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张燕萍;冯德华;张文江;王书臣
1 治分三期,辨证选方郑绍周教授认为面神经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期病因不同,病机有异,治疗亦应有所不同.
作者:金杰;陈海燕;赵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防风一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我们以防风为主自拟防风蝉蜕汤内服及外洗治疗外阴瘙痒常获显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兰友明;鲍雪娇;兰义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防风性辛、甘、温,入膀胱、肺、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解痉.基于防风祛风胜湿的作用,将其用于肺炎属风痰壅盛,或小儿消化不良,肠炎失治、误治后久泻,滑脱不尽的患者,疗效独特.
作者:戴晓艳;陆家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2003年4月10~30日,即在上级指示对本病定点治疗之前,我院隔离病区共收治本病4例,在常规应用西药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及激素治疗外,均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给予中药治疗.现将这4例SARS患者的中医治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苗青;张燕萍;冯德华;张文江;王书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们以<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制成奔豚口服液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翠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收治的16例新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评价,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思路以及单纯中医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12个主要中医处方和相应静脉用中药对16例新发病的SARS患者进行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西医常规用药,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前,不使用抗生素.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生化指标等,通过退热时间、影像学改变时间、病情转归等来评价疗效.结论:平均退热时间为4.44±1.46天,X线胸片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平均吸收时间为10.87±2.92天,治疗期间,无一病例病情发生恶化.结论:以中医药为主导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症状,阻断病情恶化.
作者:仝小林;李爱国;张志远;段军;陈晓光;华传金;赵东;徐远;石效平;李平;田心;林凡;曹永彤;陆进;常明;王云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作者:孙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受体学说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已为生命研究各学科所接受.尤其是10多年来,从受体水平研究中药作用机理或以之阐明部分中医基础理论业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及其对相关受体的影响,亦散见于文献报道,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张建伟;隋广馨;连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们应用中药内服外(火通)疗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6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美玲;林起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防风,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脾、肝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痉,为治风通用之药.主治风寒、风热感冒,风寒湿痹,破伤风等;同时治疗肠风下血、崩漏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防风配伍白芷、升麻治疗口腔粘膜溃疡,疗效甚佳,举2例介绍如下.
作者:郑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PDR)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病程和视网膜缺血发展而出现的血管变化,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与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硬化致冠心病的机理是相同的,因而我们采用该方案治疗PDR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自1997年6月~2000年6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超英;陈朝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运用量子共振检测仪与脏象全息诊断系统结合,对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所载的6种清热凉血药材进行归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患者,喜用玉屏风散加味,疗效尚称满意.其处方为:当归30g,白术10g,黄芪30g,熟地黄30g,防风10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30~60剂取效.
作者:丁禹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181例的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病例进行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候出现的例数.同时运用放免法检测初诊患者肝纤维化的指标.结果:患者中涉及痰瘀互结证者64例,构成比占35.35%,其发生频数高为312次,说明痰瘀互结证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证候,并且痰瘀证积分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及甘油三酯(TG)水平呈正相关(r=0.85、0.78、0.82、0.64);TG与HA、LN、PCⅢ呈正相关(r=0.54、0.62、0.58).结论: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痰瘀互结证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为痰瘀互结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中医病理实质之说提供了临床及实验依据.
作者:陶翠玲;李延;赵艳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在日常医疗中,无症状疾病前来求治者日益增多,对这类疾病的辨治研究应列为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近年来对无症状消化内科疾病的辨治有一定经验与体会,现与同道共同探讨.
作者:林宗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脾虚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中与HP感染及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菌株SS1灌喂利血平致脾虚沙土鼠,建立脾虚沙土鼠感染HP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HP定植量、炎症程度,并与脾虚沙土鼠组、感染HP沙土鼠组及正常沙土鼠组对照.结果:脾虚沙土鼠感染HP后胃粘膜NO含量(6.91±1.17μmol/g)和NOS活性(2.77±0.54U/mg)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胃粘膜HP的定植量也显著增加,炎症程度随之加重(P<0.01);脾虚沙土鼠胃粘膜NO含量(2.88±1.20μmol/g)和NOS活性(1.26±0.45U/mg)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炎症程度无显著加重.结论:利血平所致脾虚沙土鼠胃粘膜HP定植量及炎症程度均有显著增加,提示脾胃虚弱可能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
作者:杨俊;王亚东;何剑平;李俊;喻方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结核病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对结核病监管力度的加强,结核病管治人数逐年增加.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有一定耐药性,结核病伴发的咯血占结核病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们针对结核病咯血,在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仙柏汤这一协定处方进行短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克希;张建敏;曾进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慧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中重用滋阴补肾类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RA遗传、免疫学因素及阴虚证候存在的事实,在传统复方中重用滋阴补肾类药物生地黄、女贞子、菟丝子等以提高免疫能力,治疗RA30例,并与用传统方药治疗35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56.7%,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显效率23%,总有效率74%.关节疼痛总数和积分指数、关节肿胀数和积分指数、晨僵时间、关节功能等观测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郭瑞林;赵宁侠;任秦有;史恒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