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及微量蛋白尿关系的观察分析

丰胜利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 蛋白尿/诊断, 辨证分型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中医辨证与血脂及微量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及兼血瘀证和无血瘀证两组,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观察血脂4项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随着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血瘀证的出现,尿UAER、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6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收治的16例新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评价,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思路以及单纯中医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12个主要中医处方和相应静脉用中药对16例新发病的SARS患者进行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西医常规用药,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前,不使用抗生素.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生化指标等,通过退热时间、影像学改变时间、病情转归等来评价疗效.结论:平均退热时间为4.44±1.46天,X线胸片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平均吸收时间为10.87±2.92天,治疗期间,无一病例病情发生恶化.结论:以中医药为主导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症状,阻断病情恶化.

    作者:仝小林;李爱国;张志远;段军;陈晓光;华传金;赵东;徐远;石效平;李平;田心;林凡;曹永彤;陆进;常明;王云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1号口服液治疗口腔白斑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1号口服液治疗口腔白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口腔白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中药1号口服液,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 无1例治愈,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常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口腔白斑, 中药1号口服液治疗口腔白斑疗效显著.

    作者:朱群强;翦新春;凌天牖;肖坚;周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糖尿病标本病传探

    标与本是疾病过程中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矛盾或矛质次要方面的综合概括.明辨标本,对于确立治疗原则,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糖尿病是多因素导致多脏腑功能的损害,脏腑气血失调又可导致多种并发症,本标相传,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故须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并发症,辨明标本,按法治之.

    作者:梁广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橘皮、橘红、橘白、橘络有何功用?在儿科临床应如何使用?

    作者:孙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针刺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机体褐色脂肪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基因表达水平的作用.方法: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和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肥胖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相关指标显示,肥胖指标与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针刺可使肥胖大鼠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回升.结论: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异常低下可能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因素.针刺促进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刘志诚;孙凤岷;赵东红;张中成;孙志;吴海涛;洪承鈗;朱苗花;李朝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温阳活血方对肾病模型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阿霉素(ADR)诱导一种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用温阳活血方(治疗组)治疗,并设空白对照组(正常组)、病理对照组(造模组),观测尿蛋白、血清蛋白、血脂水平及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变化.结果:温阳活血方组尿蛋白、血脂较病理对照组降低;血清白蛋白较病理对照组升高;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融合及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丢失均有明显的修复.结论:温阳活血方减轻肾病模型尿蛋白的作用可能与其修复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位点的丢失有关.

    作者:鲁艳芳;袁军;陈陶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6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出院后初步随访报告

    目的:报道广东省中医院出院后随访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相关的检测指标结果,为制订该人群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访问卷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肺功能、胸部螺旋CT、心脏彩色B超检测,运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断性分析进行处理.结果:69例随访对象中,5例有肝功能损害,18例显示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降低;肺功能检测提示该病对患者的大气道通气功能影响不大,而15例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40例残气容积增加,14例轻度肺弥散功能障碍,24例患者遗留肺炎吸收不全、局灶或多发性间质病变、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粘连等,34例出现肺循环阻力升高,或轻度肺动脉高压,或左心室心肌节段性缺血.2例视力下降.中医证候分类:气阴两虚证24例,心脾两虚证8例,肝郁脾虚证37例;夹湿热证18例,夹血瘀证7例.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影响.结论:部分SARS患者出院后仍见心、肺、肝功能损害,免疫功能降低,精神心理影响.随访结果提示对已治愈出院的SARS患者应结合中医证候类型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

    作者:韩云;庾慧;冯维斌;汤湘江;欧爱华;老膺荣;许银姬;林浩;刘惠;李咏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血浆胃动素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7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翌日、排便后翌日、病程第7天、病程第14天的血浆胃动素浓度,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4次血浆胃动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且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各中医证型中痰热腑实,风痰瘀阻型和痰湿蒙神型的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意义显著(P<0.01),随着病情好转胃动素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初步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的辨证分型,特别是痰热腑实等证型的确定及通腑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一个客观指标,将充实和完善中风的辨治理论.

    作者:刘泰;曾祥发;陆晖;吕晶;苏毅强;顾国龙;陈晓峰;张永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周仲瑛运用虫类药验案3则

    导师周仲瑛教授,以治疗疑难杂症见长.周老师认为怪病、久病多为痰瘀作祟,所以,在治疗疑难杂病时,不仅强调辨证施治,还常配合使用虫类药物,因为虫类药多具有破血行血、化痰散结、搜剔止痛的功能.兹选取导师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顽症验案3例,交流如下.

    作者:叶丽红;皮文霞;吴勉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自拟仙柏汤治疗肺结核咯血34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结核病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对结核病监管力度的加强,结核病管治人数逐年增加.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有一定耐药性,结核病伴发的咯血占结核病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们针对结核病咯血,在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仙柏汤这一协定处方进行短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克希;张建敏;曾进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及微量蛋白尿关系的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中医辨证与血脂及微量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及兼血瘀证和无血瘀证两组,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观察血脂4项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随着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血瘀证的出现,尿UAER、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

    作者:丰胜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防风治疗白癜风

    笔者从事皮肤病的中医治疗多年,用防风冲服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冯云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塞血运重建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Stenting)等,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治疗方法,但AMI后心室重构(VR)以及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后并发症如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无血液复流现象(No-reflow)、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等,仍是目前急性心肌梗塞防治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医学尚无真正令人满意的预防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对其发病机理和中医药可能干预的病理环节加以评述.认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结合中医药干预,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史大卓;徐丽林;徐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防风重剂治耳鸣

    重用防风治疗耳鸣,系刘强副主任医师的经验.笔者随师应诊,每用多获佳效.

    作者:魏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前列腺炎有何外治法?

    作者:王惟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68例

    我们应用中药内服外(火通)疗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6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美玲;林起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4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中医辨治体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2003年4月10~30日,即在上级指示对本病定点治疗之前,我院隔离病区共收治本病4例,在常规应用西药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及激素治疗外,均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给予中药治疗.现将这4例SARS患者的中医治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苗青;张燕萍;冯德华;张文江;王书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参七寿世丸治疗糖尿病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18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PDR)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病程和视网膜缺血发展而出现的血管变化,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与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硬化致冠心病的机理是相同的,因而我们采用该方案治疗PDR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自1997年6月~2000年6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超英;陈朝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无症状消化内科疾病的辨治经验

    在日常医疗中,无症状疾病前来求治者日益增多,对这类疾病的辨治研究应列为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近年来对无症状消化内科疾病的辨治有一定经验与体会,现与同道共同探讨.

    作者:林宗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对6种清热凉血药的归经测定

    笔者运用量子共振检测仪与脏象全息诊断系统结合,对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所载的6种清热凉血药材进行归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