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张静脉段包裹术治疗儿童颈内静脉扩张症

刘贵麟;高艳华;彭少林;苏刚

关键词:颈静脉, 静脉曲张, 血管疾病
摘要:为了保护扩张的颈内静脉不致破裂,应用扩张静脉段包裹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颈内静脉扩张症,本组共24例,经随访2年6个月至20年,23例治愈.手术要点是应用人造血管或自体阔筋膜对扩张的颈内静脉进行外包裹,从而避免了结扎血管,保留了该血管的通畅,尤其对双侧病变的治疗更为合理.先天性颈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儿童期频繁出现的胸腔压力增高为本病的主要诱因.该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门脉高压症脾肾静脉分流术的远期随访及评价

    为了观察小儿门脉高压症脾肾静脉分流术的远期疗效,随访行脾肾静脉分流术后3年以上的患儿26例.手术时小年龄5岁.术前有呕血、便血者19例,其余均有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属Child A级13例、B级11例、C级2例.肝内型20例.1980年前的10例均行传统的睥肾静脉分流术,1980年后的16例行改良脾肾静脉分流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25例(96.1%)获访,平均随访9年.死亡6例.通过对1980年前后两组对比观察,术后10年以上生存率及病死率1980年后组优于前者(P<0.05).认为脾肾静脉分流术对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肯定价值,联合手术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李振东;牛爱国;陈新英;时保军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内固定致尺神经损伤2例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很多,经皮穿针内固定因其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应用广泛.但近笔者收治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内固定致尺神经损伤的病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岁.因左肘关节外伤后疼痛、功能障碍2小时入院.体检:左肘关节轻度肿胀,明显压痛,尺、桡动脉搏动好,腕及手指的感觉、运动无异常.

    作者:顾章平;赫荣国;马承宣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胆道闭锁合并肝外胆管囊肿

    本院近年收治5例合并肝外胆管囊肿的胆道闭锁,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5例,均因生后早期出现黄疸、排陶上样大便就诊.入院年龄为出生后1~7个月.女4例,男1例.体检:肝脏有不同程度增大,质硬.均未触及囊性肿物.

    作者:马继东;叶蓁蓁;马汝柏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脊髓纵裂1例尸检报告

    患儿:男,1岁6个月.出生后发现脊柱侧凸.体检:胸腰段脊柱左侧凸,背部有2 cm×3 cm血管痣,右足短1.5 cm,右下肢较对侧细1.0cm,肌力稍差.脊髓造影胸12~腰3呈岛屿征.CT检查:腰1水平见一骨嵴前后横穿椎管.脊髓探查术后患儿持续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兰斌尚;崔宽龙;王尚昆;程斌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外伤性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1例报告

    患儿:男,6.5岁.因外伤后心脏杂音2个月伴乏力、气急入院.2个月前患儿不慎从三楼坠地,当时昏迷约8分钟,呼吸、心跳极弱,颜面发绀,经抢救意识清醒后诉腹痛.B超检查怀疑脾、肾挫伤,腹穿有较多气体.胸腹平片仅提示肺淤血,当时诊断为轻度脑震荡.伤后4小时复查彩超见心包少量积血,未予特殊处理.半个月后又出现乏力、气急、活动量明显减少等症状.

    作者:林红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本院1992年底开展此项手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占治疗总数的20%,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海;吴光林;张荣良;王文睿;庄聪文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小儿肝破裂的非手术治疗

    报道我院近5年收治的32例小儿肝损伤病例,男27例,女5例.年龄;新生儿1例,1~3岁7例,~6岁11例,~13岁13例.病因为撞伤29例,碾压伤2例,新生儿产伤1例.病变部位:肝包膜下出血17例,肝破裂15例.合并胸外伤3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肾挫伤1例.

    作者:麻晓鹏;詹江华;房志勤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的新入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入路较多,常用的有Cincinnati切口和Turco切口.Cincinnati切口虽能提供良好的显露,但术中易损伤供给足跟皮瓣的跟内侧动脉,容易发生切口处皮肤坏死使矫形失败,而且对跖筋膜松解及跟腱延长的显露欠充分.

    作者:许瑞江;马承宣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第二届全国小儿肝胆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1996年6月24~27日第二届全国小儿肝胆外科学术会议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83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32篇,其中大会宣读77篇.张金哲、金百祥和王慧贞教授分别在大会上做了专题讲座.此次大会学术空气浓厚,代表们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起到了交流经验,促进发展的作用.下面分专题进行介绍.

    作者:牛爱国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为提高小儿肝胆外科诊治水平而努力

    小儿肝胆外科是小儿腹部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院统计小儿肝胆外科疾病占腹部外科住院总人数的8.7%,其中很多属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这些疾病东方民族的发病率大大高于西方国家,我国这些病的发病数居世界之首.

    作者:李振东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小儿外伤性单纯上尺桡关节脱位

    笔者1980年以来诊治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5岁;左侧1例,右侧4例.桡骨头脱位方向:前方1例,前外侧4例.4例急症患儿早期手法复位并无困难,术者一手握持腕部旋转前臂,另一手在肘前方按桡骨头脱位的相反方向挤压还纳桡骨头,并渐屈肘90°,即可复位成功.复位后患肢前臂旋后位固定,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经平均3年5个月的随访观察,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满意.另外1例受伤1周后就诊,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切开复位加环状韧带修补,经半年随访,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接近于正常.

