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京;韩小芳
作者:俞景茂;赖正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急性主髂动脉闭塞是外科危急重症,可引发剧烈的全身性多器官功能障碍连锁反应,对患者肢体和生命有很大的威胁,国外报道临床死亡率为 30%~5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军;张学勇;王长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于2001年2月~2002年10月对7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在未用任何中、西药物的情况下,采用火罐治疗,并观察火罐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佳璇;傅明丽;王肖原;高智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于1995年3月14日接诊一36岁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时白细胞1.5×109/L,红细胞1.2×1012/L,血红蛋白30g/L,血小板1.3×109/L,网织红细胞0.1×109/L.
作者:黄冬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我们分别运用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肌梗塞(AMI)175例,观察其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及30天死亡率的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雁;陈立新;刘清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上并不少见,且有增多的趋势,已受到消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治疗方面尚未有较确切的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万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验证和比较针刺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针刺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足量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及精神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PRS、SAPS、SAN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疗效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而TESS量表评定结果自始至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相同的疗效(P>0.05),不论在阳性症状方面还是在阴性症状方面疗效近似(P>0.05),且起效快,而在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后者,安全性好.
作者:徐天朝;刁焕伟;许鹏;甘红梅;孙中华;孙立;曾艳秋;霍晓玲;安静;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尤擅男科,其用药思路精巧,于继承前人中多有发挥,笔者有幸侍诊于师侧,现特将其心得总结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廖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菌群失调性肠炎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茹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导师唐由君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研究30余年,以中医药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颇有良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许云;唐旭东;谢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证治与子宫内膜厚度(EM)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过B超检查EM的功血患者(A组)与未经检查EM的功血患者(B组)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相比较.结果:A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A组的愈显率(95.65%)显著高于B组(68.09%)(P<0.01).结论:功血证治与EM密切相关.如将EM这一量化的客观指标纳入功血的中医辨证治疗中,会使疗效大大提高.
作者:王普京;韩小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数十载,对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疗具独到之处.
作者:沈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抗纤软肝颗粒(KXR)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终浓度为5mg/ml、2.5mg/ml、1.25mg/ml)及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小时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结果:抗纤软肝颗粒无论是药物还是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在安全浓度范围内,5mg/ml组和10%药物血清组作用强(P<0.01); 并可诱导HSC凋亡, 且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下调, 促凋亡分子Bax表达增强(P<0.01).结论:抗纤软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Bcl-2/Bax比率,促进HSC凋亡.
作者:杨玲;朱清静;张赤志;明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立苏冲剂治疗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口服脑立苏冲剂,对照组予口服维脑路通片,两组均配合吸氧、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及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改变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证候积分改变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比较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立苏冲剂治疗脑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显著且优于维脑路通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唐兴荣;余尚贞;王光耀;郑国燊;石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2年10月~2003年8月应用当飞利肝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亓民;孟玉娟;张国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旱莲草甘、酸、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益肾,凉血止血的作用.笔者运用旱莲草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满意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旱莲草,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作者:高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证的演变及兼证特点.方法: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案,临床调查原发性肝癌2060例.结果:原发性肝癌的病机是随病程的发展不断变化的,Ⅰ~Ⅲ期证候以肝郁气滞、脾气虚为主,Ⅱ期以肝血瘀阻、气滞、气虚、湿热等为主,Ⅲ期以气虚、阴虚、血瘀、气滞、水湿内停等为主.各期中证型出现率居前4位的是气滞、血瘀、气虚、阴虚.还显示,肝癌无证可辨者仅占1.07%,而3个证型组合者占23.06%,4个证型组合者占24.37%,5个证型组合者占18.11%,平均每个患者出现3.75个证型.其中Ⅰ期平均2.03证次,Ⅱ期平均3.47证次,Ⅲ期平均4.99证次.结论:随着病程的发展,证的相兼愈加显著,病机愈加复杂,而气滞血瘀与气阴两虚是根本病机,贯穿于该病的始终.
作者:方肇勤;李永健;唐辰龙;马骏;管冬元;陈德溯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