室内径无明显差异.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心超未见封堵器移位,房水平未见分流.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卵圆孔封堵术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概率降低,提示介入封堵治疗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患者预防再发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高飞丹;潘孙雷;池菊芳;郭航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零缺陷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零缺陷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零缺陷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出院时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出院时SIS310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跗骨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跗骨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跗骨结核患者20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病例足踝疼痛消失,踝关节功能良好,未复发.结论 跗骨结核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有慢性窦道的患者,病灶清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永志;张隆英;陈永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感控电子交班表在ICU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有创检查及治疗多、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等特点,加之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几率也随之增高,是临床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1].

    作者:郑叶平;董叶丽;朱胜春;沈杰;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输尿管皮层造口内陷合并双J管上移的处理报告

    输尿管皮层造口术作为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的一种方案,操作简单、安全[1],成功率高,对腹腔脏器无明显干扰,术后不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优点,在高龄患者或者晚期膀胱肿瘤患者当中,仍广泛应用,以期达到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2].

    作者:李忠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判别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判别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现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其病理学上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肝纤维化为特征,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1].

    作者:蒋镥;王丹;黄小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肽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C 肽被认为是无活性的含有 31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包含 A、B、C 链,胰岛素原分泌入血后,三条链裂解,其后 A、B 链形成了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及其他生物活性的作用.

    作者:盛昭;季学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