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平;刘松;杨京利;顾懿;黄成泉
胆囊癌是近年来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病死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5位[1],预后较差,术后平均5年生存率为35%~38%[2]。超声影像检查成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相关资料报道[3],其诊断符合率达70%~82%。但对早期胆囊癌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仅为23%。超声造影检查可对胆囊癌灶血流情况进行实质性反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作者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对本院收治的超声检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青;李新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血栓部分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创伤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DVT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目前DVT的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文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尹俊卿;胡小林;郑永财;董大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左右,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中占90%以上。据统计大约5%~10%的人在一生中可能会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甲状腺结节[1]。p73基因是抑癌基因p53家族成员之一,由Kaghad[2]等于1997年发现。由于其具有和p53相似的结构及诱导凋亡、活化转录、调控细胞周期等活性,因此该基因被发现后倍受人们的关注。Survivin蛋白为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新近发现的一种。作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7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着重探讨p73和Survivin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吴颖;周细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需严格取强迫体位约2~3周,甚至更长时间,术后1周内每日采取俯卧位的时间应>18h[1]。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有些患者因难以忍受长时间强迫体位所致的不适而随意改变体位,导致并发症发生,影响了手术的疗效。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本科将改良头位床应用在硅油眼内填充术后的患者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苏凤;张王芳;严婉丽;陈俊;吕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SPIH)是妊娠期特有的,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围生儿发病率、病死率增高的产科疾病之一[1]。其发病机制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长因子,对胎盘的发育和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2]。胎盘生长因子(PLGF)是VEGF家族成员,调节内皮细胞的生长,维持胎盘血管通透性[3]。本试验通过研究胎盘病理变化,并检测血清中VEGF与PLGF水平变化,以探讨胎盘病理变化、VEGF、PLGF在SPIH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大玲;徐群芳;叶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肠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VM)又称肠血管发育不良,是无明显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患者的VM出血,常表现量大、势猛,常规止血效果欠佳。近年来,采用内镜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已受到广泛关注,但钛夹治疗老年VM引起的大出血鲜有报道。本文对一组老年人VM急性出血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治疗效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罗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腓骨多段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源于高能量的直接暴力损伤,以胫腓骨双骨折多见,也存在腓骨的单独骨折。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适用于腓骨A、B型骨折,对于C型骨折的固定缺乏稳定性,尤其在腓骨多段骨折固定中,且手术创伤大不利于胫腓骨骨折愈合。作者自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用AO弹性髓内钉(TEM)内固定治疗腓骨多段骨折1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海军;章中良;李宁建;范天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形态为球形的肺部炎症称为球形肺炎,是肺部炎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表现与肺部其他球形病灶相似,鉴别有一定困难。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临床抗炎治疗、影像学动态观察证实的16例球形肺炎的X线平片和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以避免误诊和漏诊。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伟;夏瑞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前置胎盘剥离后,子宫下段胎盘附着面常不易止血,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甚至子宫切除率均增高。作者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本院16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是近20年来开始出现的概念,是将整形外科技术与保留乳房的手术结合,以达到彻底地根治肿瘤和维持乳房良好的美学效果的双重目的。乳房肿瘤整形技术方法主要基于两种不同的方式:组织移位和组织替代[1]。大网膜含大量脂肪组织,血供丰富,柔软性高,可塑性强,抗感染能力和存活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乳腺替代组织,在乳房肿瘤整形外科中受到了一定的关注[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其在外科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组自2012年1月起对10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周慧芳;余如平;徐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婴幼儿喘息是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目前文献将无个人特应史(过敏性鼻炎、湿疹)和家属特应史的喘息称之为病毒相关性喘息,临床上大部分喘息为病毒相关性喘息。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反复喘息导致患儿反复门急诊和住院,给患儿带然极大痛苦和家属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采用匹多莫得口服对病毒相关性喘息疾病住院出院后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武林;许鑫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1986~1988年间流行病学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年发病率为0.69/10万,其中成人ALL约占其20%~25%,而老年(≥60岁)ALL约占成人的16%~31%。由于老年ALL存在高龄、较多基础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相对差等多种不利因素,造成老年ALL预后很差。与此同时,对于老年AL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研究却仍然较少,故作者回顾本院16例老年(≥60岁)ALL患者,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童雅君;匡跃敏;黄黎;朱艳;高新芳;罗信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泄泻”、“肠风”、“滞下”、“肠澼”等范畴。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之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明显[1,2]。作者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本院消化科因UC住院的58例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和美沙拉嗪口服联合蒲芩败酱汤保留灌肠,结果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章静;范美庆;冯敏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早期(24~48h)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对重症患者,在维护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动力与调节免疫方面的特殊作用,引起了高度重视。但重症创伤手术患者早期利用传统的胃管、鼻十二指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易发生胃肠排空障碍,反流误吸,导致肺炎,加重病情。因此选择佳的管饲方案,减少并发症是肠内营养安全实施的必要保障。作者选取ICU31例重症创伤手术患者,在置入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同时放入胃管胃肠减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晓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脑肿瘤分原发和继发两大类,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原发性脑肿瘤发病率为7.2~12.5/10万,其中成人发病率为2/10万,而儿童发病率达到25/10万[1]。在我国,近年来脑肿瘤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男性脑肿瘤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不同地区之间的病死率存在较大差异[2]。脑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进展,可能会出现精神障碍、幻嗅、视力骤降等症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延长生存期的关键。CT通过断层扫描的方式去除颅骨的干扰,对组织无损害,并能清晰显示颅内组织的结构、关系、边缘、占位等,分析颅内正常结构和病变,是早期诊断脑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3]。报道如下。
作者:王宇军;胡利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张力性气胸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对46例以张力性气胸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经急诊救治和病区综合治疗康复出院,其余5例患者由于存在严重颅脑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及骨盆骨折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床边B超结合诊断性的胸腔穿刺在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上安全、省时;应用“腹腔镜穿刺鞘卡”穿刺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也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快速、有效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晨;彭海仙;戴焓;张松黎;陈明志;宋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估As2O3和TACE对肝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48例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s2O3组(A组)24例和TACE组(B组)24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药物毒副作用、肝癌复发率。结果 As2O3组,1年复发率低于T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2O3实验组的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ACE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中度肝功能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肝癌复发方面,三氧化二砷组略优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纪渊;丁国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肺部感染患儿分成3组,每组40例,观察1组为伴喘息的MPP患儿,观察2组为不伴有喘息的MPP患儿,对照组为临床排除MPP的不伴有喘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测定三组患儿血清中IL-5和VEFG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高于观察2组(t=35.46、61.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0.7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疾病,细胞因子IL-5和VEG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安素芬;习伟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而引起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疾病[1,2]。作者对本院消化内科1998年6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18例EG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EG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其预后,以加强临床医生对EG的认识及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林冠斌;励辉辉;陆静静;李访贤;许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良性肿瘤[1,2],影像表现无明确特征性,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作者对25例PSH患者CT影像、病理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作者:李立丰;王林友;康五根;陈永华;杨登法;沈剑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