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肛门失禁力敏检测研究

杨刚;赖炳耀

关键词:大便失禁, 测压法, 肛门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肛门失禁及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肛门失禁的机制.方法:采用一种半导体力敏式测压仪对正常儿童、各种原因的肛门失禁及肛门失禁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患儿进行静态、动态及模拟状态下的测压.结果:失禁者肛管大拖出力明显降低(P<0.005);反映横纹肌功能的球海绵体肌反射、肛皮反射及主动收缩均明显降低或缺乏(P<0.05);低感觉气量明显升高,尤其是在骶脊膜膨出失禁组(P<0.001);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提示不同原因所致的肛门失禁机制不完全相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改善肛门控制在于增加肛管长度、恢复了肛管感觉、建立了主动意识控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原发性脑干损伤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生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0例,恢复良好15例,治愈率为75%;死亡5例,病死率25%.结论:对小儿原发性脑干损伤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小儿神经功能恢复率大于成人.

    作者:陈谦学;王国安;叶应湖;陈坚;陈治标;王以诚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儿童肛门失禁力敏检测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肛门失禁及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肛门失禁的机制.方法:采用一种半导体力敏式测压仪对正常儿童、各种原因的肛门失禁及肛门失禁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患儿进行静态、动态及模拟状态下的测压.结果:失禁者肛管大拖出力明显降低(P<0.005);反映横纹肌功能的球海绵体肌反射、肛皮反射及主动收缩均明显降低或缺乏(P<0.05);低感觉气量明显升高,尤其是在骶脊膜膨出失禁组(P<0.001);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提示不同原因所致的肛门失禁机制不完全相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改善肛门控制在于增加肛管长度、恢复了肛管感觉、建立了主动意识控制.

    作者:杨刚;赖炳耀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大鼠小肠移植后肠壁内在神经活性的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肠壁内在神经变化及其与小肠功能和免疫排斥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异位小肠移植13例,术后定期测肠壁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一氧化氮(NO)神经(组织化学法)活性反应.5例正常大鼠对照研究.结果:术后早期各种神经活性下降,短期恢复,排斥期前VIP和SP活性再次明显下降,但NO神经反应性仍可维持.结论:小肠移植后肠壁内在神经成分和活性可保存,其变化特点可用于判断移植小肠功能和监测免疫排斥反应.

    作者:孙晓毅;王果;魏明发;胡道松;茹立强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Baumann角测量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Baumann角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对预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意义.方法: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分别测Baumann角(B角)和提携角(C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分别摄x线片测B角改变.结果:B角平均70.5±5.35°,C角平均9.81±4.29°.B角和C角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间的回归关系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B角与C角间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308,P<0.01).B角增加0.5~0.7°,C角约减少1°.骨折远端在常见的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B角发生显著改变,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远端内倾对B角影响大,屈曲次之,旋转小.结论:测量B角可预测C角,应充分估计骨折移位对B角可能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预测肘内翻.

    作者:徐华梓;池永龙;毛方敏;杨胜武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25例外科手术分析

    报告1986年10月~1995年3月共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25例,其中伴右侧肺静脉异位引流39例、肺动脉瓣狭窄25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对房缺伴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傅帷定;曹鼎方;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阑尾切除术切口的改进

    在1995年,我们对30例阑尾炎患儿采用右下腹横纹切口皮内缝合的方法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

    作者:李龙;张金哲;潘云港;李晓军;徐延波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小儿卵黄管瘘合并脐尿管瘘1例

    患儿,男,8个月.出生后20天发现脐部间断有尿液和粪臭肠液流出,于咳嗽、哭闹、大便和排尿时明显.脐部体检:脐部呈粘膜息肉状,中央有瘘口,脐周皮肤呈湿疹样改变.

    作者:祁永波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多根三棱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

    1988~1994年,笔者采用多根三棱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5.6岁.新鲜骨折2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3例.骨折部位:中段17例,上段8例,粗隆下3例.

    作者:何慕舜;何汉京;吴彪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提高临床医学论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制度的恢复,使我国医学杂志刊登的论文水平有很大提高.然而由于研究生论文多为实验研究性质,所以杂志上的实验研究论文水平提高明显,相形之下,临床论文水平显得落后.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国际上临床医学论文的写作已形成一个新的模式,科学性有所提高,而我国不少则仍停留在一般病例分析、经验总结、病案报告和试探性技术改进上,以介绍具体实践为主,很少讲来源根据,随诊对比的客观标准也多不完善.我们杂志收到的临床论文投稿很多,好的也刊登了不少,但多数是一般工作报道,几条主观观点,缺少论据与研究.

