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心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孙艳霞;袁文龙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 中西医结合,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异常, 洋地黄类药物, 病心力衰竭, 障碍, 心脏疾患, 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能量, 临床特征, 患者, 辨证论治, 心脏病, 死亡率, 发病率, 中医
摘要: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全心扩大、心力衰竭,通常情况下患者会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是心房纤颤。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基本的病因是缺血性心肌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能量代谢异常或障碍,同时心力衰竭也会继发能量代谢异常或障碍[1]。本院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收到较好效果。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不同类型子宫畸形的价值

    先天性子宫畸形是副中肾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停滞发育而形成的异常,包括子宫外形异常和宫腔、宫颈形成异常。患者常以不孕、流产、原发性闭经、腹痛、早产等原因就诊。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在临床的应用、发展,尤其是子宫冠状面成像,可以对子宫、宫颈进行立体成像,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得到二维超声不能显示的第三平面,完整直观地显示子宫畸形的细节,成为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新诊断手段[1]。现将4年来本院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68例声像图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丽;陈赛君;付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戊酸雌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效果观察

    宫内节育器避孕具有长效、安全、简便、经济,以及不干扰性生活等优点,已被广大育龄妇女所采用,其使用率在我国约占各种避孕措施的16.3%[1]。绝经后由于子宫及宫颈萎缩,宫腔相对狭窄,与原来放置的节育器不相适应,致使节育器变形、移位、嵌顿,取环手术难度增加,容易引起机械性损伤。为寻求一种安全、操作简单、易被广大妇女接受的可靠取环方法,本站联合应用戊酸雌二醇与米索前列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徐文君;冯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陈旧性下颈椎脱位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11例外伤所致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摄颈椎X线片,并作三维CT及颈椎MRI检查,了解骨折脱位及脊髓受压情况,术后摄颈椎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颈椎生理弧度恢复状况和内固定稳定性,并进行Frankel’s分级与术前比较改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间8~39个月,平均23.4个月,术后功能Frankel’s分级均有改善,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恶化、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稳定,颈椎生理性前突恢复并保持,内固定稳定,植骨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手术对治疗陈旧下颈椎脱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充分减压、牢固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海龙;陈亮;顾勇;刘斌;牛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颈癌化疗新进展

    宫颈癌在女性易患的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宫颈癌的化疗方案均是以铂类为核心的联合化疗方案,如顺铂加紫杉醇联合化疗[1]。但现有化疗方案长久以来都受到治愈率低、易发生肿瘤转移、耐药等的困扰,急需研究新的更有效的化疗方案。近年来针对宫颈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并在多个研究方向研发出了多种新型的化疗药物,有的已在临床或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袁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对中重度COPD患者稳定期康复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且病死率高[1]。COPD患者由于呼吸肌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呼吸肌疲劳,避免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已成为呼吸衰竭第一线的治疗手段[2]。但出院停止无辅助通气后症状极易反复,尤其是某些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即便在稳定期亦会有明显的缺氧及CO2潴留。作者对此类患者实施家庭无创呼吸机作康复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舒彩敏;季巧英;冯兰芳;杨琼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对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一般由胆囊结石嵌顿导致胆管梗阻,引起的炎症反应[1]。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臻成熟,它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多项优点,如操作简单、无痛、术后恢复快等[2~5]。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科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103例,并与同期经开腹手术治疗的85例进行比较,表明LC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2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结直肠癌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并根据情况进行术后放化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为此,本文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谢景泉;何琳;陈搏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53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患者在妊娠以前糖代谢有潜在糖耐量减退或正常,而在妊娠过程中第一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一般在妊娠期的后半程,非常容易引起产科各种并发症,对母婴影响较大[1]。现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5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总管结石合并肝门静脉曲张15例的术中处理

    肝门部静脉曲张临床上并不多见,由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布满菲薄的曲张静脉,给肝胆外科手术带来术中出血的风险,尤其胆总管结石患者需切开胆总管探查时更为棘手。作者医院地处血吸虫病流行区,虽然血吸虫病已消灭,但遗留下不少血吸虫性或混合性肝纤维化患者,所以诊疗中肝门部静脉曲张的患者也较多,1998年1月至2010年8月,术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肝门静脉曲张15例。现对术中处理措施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彭勃;闵捷;周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

