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sC及4种尿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蔡文

关键词:尿蛋白检测, 糖尿病肾病, 肾病早期诊断, 微球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尿免疫球蛋白, 蛋白酶抑制剂, 死亡原因, 病理改变, 半胱氨酸, 发病率, 蛋白尿, 并发症, 指标, 血清, 肾脏, 临床, 价值, 患者
摘要: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DM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是DM患者死亡原因之一[1]。从诊断DM到临床上出现蛋白尿一般5~10年,这段时间的肾脏有比较明显的病理改变,且很难恢复,因此,DN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免疫球蛋白G(IgG)5项指标在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性剖宫产术对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剖宫产率攀升,一些无明确手术指征和社会因素决定的选择性剖宫产呈上升趋势,不必要的剖宫产术不但起不到有益作用,有时反而增加了母儿风险,如剖宫产儿综合征。剖宫产儿综合征是指剖宫产儿发生的一系列呼吸功能障碍表现,如窒息、湿肺、肺不张、羊水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本文通过检测剖宫产儿和阴道分娩儿脐静脉血相关指标,旨在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胎龄选择性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

    作者:周宇涵;樊伍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穴推拿治疗轮班工作睡眠障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轮班工作睡眠障碍是指常需轮班工作以致经常转换工作和睡眠时间,或长期于非日间工作所致的一种睡眠障碍,易引发诸多行为障碍、精神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轮班工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酿成灾害性事故[1]。睡眠障碍中医称“不寐”,是因阳不入阴、阴阳失和所致,以不易入睡或睡眠质量差为特征的病证。头穴推拿可调节气血循行及人体阴阳不平衡状态,达到维持生理功能的协调,从而改善睡眠。本文旨在探讨头穴推拿治疗轮班工作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徐玉欣;罗华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检查在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

    近年来肩袖损伤逐渐增多,是造成肩关节疼痛的重要疾病之一。相关资料报道【1】临床发病率达肩关节痛的7%~18%,其中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超声检查以无创、快捷、重复性强等特点在肩袖损伤的检查中较为常用,逐渐成为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方法【2】。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临床诊断的肩袖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在肩袖损伤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松解术治疗自发性腓总神经卡压症的疗效观察

    自发性腓总神经卡压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症[1]。腓总神经由于解剖位置表浅,易受到压迫、牵拉以及局部解剖结构变异等多因素影响而产生足背伸功能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常因跨域步态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本科应用神经松解术联合术中及术后辅助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mNGF)治疗自发性腓总神经卡压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毅;张巧俊;赵睿;丛锐;张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酶联免疫法检测间甲肾上腺素类物质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甲肾上腺素类物质(MNs)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63例及健康人30例(作对照)血MNs,包括甲氧基肾上腺素(N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MN)水平,嗜铬细胞瘤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63例临床上疑为嗜铬细胞瘤患者中32例经组织学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其中ELISA检测NMN的特异性95%、敏感性91%,MN特异性92%、敏感性72%,NMN和MN二者合并检测特异性97%、敏感性93%。结论血浆游离MNs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有效生化指标,ELISA法作为一种便捷可靠的检测方法,在诊断嗜铬细胞瘤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黄航;王峰;张方毅;翁志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肾上腺髓质素2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2在大鼠两肾一夹术后肾性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行两肾一夹手术,对照组仅分离肾动脉,8周后作左心导管插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心肌肾上腺髓质素2的mRNA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左心室心肌组织的肾上腺髓质素2表达,并对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平均颈动脉压、LV±dp/dtmax、LVED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左室重量与体重也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肾上腺髓质素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1),免疫组化的累积光密度较对照组升高95%(P<0.01),且主要发布在心肌细胞的细胞核。结论肾上腺髓质素2在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肌内基因表达上调及蛋白合成增加,提示其在肾性高血压致心肌肥厚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如莲;杨鹏麟;陈如杰;李继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VEGF的表达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娠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除孕妇出现高血压外,还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严重时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直至母婴死亡[1]。娠高征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同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学说,认为是血管内皮损伤致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衡,导致终末绒毛数减少而间质纤维化增加,终引起胎盘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病变[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胎盘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检测妊高征患者胎盘中VEGF的表达,探讨相关机制。

    作者:张利娅;钱小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小儿疾病,且随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肥胖患儿的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腺样体肥大可导致患儿睡眠呼吸暂停及分泌性中耳炎(SOM),若治疗不及时对患儿听力及语言能力发展产生极大影响[2,3]。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辅助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已广泛应用,但射频消融术后患儿SOM有无改善尚待研究[4]。本文旨在探讨腺样体肥大合并SOM患儿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听力的恢复作用。

    作者:王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理特征及肝纤维化进展原因探讨

    慢性肝病产生肝纤维化,终形成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的肝纤维化以汇管区为主,形成网络样肝纤维化特征,导致严重门脉高压。为探索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理特征及肝纤维化进展原因,本文对48例晚期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肝穿刺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一鸣;徐晓菲;邬万新;朱文军;高树兴;乌文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894例HIV、TP、HCV、RPR检测结果分析