    作者:裴宝岩;宋玉荣;马小龙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核素肝胆显像在小儿外科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对46例外科性黄疸患儿核素肝胆显像特点的分析,结合B超及手术所见,探讨了核素肝胆显像在小儿外科性黄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桑士标;董慎安;顾志成;张锡庆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神经阻滞麻醉在婴幼儿腹股沟疝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婴幼儿难复性腹股沟嵌顿疝较常见,以往多采用给镇静剂后手法复位,但因其局部疼痛,患儿不能合作,哭闹,使局部肌肉收缩,疝环紧张,常致复位失败.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可使患处痛觉消失,肌肉松弛,使手法整复易于成功.

    作者:王增章;陈予军;隋德华;赵君静;胡南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先天性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

    介绍和评价Woodward手术治疗先天性高肩胛症的情况,讨论2例发生臂丛神经损伤的教训.全组手术30例,男12例,女18例.术时年龄3~9岁19例,11~14岁11例.单纯先天性高肩胛症8例,伴有先天性脊柱侧凸者22例.2例术后出现臂丛神经损伤,经松解而恢复.14例同时做了锁骨粉碎术.所有病例均做了肩胛下移,达到外形改善.肩的外展功能大部分病例有所提高.Woodward手术治疗先天性高肩胛症与其他手术比较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效果好.锁骨粉碎术有预防臂丛神经损伤的作用.

    作者:马景崑;马英君;冯皓宇;于玉怀;郭春香;刘亮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伴失血性休克1例

    患儿:男,7.5岁.因跑步跌倒后出现腹痛、心悸及面色苍白2小时入院.体检: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四肢冰凉,桡动脉搏动细弱122次/分,血压6/4 kPa(50/30mmHg).腹饱满,全腹压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B超:腹腔大量积液,脾门至脾尖区回声不均,肝包膜完整,示外伤性脾破裂.

    作者:金先庆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先天性食管旁疝20例报告

    为了回顾和评价先天性食管旁疝各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总结近十余年中经手术治疗的食管旁疝20例.患儿男15例,女5例,年龄3天~6.5岁.本组半数误诊为肺脓肿或其他疾病.治疗结果:2例行Belsey术,均复发;15例行Nissen术,术后1例折叠过紧,1例并发回肠套叠,2例食管下段轻度狭窄,余11例随访2~10年,2例有折叠部分疝出;Thal手术2例,近期效果好.由于该病易发生胃扭转或嵌顿,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应注意防治Nissen手术后发生折叠过紧及滑脱等并发症,Thal术的近期疗效好.

    作者:江泽熙;皮名安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肱骨髁上骨折伴移位时神经损伤的观察

    复习肱骨髁上骨折中神经损伤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工作.共收治86例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病例,其中桡神经损伤47例次,尺神经损伤3例次,正中神经损伤50例次.因X线片上均有骨折移位及明显的旋转和短缩,多数患儿采取了非手术治疗.随访的50例神经损伤病例中,46例(92%)经非手术治疗,神经功能恢复.4例(8%)手术探查后恢复功能.因此,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桡神经损伤的恢复可观察3个月,正中神经损伤可观察2个月,超过恢复时限后应积极进行肌电图检查和手术治疗.

    作者:葛子钢;范源;王承武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致肝脏病损的临床分析及转归

    为了对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BD)导致肝脏病损的有关临床因素及其转归进行分析,对收治的3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按肝脏病理改变的程度分成三组:肝硬变组15例,肝硬变前期组20例及正常肝细胞组2例.结果:肝硬变组年龄明显小于肝硬变前期组,前者平均年龄17.37个月,后者为70.25个月(P<0.001).肝硬变组患儿均有持续性黄疸史,肝硬变前期组有持续性黄疸史的仅3例.肝硬变组囊肿直径平均值为7.8 cm,肝硬变前期组囊肿直径平均值为4.7cm(P<0.05).肝硬变组9例获术后长期随访,8例恢复满意.结论:①CBD患儿出现症状越早,肝硬变机会越大.②胆道梗阻是CBD导致肝脏病损的主要原因.③CBD Ⅰ型患儿囊肿越大,对胆流动力学影响越大,对肝脏的影响也越大.④对已出现严重肝硬变的CBD患儿仍应持积极态度,胆道梗阻解除后肝硬变仍有逆转的可能.

    作者:吴晔明;余世耀;徐明山;施诚仁;宋家其;张忠德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小儿颅骨瓣腹壁皮下埋藏与再植

    17例小儿自体颅骨瓣左下腹壁皮下埋藏及再植修复颅骨缺损,年龄6~14岁.特重型颅脑损伤6例,重型11例.右侧8例,左侧9例.颅骨瓣直径大者9 cm×8 cm,小者5 cm×3.5 cm,疗效满意.

    作者:孙守波;贺志刚;黄登朝;逯德胜 刊期: 1996年第05期

  • 小儿假性胰腺囊肿的乙醇注射治疗

    1992年6月~1994年8月,应用超声引导对小儿假性胰腺囊肿(PPC)行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乙醇注射治疗3例,报告如下.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6~14岁.胰腺炎1例,腹外伤2例,病程1~6周.PPC位于胰体1例,位于胰尾2例,直径8~10 cm.

    作者:李新丰;刘祖民;魏剑锋 刊期: 1996年第05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