    肩关节后脱位临床上较少见,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1.5%~3.8%,因此常被临床医师所忽略[1]。肩关节后脱位的漏诊率很高,文献报告达到60%[2]。肩关节后脱位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误诊、漏诊的发生。现将1例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陈小刚;季四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是产妇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2%~3%,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羊水过多、巨大儿、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双胎等高危妊娠引起的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70%~80%[1],因此,在剖宫产术中、术后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在胎盘附着部位强烈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而起到止血作用。本科对有高危因素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取得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范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4+周妊娠和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比较

    近年来常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中期妊娠与治疗稽留流产。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使宫颈扩张与宫缩同步,故对终止10~14+周妊娠和治疗稽留流产有相似的临床效果。现对本院孕10~14+周稽留流产和相同孕周药物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罗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DVR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附44例报告)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目的是大限度地恢复桡骨远端生理形态和腕关节功能,保守治疗难以奏效。DVR系统是美国强生公司生产,一种全新的内固定系统,其解剖型设计与桡骨远端解剖结构高度匹配,远端多角度排钉可以更好固定,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本科采用切开复位DVR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程杭清;陈冰;贾万贵;蔡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推拿联合超短波治疗顽固性呃逆(附68例报告)

    顽固性呃逆是指受凉、饮食、情知等诱发因素引起持续时间超过48h的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临床上较为常见。从2009年以来,作者采用推拿联合超短波治疗顽固性呃逆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鼓索神经切断导致味觉障碍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导致的味觉障碍患者应用药物干预的疗效,并分析常规中耳炎手术中有无保留鼓索神经的必要性。方法选取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神经营养药(甲钴胺)及改善微循环药(复方丹参)治疗组和常用方法即随访观察味觉恢复组(对照组),各3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严格术后随访,随访均终止于术后12个月。参照味觉辨认三分法,治疗组味觉恢复26例,对照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导致的味觉障碍后,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味觉的恢复;中耳手术中勿损伤鼓索神经,尤其是对于双侧中耳疾患的患者,保留鼓索神经有其必要性。

    作者:李栋;杜欢乐;尤慧华;冯国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悬吊式腹腔镜行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技术需用CO2气腹法,但CO2气腹对机体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受到限制[1]。近年来研发的腹壁悬吊无气腹腹腔镜(gasless laparoscop ic surgery using the abdominal wall lifting,AWL)[2]装置扩大了腹腔镜手术适用范围。AWL综合气腹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优点,优势互补,使手术操作容易、简便[3,4]。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本科应用AWL技术对25例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行穿孔修补术,效果满意,现着重就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陈芳;徐卫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加减右归饮联合西药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和免疫功能失衡,致使红髓被脂肪髓所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依据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学“虚劳”、“髓枯”等范畴,多因精液亏损、脾胃失调、禀赋不足、邪毒入内等使骨髓生化乏源,髓海空虚,以致不能生血。本科使用加减右归饮联合西药治疗肾阳亏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罗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探讨(附41例报告)

    十二指肠乳头癌临床较少见,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1%,临床诊断及尸检病理诊断的肿瘤中分别占0.01%及0.2%[1]。以往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一般认为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表现,但是,显性黄疸出现已经不是早期[2]。由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相对于发生于同区域的胰腺癌及胆管下端癌恶性程度较低,早期得到治疗疗效较好。为此对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41例资料,就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式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庆;周俊;吴晓俊;闵捷;于费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hMLHl、hMSH2两种错配修复(MM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480例结直肠癌中hMLH1、hMSH2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家族史之间的关系。结果480例结直肠癌中,hMLHl表达缺失12例,占2.5%(12/480),hMSH2表达缺失23例,占4.8%(23/480),两者之和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6.9%(33/480)。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多原发肿瘤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hMLHl表达缺失12例中6例(50.0%)有肿瘤家族史,hMSH2表达缺失23例中8例(34.8%)有肿瘤家族史。结论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且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多原发肿瘤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表明可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筛选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鞠海星;吴伟;胡锦林;刘勇;孙文勇;李德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孕妇抑郁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

    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探索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是医师关注的重点,却常忽略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为此,作者选择2013年4月8日至2013年4月20日本院产前检查愿意参加本调查,无精神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的孕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和焦虑自评量表(SAS)[1]进行调查,并与孕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孕周分析,探讨孕妇孕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