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SGF和CA19-9在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吉水;姬汉书;高新;郭忠建;王文龙;刘雅刚

关键词: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糖类肿瘤相关抗原, 梗阻性黄疸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类肿瘤相关抗原(CA 19-9)在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0只大鼠)肝脏组织中的TSGF和CA 19-9表达水平,用t检验、关联性分析等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TB、ALT、AS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术TSGF、CA 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升高(R=0.970,P=0.006;R=0.987,P=0.006);TSGF及CA 19-9与TB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9196,R=0.7808), TSGF及CA 19-9与ALB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0.8494,R=-0.7024,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的肝脏功能损伤越严重,TSGF、CA 19-9水平越高,提示肿瘤越有可能存在,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呼吸支持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机械通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多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或压力支持(PSV)方式过渡撤机,但长时间的有创机械通气易导致呼吸机依赖致撤机困难,并助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为此,作者采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疗效及可行性。

    作者:杨琼芳;季巧英;舒彩敏;黎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化血清蛋白与脑梗死预后关系探讨

    血糖升高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影响其预后[1]。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能准确反映患者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血糖临时变动及急性改变影响[2]。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GS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复发的关系,以期了解GSP与脑梗死的内在联系。

    作者:单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54例肺炎性假瘤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认识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有呼吸感染史42例(77.7%),10年以上吸烟史22例(40.7%);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主要为肺外周带近胸膜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孤立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桃尖征(24%)和平直征(20.3%)为CT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误诊率高(75.9%),极易与肺癌相混淆;纤维支气管镜、 PET-CT的诊断价值有限,确诊依据病理检查;全部病例手术治愈,预后良好。结论肺炎性假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依据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欣欣;凌春华;黄振;张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对中重度COPD患者稳定期康复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且病死率高[1]。COPD患者由于呼吸肌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呼吸肌疲劳,避免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已成为呼吸衰竭第一线的治疗手段[2]。但出院停止无辅助通气后症状极易反复,尤其是某些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即便在稳定期亦会有明显的缺氧及CO2潴留。作者对此类患者实施家庭无创呼吸机作康复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舒彩敏;季巧英;冯兰芳;杨琼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胸腰段骨折伴脊髓圆锥损伤特点与治疗策略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发展,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脊柱骨折已经成为骨科的常见急诊之一。由于胸腰段(T11~L2)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转折移行处,更是肩背部应力集中的部位,这一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物力学关系,使胸腰段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LF)首当其冲地成为脊柱骨折中多见的骨折类型。其中,胸腰段骨折伴脊髓圆锥损伤虽是少见而特殊的一种类型,但一直是骨科处理棘手的骨折。现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方良勤;谭俊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心脏瓣膜手术99例分析

    目的:探讨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9例同期行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资料。术前心功能(NYHA)II级25例,III级65例,IV级9例。二尖瓣病变66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病变单支42例,2支27例,多支30例,左主干病变8例。术前心肌梗死13例,房颤43例,左房血栓19例。共移植桥血管195支,其中LIMA61支,SV 134支,平均每例患者(1.97±1.0)支;MVR43例,MVP23例,AVR21例,AVR+MVR12例,TVP23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9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脓肿清除术2例。结果3例术后30d内死亡(2例因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死亡),97例痊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平均(27.3±15.3)个月,失访16例,随访期间死亡13例(6例心血管病因,7例非心血管病因)。术后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功能(NYHA)I级56例,II级10例,III级2例。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完成心肌再血管化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陈磊;王霄霖;沈振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86.73%,核素显像诊断符合率90.82%,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两者结合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和核素显像联合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中可减少漏诊及误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金剑虹;张正贤;姜远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upreme喉罩通气在新型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