    手术、输血、创伤性检查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也有可能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血液途径的传染病[1]。为了解本地区手术前、产前、输血前和有创检查操作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情况,本院开展了抗-HIV、抗-TP、抗-HCV和RPR检查。现将20894例患者检测的结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艳双;李维旸;高秀文;刘铁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治疗探讨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在有效封堵夹层破口的同时,保证主动脉弓重要分支供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ies,ARSA)是一种罕见的主动脉弓血管畸形,在Stanford B型夹层中,由于ARSA开口常靠近主动脉夹层第一裂口,给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增加了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合并ARSA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讨论这种伴有血管变异的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特点。

    作者:潘乐门;黄景勇;倪海真;郑祥韬;苏翔;虞冠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干扰素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或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病因不明,可能与JAK2基因V617F突变有关[1,2]。EF临床特点是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显著增多,且伴有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显著,可无临床症状,有的出现四肢麻木及疼痛,有的以出血及血栓形成表现为主,40%左右患者B超显示脾脏增大。治疗药物以羟基脲(HU)为主,但长期应用可增加白血病的发生率,寻求新的替代药是迫切所需。本科应用干扰素加高三尖杉酯碱和干扰素加羟基脲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许能文;李琳洁;裘红英;刘伟红;金炀缙;赵敏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TC/HDL-C联合hs-CRP检测对预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死亡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占80%,其中约3/4死于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同属慢性、亚临床炎性反应性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内慢性炎性反应的主要标志物,但在冠心病的预测诊断时,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TC、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单个血脂指标更具诊断价值[1]。本文旨在探讨血浆hs-CRP及TC/HDL-C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

    作者:黄新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不常见模式与前S1抗原、HBV-DNA的对比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目前常用检测方法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在实际检测中常遇到一些不常见的模式,如:HBsAg阳性,HBsAg与HBeAg阳性,HBsAg、HBsAb、HBeAb和HBcAb阳性等。研究表明HBV感染是存在许多少见的特殊的血清学模式[1]。本文通过对110例少见的特殊的血清学模式患者样本进行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DNA病毒(HBV-DNA)测定,旨在探讨HBV-M标志物的不常见模式。

    作者:陆文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由于患者夜间反复出现咽气道阻塞、呼吸暂停,导致睡眠紊乱,深睡眠减少或消失,睡眠质量下降,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对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通过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治疗打鼾和OSAS的主要手术方法[1]。近年来本科采用UPPP术治疗OSAS患者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薛林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原发肠道NK/T细胞淋巴瘤4例肠镜表现及病理结果分析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WHO统计年增长率7.5%,美国每年以3%~4%速度上升[1]。NK/T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极高的NHL,大部分来源于成熟的NK细胞,少部分来源于NK样T细胞,属于结外NHL的少见类型,多原发于鼻腔,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原发于鼻以外的则称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2],且发生于结外的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原发肠道NK/T细胞淋巴瘤4例肠镜表现及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对原发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朱为梅;华鹏;李莎莉;杨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生韭菜汁内服结合针炙治疗上消化道肿瘤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是由于隔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隔肌的阵发性痉挛引起,48h未缓解者,称顽固性呃逆[1]。顽固性呃逆多发于器质性疾病患者,可影响进食、讲话及正常呼吸和睡眠,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死亡。针炙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科采用生韭菜汁内服联合针炙并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上消化道肿瘤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谢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质子泵抑制剂对急诊PCI术后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172例,随机分成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干预组(A组)、雷贝拉唑口服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住院7d内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26%(5/54)、12.07%(7/58)、21.67%(13/60),C组中出现2例消化道大出血,A组、B组未出现,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0%(2/54)、3.45%(2/58)、3.33%(2/6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有效且安全,而静脉与口服二种给药方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胡小武;惠杰;刘丹;杨向军;蒋文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米福汀预防食管癌调强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放疗是不能手术食管癌患者局部治疗的首选,食管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当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时,对食管损伤会更加严重,临床表现为咽下疼痛或胸骨后疼痛,常见于放疗后1周或数周内出现,一般症状较轻,严重者可出现胸部剧痛、发热、呛咳、呼吸困难、呕吐、呕血等,常是食管穿孔或食管气管瘘的前期症状。放射性食管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放射治疗中断、延迟,终影响肿瘤局部控制,危及患者长期生存。本文旨在探讨阿米福汀对放射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华江;凌昕;陈维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型医疗机构指导院外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大型医疗机构指导院外规范化管理,在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等一级终点事件以及提高依从性方面的意义。方法15个社区冠心病患者共2000例,意向治疗1642例,对其中10个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和实施患者管理计划,列为管理组,其余5个社区不进行医师培训和对患者管理,列为非管理组。随访期为23个月。结果管理组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等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管理组,分别下降约37%、8%、56%;管理组患者心功能控制率明显高于非管理组,除拜阿司匹林外,两组患者其他冠心病治疗基础药物的使用依从性均较好。结论通过大型医疗机构指导院外规范化管理,能降低冠心病患者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丽娜;王宁夫;钟益刚;李虹;周占林;徐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