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今扬;周彩云;马芳
文章从玄府学说的起源、发展出发,提出耳科疾病玄府学辨证论治的思路.阐述耳科疾病多以耳中玄府郁闭为重要病机,以开通耳玄府,使窍通明为基本治则,临床上常配伍使用风药以达到通窍开玄的目的.为临床诊治耳科疾病提出崭新的思路.
作者:王振春;罗再琼;敬樱;吕德;黄文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由于不能有效阻止坏死股骨头的塌陷,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如今仍然不尽如人意.根源在于传统中医宏观辨证对坏死股骨头内部的生物力学状况和塌陷相关生物力学规律普遍存在认识盲区.其疗效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中药促进坏死骨组织修复来实现的,难以克服引起塌陷的生物力学因素以及塌陷后的关内生物力学不稳定状态,因此这种修复的速度和强度往往不足以有效预防坏死股骨头的塌陷与进展.
作者:葛辉;李鹏飞;庞智晖;唐立明;何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收治的57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3组,A组12例采用运动疗法治疗,B组16例采用中药熏洗治疗,C组29例采用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全部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Kofoed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后VAS评分(3.50±0.80)分较治疗前(7.42±0.79)分降低(P<0.05),治疗后Kofoed评分(79.08±8.35)分较治疗前(47.83±5.29)分增加(P<0.05);B组:治疗后VAS评分(3.37±0.89)分较治疗前(7.56±0.76)分降低(P<0.05),治疗后Kofoed评分(81.81±8.16)分较治疗前(48.75±4.14)分增加(P<0.05);C组:治疗后的VAS评分(2.62±0.82)分较治疗前(7.44±0.99)分降低(P<0.05),治疗后的Kofoed评分(86.69±5.35)分较治疗前(48.24±4.52)分增加(P<0.05).C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值明显比A组和B组低(P<0.05),A、B两组间治疗后的VAS评分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C组治疗后的Kofoed评分均值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间治疗后的Kofoed评分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育良;何本祥;熊小明;吴骁;咸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中医“筋痹”范畴,文章基于目前存在许多由于没有把握正确的治疗原则,盲目地采用强刺激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不仅没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加重患者痛苦的情况,从筋“喜温而恶寒、血和则筋柔、喜柔而不喜刚”的特性出发,提出温通、养血、柔和的治疗原则,阐述推拿治疗筋痹应以舒经调枢为治疗之本,以温热类手法为主要方法,以柔和有力为基本要求,达到温经散寒,和血柔筋的目的.
作者:庞军;王雄将;傅剑萍;唐宏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优选木蝴蝶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其对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以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主因素,优选佳提取工艺;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 mg/kg)建造AD小鼠模型,木蝴蝶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928、3.857和5.785 g/kg,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隐蔽平台实验潜伏期;末次给药后1h,心脏取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lgG、SOD、MDA.结果:佳提取工艺:药材加2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60 min.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隐蔽平台实验潜伏期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25 d后差异均显著(P<0.05),中剂量组第28 d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SOD活性(P<0.05),高剂量组lgG含量升高,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均P<0.05).结论:该工艺总黄酮得率较高,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为木蝴蝶茶的生产提供参考;木蝴蝶茶对A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血清中lgG、SOD和MDA相关.
作者:赵献敏;张松江;李南;刘永;李伟;杜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银屑灵优化方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该制剂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组分中药的5个指标成分绿原酸、芍药苷、异嗪皮啶、落新妇苷、黄杞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Inertsil ODS-3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 nm和230 nm.结果:5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中,绿原酸、芍药苷、异嗪皮啶、落新妇苷、黄杞苷浓度分别在1.79 ~115 μg/mL(R2 =0.9992)、5.84 ~ 750 μg/mL(R2=0.9997)、0.54 ~87.5 μg/mL(R2=0.9989)、7.81~ 1000 μg/mL(R2 =0.9994)、3.91 ~ 500 μg/mL(R2=0.9992)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所建立的HPLC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银屑灵优化方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冬梅;朱伟;卢传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并对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自助排便恢复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NF-α与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与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春起;杨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接骨膏外敷给药对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CBFA1 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30只家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在其患处外敷接骨膏并用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不使用药物,仅常规消毒后进行小夹板固定.分别于给药后第3、6、10周每组随机抽取5只,取患处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家兔骨组织中BMP7、CBFA1 mRNA的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家兔第3、10周末患处骨组织标本中BMP7、CBFA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膏外敷给药可促进患处骨组织中BMP7、CBFA1 mRNA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作者:向阳;黄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采用四磨汤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儿科收治的FI患儿8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以1:1比例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早产儿在喂奶前行非营养性吸吮+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四磨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胀、胃潴留、呕吐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x2=5.077;观察组患者呕吐、胃潴留、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和四磨汤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雌激素生成与“肾藏精,主生殖”有一定的相似,卵巢功能减退与肾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维生素D功能与卵巢雌激素生成功能关系密切,维生素D缺乏出现雌激素分泌紊乱,同时表现出典型的中医肾虚症状.通过补肾药物可明显改善维生素D代谢和性激素分泌紊乱.为此,从雌激素生成探讨维生素D轴与“肾藏精,主生殖”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为肾本质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用当代医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中医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管连城;高洁;柴艺汇;秦忠;李文;陈伟;王焕珍;陈云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介绍马勇教授治疗筋膜炎的经验,认为筋膜炎发病当责之于肝,治当祛风散寒、疏肝蠲痹.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从理论依据、临证用药以及验案举隅出发总结老师学术思想,希望为筋膜炎的中医内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抛砖引玉.