    Supreme喉罩操作简单,不会造成声带和气道机械损伤,且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1],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本文对采用Supreme喉罩通气全麻与气管插管通气全麻作老年患者新型盆底重建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慧莉;姚悦芬;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营养状况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营养相关性慢性病,但是其潜在的病理改变却在青壮年,甚至是儿童时期就已出现[1],因此,关注健康人群营养状况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已不容忽视[2]。本文通过不同营养状况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余小龙;郑培奋;高蔚;陈洁文;章小艳;吴贞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TSGF和CA19-9在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类肿瘤相关抗原(CA 19-9)在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0只大鼠)肝脏组织中的TSGF和CA 19-9表达水平,用t检验、关联性分析等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TB、ALT、AS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术TSGF、CA 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升高(R=0.970,P=0.006;R=0.987,P=0.006);TSGF及CA 19-9与TB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9196,R=0.7808), TSGF及CA 19-9与ALB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0.8494,R=-0.7024,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的肝脏功能损伤越严重,TSGF、CA 19-9水平越高,提示肿瘤越有可能存在,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作者:张吉水;姬汉书;高新;郭忠建;王文龙;刘雅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是21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创新领域。正确的手术决策是手术成功的前提,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周到而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则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手术患者的死亡原因大部分源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处理不当,仅少数患者死于手术操作不当。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已显示出优势。胃肠手术患者常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进一步影响胃肠功能,影响预后[1]。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治病求本”,中医的“脾为后天之本”、 “有胃气则生”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学观点高度一致[2]。现就胃肠手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孙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腹腔镜膀胱穿刺取石在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中的应用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患者的常见多发病,常合并膀胱结石,占前列腺增生患者的10%~20%[1]。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老年男性膀胱结石发生亦常是由下尿路梗阻引起,而BPH则是常见的原因[2]。本院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联合腹腔镜膀胱穿刺取石术治疗中老年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疗效满意。

    作者:黄法江;柯志刚;楼朝明;黄生强;田文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MMP-2、MMP-9、TIMP-1测定的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认为不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其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GDM有关[2,3]。也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尿病(DM)和冠心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炎症反应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5]。炎症细胞能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主要是MMPs。MMPs家族重要的成员是MMP-2和MMP-9,TIMP-1是MMP-9特异抑制物,调节MMP-9的活性,在生理状态下二者趋于平衡。本资料通过对GDM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MMP-2、MMP-9、TIMP-1检测,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顾玲珠;吴珊珊;李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湿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会阴部湿疹效果观察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会阴部湿疹好发于长期卧床、全身营养状况差和抵抗力差的患者,长期卧床患者会阴部皮肤由于尿液、粪便及汗液的长时间浸渍导致局部皮肤黏膜发红、渗出、破溃,形成湿疹。由此带来的瘙痒,局部皮肤常被抓破,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湿疹通常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但易反复发作。本科采用自拟中药“止痒煎”湿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会阴部湿疹,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杨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是产妇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2%~3%,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羊水过多、巨大儿、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双胎等高危妊娠引起的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70%~80%[1],因此,在剖宫产术中、术后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在胎盘附着部位强烈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而起到止血作用。本科对有高危因素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取得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范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液炎性介质的影响

    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的疼痛不仅极大地影响到产妇的机体康复,且机体也处于较为明显的炎症状态,而疼痛加炎性状态又会应激性引起血液黏度的异常,不仅影响创口周围的血液循环[1],且容易引起血栓等并发症[2],因此,减少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炎症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胺碘酮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32例分析

    胺碘酮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目前已成为心律失常,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常用药。但是胺碘酮对器官的毒性作用也不容忽视,引起显性甲状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已有不少报道。而引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临床甲亢)则很少报道。本文回顾分析胺碘酮致亚临床甲亢32例患者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防治方法。

    作者:刘利民;金晨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2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结直肠癌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并根据情况进行术后放化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为此,本文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谢景泉;何琳;陈搏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部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的治疗

    股骨粗隆部骨折合并Morel-Lavall é e损伤为剪切暴力的直接作用导致皮肤、皮下组织与深层筋膜分离、潜行,形成软组织闭合性脱套伤,1863年由法国医生Maurice Morel-Lavallé e首次提出[1]。股骨粗隆部骨折合并Morel-Lavall é e损伤常为病情的处置增加变数,本院2002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合并不同程度Morel-Lavall é e损伤患者16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求洪杨;俞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陈旧性下颈椎脱位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11例外伤所致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摄颈椎X线片,并作三维CT及颈椎MRI检查,了解骨折脱位及脊髓受压情况,术后摄颈椎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颈椎生理弧度恢复状况和内固定稳定性,并进行Frankel’s分级与术前比较改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间8~39个月,平均23.4个月,术后功能Frankel’s分级均有改善,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恶化、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稳定,颈椎生理性前突恢复并保持,内固定稳定,植骨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手术对治疗陈旧下颈椎脱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充分减压、牢固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海龙;陈亮;顾勇;刘斌;牛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