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广;王昌明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S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1]。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正性肌力药物主要有强心甙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但循证医学证明,传统正性肌力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改善预后和死亡率。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增敏剂正性肌力药,通过提高心肌细胞对钙离子的敏感性但不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前后负荷。本研究选取心功能III-IV 级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并与多巴胺比较,藉以评价左西孟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娟;赵海双;李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的优点,但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时却存在复位不良、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Krettek等[1]早提出阻挡钉的概念,即在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结合阻挡钉技术,以促进骨折复位和维持复位。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科采用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项大业;何少波;连永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宫颈粘连是人工流产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并导致月经异常、腹痛,甚至不孕[1,2],故对于人工流产术后进行宫颈粘连的防控极为重要。透明质酸钠(HA)及妈富隆均是近年来临床中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常见药物,且见有其对人工流产术术后粘连防控的相关研究,但是研究结果不一。本文就HA联用妈富隆在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的作用作进一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欧积岚;俞丽君;徐科君;张富斌;崔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眩晕又称头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眩晕分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倾倒感觉为主)和一般性眩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感觉为主)。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眩晕一般治疗效果较差,作者对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清脑汤联合高压氧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钱成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为静坐或躺卧状态下出现的肢体深部不适感,患者经常需要通过活动、敲打或按摩罹患肢体来缓解症状。由于该病常在休息时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睡眠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科应用息宁控释片治疗RL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虎;洪文轲;范伟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度颅脑伤约占颅脑伤(TBI)总数的4%~28%[1],虽然该类患者绝大多数都能存活,但多种后遗症影响生活。炎症反应是颅脑创伤、脑中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广泛存在的反应,包括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且可以介导一系列的继发性损伤,对病情恢复不利[2]。目前有关中度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少见。本文旨在通过中度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内炎症因子变化趋势观察,以期为并发症提供生理学方面的解释,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汪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又因为多发于50岁左右,俗城“五十肩”,临床症状为单侧或者双侧肩关节渐进性疼痛。研究表明,微循环较差所导致供血不足是此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微循环进行干预是治疗的主要方向[1]。针刺和运动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疗效,而透明质酸钠对关节及组织有润滑作用[2],但对微循环及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尚少。本文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及炎症状态相关指标,从微循环及炎症状态角度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吴发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IC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1]。在我国,90%IC患者为老年人[2]。IC常无特有的临床表现,误诊、漏诊率较高,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被认为是IC的三联征[3]。IC轻症多为一过性,重症需经积极处理,少数患者可发生不可逆损害,如发展为肠坏疽、腹膜炎、中毒性巨结肠均需手术治疗。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制,是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经典名方。本科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芬;朱曙东;沈金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占首位[1]。由于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以及侵袭性操作多等原因,病死率更高[2]。MDRO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3]。对ICU的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及时发现分析下呼吸道MDRO感染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下呼吸道MDRO的感染率。现对本院ICU 2011年、2012年MDRO感染患者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方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恶性肿瘤与厌食症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有些症状常见于二种疾病,如厌食、呕吐和恶病质等,正因为如此,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误诊。现对一例误诊为抑郁性厌食症的恶性肿瘤患者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仇雅菊;廖峥娈;朱俊鹏;谭云飞;史梅芳;于恩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型糖尿病(T2DM)又称成人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人群高发,T2DM占糖尿病(DM)的90%以上。T2DM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部分患者体内胰岛素存在过多的情况,只是胰岛素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的有效性差,故而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相对缺乏,能够借助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作者采用加味温胆汤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T2DM,效果较好。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彦春;牛红梅;郑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诊断阑尾炎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多,但是主要在讨论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和阑尾周围炎等MDCT征象诊断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1~4],而发生率较高的阑尾积液征象(intraluminal appendiceal fluid Sign)与阑尾炎相关性的研究不多。本文回顾性分析76例阑尾炎和59例非阑尾炎患者的MDCT影像和临床资料,探讨阑尾积液征象与阑尾炎的关系,以提高阑尾炎的MDCT诊断准确率。
作者:戚乐;丁建平;陈仁彪;赵凯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妇科疾病,大多数位于盆腔,少数可发生于盆腔外,如切口瘢痕、肺、脐、腹股沟区域、肠、膀胱、肾脏和四肢等部位[1,2]。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继发于一些腹部手术,如剖宫产术,剖宫取胎术、子宫切除术、羊膜腔穿刺术,甚至于腹股沟疝修补术或阑尾切除术[2]。也有自发出现AWE病例的报告[3,4]。本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AWE患者78例,作一分析,现对其治疗及疗效。
作者:倪洁;陈友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当前,随着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和应用日益广泛,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日益普遍,促使细菌通过不同的耐药机制产生耐药,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多重耐药菌株,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并且细菌耐药菌株的流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1,2]。院内感染菌株的多重耐药给抗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目前细菌耐药性监测多在三级医院开展,基层医院的数据缺乏。本文通过对乐清三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资料分析,旨在认识基层医院耐药菌增加、出现多重耐药菌的状况。
作者:朱伦;杨晓芳;余算;郑阿迈;徐荣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伴或不伴裂隙征(IV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BKP治疗的OVCFs患者,按术前是否存在IVC分成两组,测量其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及伤椎局部后凸角,观测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分布形态及渗漏情况;采用VAS及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IVC组与非IVC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及伤椎局部后凸角均优于术前,IVC组伤椎前缘高度纠正、伤椎中部高度纠正及伤椎局部后凸角纠正均优于非IVC组。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分布形态IVC组团块型占65.0%,非IVC组团块型占13.3%。IVC组椎间盘内渗漏3例,椎前渗漏1例;非IVC组椎前渗漏1例。结论 BKP对伴或不伴IVC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安全有效;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角纠正,IVC组优于非IVC组;IVC组骨水泥分布以团块型为主,骨水泥渗漏以椎间盘内为主。
作者:李石岩;钮俊杰;宋达玮;周峰;杨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1%[1]。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为保守治疗提供了基础。本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氨甲蝶呤(MTX)联合中医方剂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夏玲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e encephalopathy, 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HIE常见的是窒息后脑损伤。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免疫、炎症、损伤有关[1]。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程度HIE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HIE的发病相关机制。
作者:邹云法;吴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可以避免切开胆道从而防止术后胆道狭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成功率低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在于经胆囊管进入胆道较困难[1]。本科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胆道方法,探查并治疗肝外胆道结石,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俊;张永涛;梅小平;徐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纤维的组织和器官,好发部位依次为头颈(44.8%)、肢体(32.6%)、纵隔(9.2%),躯干和剩余混杂部位如胸腔或腹膜后8.5%,胃0.5%~1.2%[1],胸壁、胃肠、肝、肾上腺等部位少见,术前误诊率高。现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9例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病理和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任红娜;张伟强;王立章;王延春;陆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乳腺肿块包括良性病变(乳腺肌瘤、乳腺囊肿、乳腺增生等)和恶性病变(乳腺癌等),是乳房内部生长出异常肿块结构的一类乳腺疾病[1]。乳腺恶性病变的预后与发现的时间关系密切,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2]。1991年,Ophir等首先将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临床,能较客观地反映组织的硬度,而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弹性系数有较大差异,因此为鉴别乳腺肿块的性质提供了新的技术[3]。本文回顾分析5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霞;肖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