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目的:建立九香虫药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水解氨基酸种类、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蛋白质含量分析,采用比色分析,以牛血清白蛋白对照,考马斯亮蓝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分析,采用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18种氨基酸混合对照品对照,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结果: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且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分析要求.结论:所建立的九香虫药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水解氨基酸种类、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逯春玲;王殿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中医学将其归为“胁痛…肝积…黄疸”“臌胀”“瘕瘕”等疾病范畴.中医学以其自身的特色,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认为原发性肝癌多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总属气滞血瘀,湿热内生,火毒内蕴,因此,清法乃是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法则之一,常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整个过程中,清法对本病的辨证治疗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临床对清法论证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较多,文章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从清气分热、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清解脏腑诸热以及清热除湿等不同类型,对清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以证实清法论治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进一步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李京;韩涛;徐莹;郑曲;刘杨;杨晓丹;林中正;崔丹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贾跃进名老中医临床上在治疗不寐主要以解除六郁之邪,调畅气机,使阳入于阴为治法,治不寐而不重用安神药,通过解气、血、痰、火、湿、食之郁而使阳入于阴,安神药的选用亦是针对每一种六郁之邪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试总结贾跃进名老中医解六郁治不寐的经验.
作者:刘扬;李菲;武萌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腿部位的腧穴是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位,该处的布穴蕴含河图五行布局模式、中医开合枢的原理以及全息律的特点,董氏奇穴不同于十二经穴,但在穴位的分布以及主治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文章试将十四经穴与董氏奇穴在大腿部位的穴位分布、主治规律加以比较总结.笔者认为与现行的针灸教科书排穴不同,董氏奇穴布穴以分部为主,尤其在大腿部位,不按十二经分布走向设置腧穴,而强调机体横向部位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董氏奇穴大腿部的设穴弥补了传统十二经穴在膝、肘以上部位较膝、肘关节以下穴位主治应用范围窄的不足,临证时二者常可以相互补充,以提高疗效.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不同用药剂量对肝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30例,对照组给予说明书推荐剂量,20 mL/次,1次/d,实验组给予超说明书用药剂量,21~50 mL/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对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实验组的ALT、AST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不显著.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与年龄、性别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经多因素分析证实,高龄、男性及危急证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舒血宁注射液超过说明书推荐剂量可能影响着患者肝功能,实践中应根据说明书及患者具体病情,设计个性化与针对性的用药方案,以此保证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杨丽红;廖越;罗昊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养慎”理论本是《金匮要略》中“内养正气、外慎风寒”,谢春光教授继承并发扬了此理论,并把它灵活运用在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上.“内养”即养气滋阴,在紧扣糖尿病病机的同时,针对三个分型,提出清热生津、滋补脾肾、活血化瘀并举;“外慎”则防慎不良的生活习惯,针对糖尿病的病因,在饮食、运动两大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其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以及社会价值,值得介绍推广.
作者:刘晓瑞;黄彬洋;刘桠;富晓旭;张翕宇;周秀娟;晁俊;杜联;谢春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对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行检索,共纳入研究24项,分析发现各研究在随机方法、盲法实施等方面文献报道质量参差不齐,其降压的刺灸法选择比较集中,以针刺泻法和电针刺激为主,但刺法量效关系及其规范化的研究有待开展;降压的临床取穴以曲池、太冲、风池等为主,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但与临床经验效穴的结合还有待挖掘;针刺降压疗效与其内在机制的探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陈骥;吴曦;梁繁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临证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介绍罗颂平教授治疗卵巢功能减退不孕的经验.罗教授认为体质偏颇及长期不良情志刺激是发病的重要诱因;肾虚为致病之本,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冲任失调、胞宫胞脉失养是卵巢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以补肾填精,疏肝健脾为治疗大法.用药平和,同时顾护五脏气血阴阳,忌大寒大热及辛甘走窜伤阴之品.临证注重对患者心理及情志疏导,并擅长饮食药膳调补.
作者:刘方;罗颂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祖国医学在诊治中风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从气血论治方面,文章将从气血辨证关系、理论基础和方药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高维;王嘉麟;邢佳;袁清洁;王建伟;高东阳;郭凯航;郭蓉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文章从玄府学说的起源、发展出发,提出耳科疾病玄府学辨证论治的思路.阐述耳科疾病多以耳中玄府郁闭为重要病机,以开通耳玄府,使窍通明为基本治则,临床上常配伍使用风药以达到通窍开玄的目的.为临床诊治耳科疾病提出崭新的思路.
