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力扬;张文明
患儿:男,10岁.因头痛,呕吐3天,抽搐1天于1995年7月3日以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既往史中有长期狗接触史.经保守治疗效果差,仍抽搐频繁.头颅CT检查示左额顶叶动、静脉畸形(AVM),于1995年7月8日转我科治疗.体检:神清合作,精神差,头颅外观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贾元光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小肠广泛切除后,由于胰胆分泌物、内分泌激素和食糜的作用,残留肠管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出现结构性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改变食糜的组成成分或加入某些特殊物质可以促进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nydrome,SBS)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缩短SKS患儿完全代偿所需的时间而达到治疗SBS的目的.这些特殊物质对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营养作用,可改善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代谢,促进细胞的增殖,故统称为肠营养素.本文对近年来肠营养素的研究情况及其在SB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伍烽;金先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确诊后应尽早开始治疗.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1岁以内的婴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可分为直接按摩和牵拉矫正.新生儿阶段可直接按摩推拿胸锁乳突肌肿块,用拇指对肿块施以适当压力进行,每次30~50下,每天4~6次,切忌动作粗暴.
作者:柯金清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以往认为小儿恶性肿瘤失控性生长主要与肿瘤细胞无限制的分裂增殖有关,很少注意细胞死亡的作用,而且认为肿瘤细胞死亡主要为坏死.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受多种癌基因调控,在小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消退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作者:钱抱平;高解春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系小儿常见的畸形.多在生后1~3周内发现,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到质硬、无痛的梭形肿块.2~6个月肿块消失,部分患儿肌肉发生纤维变性和挛缩,使头颈歪斜与面部畸形更为明显,如不及时治疗,畸形会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颈椎侧弯.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既能完全恢复颈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又能避免继发性头、面及颈椎畸形的发生.原则上治疗应从新生儿期开始.
作者:郑训淮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方法:选择体重10~20kg常见先心病40例,全部采用无血预充,观察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蛋白和血气分析等变化,并与同期40例有血预充对照.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和血气分析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血预充组术后早期血小板和血浆蛋白明显下降,但术后7天内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24小时和总的纵隔引流量分别减少26.7%和22.2%,70%患儿术后无需输血,表明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约用血的作用.
作者:胡型锑;施霖;王胜利;苏尔瞻;杨美高;陈燕燕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为了避免小儿阑尾脓肿手术及伤口换药的痛苦.方法:本组32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20例,经直肠脓肿穿刺抽脓1例,开腹引流2例,与同期行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相比较.结果: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的21例阑尾脓肿,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腹痛消失时间减少5.2天,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减少7.1天,退烧时间减少4.9天,住院时间减少3.3天.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有见效快、简便、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
作者:项超美;孙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16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作进一步探讨.方法:本组共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1个半月~8岁,其中12例≤2岁,临床分型:滑疝11例(合并短食管畸形3例).旁疝3例,混合型2例.除完成裂孔疝修补外,滑疝、混合型疝均附加抗返流手术,其中2例又加幽门成形术,8例加幽门浆肌层切开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1例滑疝术后因吞咽困难再手术治愈,3例轻度胃胀气,1~2月症状消失,15例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重症小儿食管裂孔疝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滑疝,混合型疝除完成疝修补外须附加抗返流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钱龙宝;谷兴琳;戴约;任振;夏建海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4期
1989年8月至199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271例儿童新鲜骨折,年龄1~12岁,发病均在72小时以内,有明确的外伤史.同期,各种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复诊骨折和产伤骨折均未被统计在内.重点讨论儿童骨折发病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季节和部位分类.
作者:陈博昌;蔡奇勋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小儿阴茎短小,在其完全断裂后,背侧动、静脉断端易回缩寻找困难,本例在断裂7小时后再植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百胜;李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肌性斜颈在婴儿很常见,治疗观点基本一致,所以也就习以为常的临诊处理.但文献上有时持不同的观点,在此提出可供讨论和思考.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报道7例小儿胰腺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1981年来治疗7例胰腺损伤,4例单纯损伤中3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外引流;2例分别伴有脾破裂及胃穿孔,行脾切除及胃穿孔修补;1例胰腺颈体部横断伴十二指肠断裂行胰腺远、近端与空肠端端、端侧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结果:随访3个月至14年,疗效满意.行保守治疗中有1例发生假性胰腺囊肿,6个月时自行消失;2例胰瘘在引流及应用TPN后33天及49夭痊愈.结论:对腹部外伤,腹痛伴持续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患儿需行腹部B超及CT检查,根据胰腺损伤的范围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以明;肖现民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肾母细胞瘤P_(53)基因突变与其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方法和NWTS-Ⅱ组织分型标准,对56例手术切除肿瘤,辅以化疗的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试验.结果:14例间变型肾母细胞瘤中,10例发生了P_(53)基因突变,其中5例位于第5~6外显子,3例位于第7外显子,2例位于第8外显子.随访9例,7例P_(53)基因突变,其3年存活率44.4%(4/9);42例无间变型肾母细胞瘤均未发现P_(53)基因突变,随访24例,3年存活率83.3%(20/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_(53)基因突变可作为肾母细胞瘤间变的分子标记,对估价患儿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步星耀;金百祥;沈兆忠;罗建民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标本取自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FtPS)行幽门肌切开术后4个月及2年,其幽门排空功能均正常.再次手术原因,例1为内镜及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胃出血,例2为胃食道返流行Nissen防返流术.
作者:刘浩;高亚利;J.M.Vanderwinden;M.H.De Laet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男,2岁.因呼吸困难逐渐加重4个月,颈部肿块10天于1993年3月26日入院.第1胎,足月顺产.近4个月来咳嗽、喘憋,曾在某医院按支气管哮喘治疗无效.体检: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无发热.平卧时呼吸困难伴喘鸣.右侧颈前三角区隆起,触及肿块8 cm×7 cm大小,质中等,边界尚清,其下缘伸入胸内,不随吞嚥移动.气管左移,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哮鸣音.
作者:罗亨卿;史海安;郑科炎;黄晓玲;尹玉春 刊期: 1997年第04期
自1987年11月至1995年11月,我们对小儿纵隔肿瘤3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现就其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康;陈汉章;吴哲凡;杨运有;林道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例1 男,5岁,因右下腹疼痛伴低热22小时入院.体检:T 37.2℃,精神好,咽无充血,腹平,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109/L,中性0.70,淋巴0.20.
作者:张廷冲;董蒨;江布先;国世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小儿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变化,探索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早期小儿急性骨髓炎进行了病灶骨内压和健侧骨内压的对照测定.结果:18例病灶骨内压均显著升高(5.5±0.9 kPa,1cmH_2O=0.098 kPa),与对照侧骨内压(2.6±0.5 kPa)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显著升高.骨内压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术中骨内压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减压钻孔是否准确有效的客观标准,对保证手术效果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阚金庆;夏传江;栗向明;张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巨结肠症绝大多数于婴幼儿期诊治.10岁以上者少见.我院于1981~1996年收治10~15岁病例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再生;汪定海 刊期: 199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