作者:司誉豪;马勇;郭杨;徐力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肠合治”法防治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饲喂头孢哌酮加白色念珠菌定植复制肠道菌群失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卵清蛋白注射致敏与雾化诱发哮喘,雾化同时给予加味升降散治疗,采用Buxco全身体积描记系统分析呼吸功能,培养肠道细菌并运用ELISA法检测相关免疫因子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呼吸频率显著增高,PEF显著减少,penh增高;肠道中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未见生长,而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并可检测到白色念珠菌生长;BALF沉渣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BLAF和血清中IgE含量明显升高,且BALF中IL-4显著升高,IL-4/IFN-γ比值明显升高;BALF和肠黏膜中sIg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经加味升降散干预,大鼠肠道的菌群失调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呼吸功能也明显改善,组织形态学改变得到了恢复,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与IL-4含量显著减少,肺、肠sIg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兴隆;张珑琼;付雯;官菊梅;秦乐;王强;孙小钧;赵静;高永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祖国医学在诊治中风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从气血论治方面,文章将从气血辨证关系、理论基础和方药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高维;王嘉麟;邢佳;袁清洁;王建伟;高东阳;郭凯航;郭蓉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文章从中医病机学角度探讨了中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通过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明确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思路,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作者:王帅;卞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腿部位的腧穴是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位,该处的布穴蕴含河图五行布局模式、中医开合枢的原理以及全息律的特点,董氏奇穴不同于十二经穴,但在穴位的分布以及主治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文章试将十四经穴与董氏奇穴在大腿部位的穴位分布、主治规律加以比较总结.笔者认为与现行的针灸教科书排穴不同,董氏奇穴布穴以分部为主,尤其在大腿部位,不按十二经分布走向设置腧穴,而强调机体横向部位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董氏奇穴大腿部的设穴弥补了传统十二经穴在膝、肘以上部位较膝、肘关节以下穴位主治应用范围窄的不足,临证时二者常可以相互补充,以提高疗效.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自《黄帝内经》首提“七损八益”以来,历代医家对其解释不一,各据其理.至《天下至道谈》出土后,“七损八益”的公认解释定格为房中术,但争论仍未停止,有学者从洛书九数对其展开了新的解释.“七损八益”应指房中术,这与《内经》成书时代背景有关,“七损八益”的本质是河图洛书的象数思维,多学科、多角度的阐释“七损八益”,有助于把握《内经》学术体系的命脉,对推动中医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孟庆岩;颜培正;相光鑫;张庆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升清降浊方对慢性肾衰患者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79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辅以升清降浊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128,P=0.024);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UN、Scr及24h蛋白尿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FR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降浊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较佳且安全有效,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患者肾功能损伤及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陈小永;王自闯;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祛毒坐浴袋治疗临床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血热肠燥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配合祛毒坐浴袋治疗组与单纯祛毒坐浴袋坐浴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肛裂疼痛程度评分、渗液多少、便秘程度分级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配合祛毒坐浴袋对于治疗血热肠燥型肛裂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生肌敛疮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李燕;苗建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对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行检索,共纳入研究24项,分析发现各研究在随机方法、盲法实施等方面文献报道质量参差不齐,其降压的刺灸法选择比较集中,以针刺泻法和电针刺激为主,但刺法量效关系及其规范化的研究有待开展;降压的临床取穴以曲池、太冲、风池等为主,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但与临床经验效穴的结合还有待挖掘;针刺降压疗效与其内在机制的探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陈骥;吴曦;梁繁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穴位敏化的客观化规律及现状分析,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穴位解决方法.方法:针对穴位敏化研究缺乏从宏观角度囊括不同敏化形式的大样本穴位敏化综合性的问题,提出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深入开展穴位敏化的客观化研究的方法.结果:从提取穴位敏化客观动态数据特征、实现穴位敏化特征预处理的深度神经网络设计、建立穴位敏化识别策略权重估值网络的角度,探讨穴位敏化的客观化研究的潜在切入点.结论:通过对潜在切入点的研究,表面中医的整体思维模式与大数据条件下的深度学习技术的结合,必然产生一种不同于实验和实证研究的全新的中医研究方法.
作者:温川飙;陈菊;贾伟;谭惠娟;吴曦;黄玲;梁繁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