作者:王振春;罗再琼;敬樱;吕德;黄文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肠合治”法防治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饲喂头孢哌酮加白色念珠菌定植复制肠道菌群失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卵清蛋白注射致敏与雾化诱发哮喘,雾化同时给予加味升降散治疗,采用Buxco全身体积描记系统分析呼吸功能,培养肠道细菌并运用ELISA法检测相关免疫因子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呼吸频率显著增高,PEF显著减少,penh增高;肠道中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未见生长,而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并可检测到白色念珠菌生长;BALF沉渣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BLAF和血清中IgE含量明显升高,且BALF中IL-4显著升高,IL-4/IFN-γ比值明显升高;BALF和肠黏膜中sIg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经加味升降散干预,大鼠肠道的菌群失调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呼吸功能也明显改善,组织形态学改变得到了恢复,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与IL-4含量显著减少,肺、肠sIg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兴隆;张珑琼;付雯;官菊梅;秦乐;王强;孙小钧;赵静;高永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中医“筋痹”范畴,文章基于目前存在许多由于没有把握正确的治疗原则,盲目地采用强刺激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不仅没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加重患者痛苦的情况,从筋“喜温而恶寒、血和则筋柔、喜柔而不喜刚”的特性出发,提出温通、养血、柔和的治疗原则,阐述推拿治疗筋痹应以舒经调枢为治疗之本,以温热类手法为主要方法,以柔和有力为基本要求,达到温经散寒,和血柔筋的目的.
作者:庞军;王雄将;傅剑萍;唐宏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房定亚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的风湿病、肾脏病及心脏病专家,他在学术上推崇辨病辨证相结合,在临证中擅用专方专药治专病,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文章从“学术渊源、内容阐释、方证举要”几方面论述了房定亚教授“病证结合、专方专药”学术理论与实践.
作者:唐今扬;周彩云;马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伤寒论》温阳治法备受医者尊崇,但其所彰显的养阴治法,同样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从养阴清热、养阴降火、养阴利水、养阴润燥、养阴缓急、养阴反佐、养阴益气、养阴扶阳、养阴回阳、养阴通阳等十个方面,探析了《伤寒论》对养阴治法的具体运用,冀有利于学者全面掌握运用仲景治疗大法,进一步提高中医诊疗效果.
作者:张楠;李赛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属中医学“精少…精薄…无子”范畴,历代大多医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治疗多以滋补肝肾为主.牛阳教授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全面把握病人病情,提出脾失健运,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停聚,郁而化热这一病机,临床应用三仁汤化裁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李文珊;牛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收治的57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3组,A组12例采用运动疗法治疗,B组16例采用中药熏洗治疗,C组29例采用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全部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Kofoed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后VAS评分(3.50±0.80)分较治疗前(7.42±0.79)分降低(P<0.05),治疗后Kofoed评分(79.08±8.35)分较治疗前(47.83±5.29)分增加(P<0.05);B组:治疗后VAS评分(3.37±0.89)分较治疗前(7.56±0.76)分降低(P<0.05),治疗后Kofoed评分(81.81±8.16)分较治疗前(48.75±4.14)分增加(P<0.05);C组:治疗后的VAS评分(2.62±0.82)分较治疗前(7.44±0.99)分降低(P<0.05),治疗后的Kofoed评分(86.69±5.35)分较治疗前(48.24±4.52)分增加(P<0.05).C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值明显比A组和B组低(P<0.05),A、B两组间治疗后的VAS评分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C组治疗后的Kofoed评分均值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间治疗后的Kofoed评分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育良;何本祥;熊小明;吴骁;咸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并对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自助排便恢复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NF-α与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与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清胰汤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春起;杨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90例患者随机分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按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配合艾灸神阙穴,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自拟方敷在脐上,同时艾灸神阙穴,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重、腹围、24 h尿量等,测量结果变化.结果:对照组腹水消退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在体重、腹围、尿量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自拟中药敷脐配合艾灸治疗硬化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艾灸治疗组.
作者:胡萍;张恩欣;李莉娟;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干蟾皮提取物(华蟾素注射液)对裸鼠胃癌肝转移及CXCL12-CXCR4生物轴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华蟾素注射液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经小鼠脾脏下极包膜注入BGC-823细胞建立胃癌肝转移模型;3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华蟾素低剂量组[CINO(低)]、华蟾素中剂量组[CINO(中)]、华蟾素高剂量组[CINO(高)];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不同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对BGC-82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胃癌肝转移裸鼠生存时间、肿瘤抑制率,肿瘤组织中CXCL12、CXCR4的影响.结果:华蟾素对BGC-82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CINO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肝转移率明显下降(P<0.05);华蟾素注射液对胃癌肝转移组织中CXCL12和CXCR4蛋白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可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降低胃癌肝转移率,抑制肿瘤生长;其机理可能与其下调胃癌肝转移灶中CXCL12、CXCR4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乔翠霞;张新峰;程旭峰;刘琦;蔡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特发性足细胞病作为当前肾脏病学研究热点,涵盖多种临床常见慢性肾小球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治疗难度大,经典治疗方案疗效欠理想.寻找有效的足细胞病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现实问题.中医药针对足细胞病防治,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对特发性足细胞病的中医治疗颇有心得,逐步形成“基于辛通畅络法治疗特发性足细胞病”的学术思想.文章就该特色学术思想,予以初步总结与阐释,为序贯开展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作者:窦一田;杨洪涛;林燕;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