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芳;王凤兰;马玉琳
作者报告9例小儿胆道穿孔.通过对胆总管的动态观察、胆汁淀粉酶测定、胆管造影和病程观察,认为胆道穿孔的病因为胰胆管连接异常所致的胰液返流,其胰酶被激活而发生急性穿孔.
作者:周以明;金百祥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对自1980年12月~1984年12月治疗的25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进行随访,共发现6例输血后肝炎.本文对其分型、转归等进行了讨论,并就预防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朱德明;陈玲;苏肇伉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直肠肛管测压法对41例各种直肠肛管术后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并选择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作者认为排便控制障碍不仅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发育不良或受损有关,也与肠道功能,尤其是直肠的感觉和贮蓄功能密切相关.测压法可客观地评定大便失禁的程度,有助于分析失禁原因,指导临床治疗,且操作简便,无损伤,是检测肛门直肠功能的可靠方法.
作者:齐宝权;邱凤珍;童尔昌;马春秋;左楚清 刊期: 1990年第03期
小儿由于佝偻病引起的膝内翻畸形,4岁以下主张手法折骨术;5岁以上由于骨质渐坚硬,折骨困难,多采用截骨矫形术.我院自1985年5月~1988年6月,采用闭合钻孔折骨术治疗由佝偻病或创伤原因引起的膝内翻畸形2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明涛;王菊芬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作者收治单纯性尿道上裂4例,其中龟头型1例,阴茎型1例,完全型2例.临床特点为尿道开口异位、阴茎畸形、尿失禁及耻骨联合分离等.强调阴茎型宜选择Young氏术,完全型以Young-Dee氏术为宜,但Young氏术加膀胱颈前壁紧缩延长后尿道也为选择方法之一.手术时机以至少3岁以后为宜.
作者:陈绍基;田兆雄;王明和;王光义 刊期: 1990年第03期
胃肠肽在调节小肠移植后肠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对肠移植术后胃肠肽的变化以及排斥反应时胃肠肽的组织水平了解甚少.作者应用已建立的动物模型对肠移植后这两方面的病理生理进行了研究.
作者:Teitelbaum DH;夏慧敏 刊期: 1990年第03期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骨盆截骨术常采用线锯截骨.我们于1983年研制了推进式骨盆截骨刀,代替线锯截骨,治疗先天性髋脱位210例,疗效较满意.
作者:王瑞琨;李长德;周成福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采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桡骨近端移位骨折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此类损伤21例,优良率达95.2%.介绍了手法复位的方法,并对其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作者:黄恩申;万增芳 刊期: 1990年第03期
病例介绍患儿:男,5岁.发热、右上腹部疼痛2个月余.患儿于1988年5月28日突然发热,体温达39~41℃,3天后右上腹部疼痛,尤以晚间入睡时疼痛加剧而哭闹不止,呼吸急促.患儿被动左侧卧位.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1周,体温降至正常.后不久体温又持续升高达39.0℃以上,伴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故来我院求治.
作者:胡孟瑛;陶文芳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新生儿结肠造瘘术后发生肠造瘘口狭窄、瘘周皮炎、肠管脱垂及造口旁疝、造瘘肠管坏死及造瘘肠管回缩造成腹膜炎等并发症46例,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病因与造瘘术式的关系.
作者:郭思齐;张殿起 刊期: 1990年第03期
7年来,作者用Praetorius术治疗25例女性肾上腺性征异常征,其中21-羟化酶缺乏23例,11-羟化酶缺乏及女性男性化各1例.按Prader分型,Ⅰ型1例,Ⅲ型6例,Ⅳ型16例,Ⅴ型2例.18例作泌尿生殖道口造影,如造影失败或Prader Ⅳ-Ⅴ型术前作泌尿生殖窦内窥镜检查,以了解尿道与阴道连接处.
作者:Altwein JE;邵景范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超声波诊断的6例胎儿消化道畸形,均经手术证实.讨论了超声波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检查指征和表现.
作者:陈展硕;雷慧中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患儿:男,13岁.2年来排尿时及排尿后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心悸及多汗,持续2~4分钟后缓解.近年来症状加重,发作频繁,食欲下降,极度乏力,逐渐消瘦,视力减退.排尿前血压21.3/17.3kPa,排尿后29.3/22.7kPa.口服多种降压药物后症状无改善.患儿发病后无血尿、排尿困难及尿路刺激征.体检:贫血外貌,消瘦,血压21.3/17.3kPa.
作者:尹明;陶文芳;高治忠 刊期: 1990年第03期
111例患儿因胃-食道返流行了矫治术.男74例,女37例.术前症状:呕吐67例,消化道出血12例,吞咽困难7例,消化性食管炎狭窄1例.外科矫治包括:①胃一食管连接处复原在腹腔内,②食道裂孔以一层或二层关闭;③全部病例均作胃底部分摺叠术,环绕食道下端均超过180°,其中30例经食道后胃底摺叠(Toupet氏术),81例经食道前胃底摺叠(Ribet氏或Thal氏术),部分病例作幽门成形术.
作者:VAYSSE Ph;龚代贤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16例小婴儿尿路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年龄小4小时,大3个月.16例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5例,后尿道瓣膜9例,左侧多房性肾囊性变并发对侧输尿管狭窄1例及左上输尿管囊肿1例.主要表现为腹部肿物、腹水、排尿困难、发热、脓尿及血尿.诊断靠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12例治愈,1例未完成治疗,3例死亡,病死率为18.7%.
作者:陈幼容;黄澄如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介绍67例小儿急性骨髓炎治疗后X线远期改变.乎均随访6年3个月,45侧完全恢复正常;22例异常X线改变分为四型,一、二型为小儿急性骨髓炎所特有,三、四型在小儿和成人均可见到.根据小儿骨骺和骺板具有的特殊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讨论了各型产生的原因及正确治疗方法.
作者:刘卫东;吉士俊;周永德;刘东风;张希达 刊期: 1990年第03期
患儿:男,14岁.左大腿被水果刀刺伤,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术后第11天开始创口屡次大出血,每次出血量皆在500ml以上.曾9次因出血而行止血手术,持续54天.而于后一次出血加压包扎后转来我院.
作者:韩福友;冯家钧;林悦信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选用无消化道畸形的胎儿、新生儿及婴儿尸体23例,在光镜下观察食管下端肌层发育情况.发现该处环肌有限局性增厚,且在胃食管交界上方2~4mm处厚,由此向两侧呈锥形变薄,胃大弯侧较其它处更厚;环肌增厚的程度及长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者:王练英;李正 刊期: 1990年第03期
作者报告自1959~1988年治疗小儿卵巢肿瘤77例.其中,生殖细胞肿瘤68例(88.3%),恶性肿瘤21例(27.3%).77例中75%发生于学龄期儿童,22.6%发生卵巢肿瘤扭转.本文强调了小儿卵巢肿瘤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上的特点.
作者:高解春;金百祥 刊期: 199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