    作者:张金哲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肿瘤血清铁蛋白的研究

    血清铁蛋白(SF)是一种贮存铁的蛋白质,许多恶性实体肿瘤患者SF增高.SF对恶性肿瘤诊断、预后估计有重要作用.笔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儿恶性实体肿瘤SF,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毕迅;陈琦;贾莉婷;杨启政;许华峰;刘东峰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小儿骨与关节缺损的重建

    目的:探讨利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腓骨治疗小儿骨与关节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收治25例骨与关节缺损病例.修复方法包括带血管蒂腓骨段转位和吻合血管腓骨小头骨段移植.其中肩肱关节重建9例,桡腕关节重建6例,胫骨缺损修复10例.结果:经手术后2-10年随访,重建骨与关节外型和功能令人满意.结论:在小儿关节重建中,带腓骨小头骨段的游离腓骨移植可满足关节结构重建的需要.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文益民;甄平;石骥;傅晨;高秋明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神经纤维瘤病1例家系报告

    先证者(Ⅳ_1):男,10岁,因颈椎半脱位收住院,2年前曾行颈部神经纤维瘤切除术.体检:全身皮肤有散在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牛奶咖啡样斑,尤以颈部皮肤居多,成片状,可扪及硬性皮下结节,胸式呼吸减弱,X线片示颈推半脱位,MRI示C2~C3椎管内有瘤体占位,脊髓受压变扁向前移位.

    作者:孙琳;于凤章;邓京城;张学军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三维截骨矫正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

    近5年来,我们采用三维截骨术矫正儿奄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的新手术方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月光;呙连胜;朱大江;缪雪阳;明亚芳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小儿性别畸形37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性别畸形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性染色体、尿17-羟类固醇及17-酮类同醇、选择性尿道或尿生殖窦造影、性腺活检,对1984~1995年收治37例性别畸形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分成四类:女性假两性畸形17例、男性假两性畸形13例、真两性畸形3例、混合性腺发育不全2例.另有Turner综合征1例、Klinefeher综合征1例.结论:不能单凭外牛殖器的形态或性染色体来诊断性别畸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希圣;陈美章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同村同期臀肌挛缩症22例调查分析

    臀肌挛缩症在各地均有发病,且日趋增多,但多为散发性.近期我们接诊了来自同一村8例重度臀肌挛缩症患儿,遂对该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茂东;张蕊;刘祥清;彭光军;李洪恩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化疗对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表达及其影响

    目的:观察MYCN(N-myc)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扩增及定位情况,探讨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7例神经母细胞瘤病例,按Evans临床分期,其中6例术前接受化疗.用MYCN基因探针进行核酸原位杂交.MIAS-300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灰度扫描并作t'检验.结果:17例神经母细胞瘤标本中MYCN基因原位杂交检测阳性者11例(64.7%).MYCN基因定位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核内.临床分期对MYCN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化疗对MYCN基因表达的影响作用明显.MYCN检测阳性与阴性组的术前VMA测定值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YCN基因扩增反映神经母细胞瘤的疾病进程.化疗可抑制肿瘤细胞MYCN等胚胎性基因扩增.结合其临床VMA值的减低,表明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受到抑制.

    作者:董岿然;高解春;陈莲;杨毅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小儿直肠肛管动力性疾病研究进展

    大便控制和排便是直肠肛管的正常生理机能,其功能异常将引起梗阻性便秘和大便失禁,二者均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病因复杂,处理困难.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直肠肛管动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谷良;王果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遗传特征与预后相关性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简称NB)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可达1/10~6.近年来对NB的广泛研究已显示出NB的某些遗传学特征,如N-myc基因的扩增与表达、1号染色体短臂(1P)缺失、Trk基因及bcl-2基因的表达均与NB的预后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对NB预后的判断及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宏伟;李心元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药物致精索损害——注射治疗小儿斜疝的严重并发症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鞘膜突未闭畸形的先天性疾病,一般均不能自愈,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效果可靠的方法.但因不少家长惧怕手术和某些非专业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使相当数量的患儿接受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导致其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索损害,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理贤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闭合穿针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我院1985年8月~1995年8月,对48例儿童肱骨近端骨折采用X线监视下手法整复闭合经皮穿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树民;周传凯;任中元 刊期: 1997年第05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