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燕;靳振怀
患儿:男,4岁,以便血1周于1989年10月4日入院.1周前小儿突然便血,色鲜红,量约200ml,经用止血药2天后出血止.但患儿渐出现肛门部不适及下坠,并有大便排出不畅.病前有反复腹泻史半年,但无脓血便史.
作者:杨启政;徐尚恩;郭永城;刘福云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作者报道40例新生儿腹部手术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危重患儿以复合性酸碱失衡为多,而一般患儿以单纯性酸碱失衡为主.治疗应尽快解除引起紊乱的病因,对混合性酸碱紊乱的纠正,应两方面兼顾.
作者:吕隆政;匡中生;李庄;张振琪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我们于1990年3月25日至29日应邀参加了在南朝鲜汉城举行的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第十届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77名,亚洲各国和地区均有代表参加.此外,联邦德国和美国也有代表参加.使这次大会成为共有300名代表参加的国际性小儿外科学术活动.
作者:潘少川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使用带蒂的横行包皮内板作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26例严重尿道下裂,各例均在蒂基开窗,将阴茎穿过此窗,而使内板皮管转移至阴茎腹侧.全部病例的阴茎外形较美观,排尿正常.
作者:邹大卫;陈于明;闵布煌;章菊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作者1988年4~7月对宜昌市区和农村小儿臀肌零缩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象和方法:对宜昌市内和农村2~14岁小儿抽样调查,城市8 620人,农村3 839人,共12 459人.由于本病症状、体征典型,并且比较一致,根据症驮、体征即可建立诊断.本调查根据诊断标准制定调查表,逐项进行检查,对阳性患儿再进行病史(包括病历本)回顾性调查.
作者:张佳勋;郑之和;傅正元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作者通过对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发生短髋畸形的31个髋关节的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分析,将该并发症分为轻、中、重三型,为临床处理提供了依据.探讨了其发生机制,认为短髋畸形是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后遗畸形.
作者:赵群;吉士俊;周永德;刘卫东;吴振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胰母细胞增殖症因胰岛素分泌过多,可反复出现严重低血糖,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应尽早诊断及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50天,为足月产.因频繁抽搐18天入院.患儿出生后食奶量即大,为同龄儿的3~4倍.饥饿时手足冰冷,大汗,食后症状改善.生后32天起,食奶前常出现四肢、日和眼角小抽动,口吐泡沫,唇发绀,乃至呼吸停止.体检:体型肥胖,肝肋下3.5cm,余无异常.
作者:刘钧澄;李桂生;李伟龙;赖炳耀;杜敏联;莫恩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报道经纤维结肠镜切除103例小儿大肠息肉,共141颗,均未发生并发症.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73.0%).息肉直径为0.2~5.0cm.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多见(69.9%),其它依次为腺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等,均未发生癌变.对小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注意点,长蒂、粗蒂及大息肉的切除方法以及防止并发症的措施等作了详尽的讨论.
作者:洪流;沈志祥;于皆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血红蛋白H(Hb H)病已能从基因水平上进行分型,但其基因型与脾切除疗效的关系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8例脾切除治疗的Hb H病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基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荣;苏承武;梁徐;龙桂芳;唐智宁;林伟雄;金琪;容兑熙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患儿:女,3个月,以无肛、双阴唇间生一紫红色肿物、大便由肿物根部瘘口排出,于1989年9月1日入院.体检:外阴部皮肤轻度糜烂.尿道口下有两个阴道口,深约2cm,从左口插入探针向右探查,见探针从右口引出,两口间壁实为阴道前隔膜.阴道舟状窝下方有一粘膜样长形肿物向外突出,长约4.5cm,直径2cm,肿物根部与舟状窝共有一瘘道口,直径约0.3cm.
作者:申涛;杨启政;徐尚恩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患儿:男,6岁.于1988年4月5日10时乘坐在自行车上与马车相撞后跌于车下,12时急诊入院.体检:急性垂危状态,极度呼吸困难,口唇明显发绀.右侧胸部呼吸动度消失,肋间隙变宽,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右第3后肋压痛著,可闻及骨擦音,呼吸音消失,下肺叩诊实音.气管左移.
作者:王海江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患儿:6岁,阴茎背部无痛性肿瘤5个月.体检:阴茎发育正常,背侧可触及直径约1 cm肿瘤,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小,皮肤无破溃.手术切除肿瘤.肉眼观:肿瘤与皮肤粘连,易与阴茎白膜分离,无包膜,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呈鱼肉样.镜下:瘤组织主要由短梭形纤维母细胞构成,细胞核较一致,核分裂像少见,密集的梭形细胞、胶原纤维呈特殊的轮辐状或不规则的束状排列.轮辐中心由小血管或胶原纤维构成.病理诊断: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半年后复发,再次局部切除.
作者:饶作祥;罗康民;戚沛霖 刊期: 1990年第06期
胆源性肝脓肿是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小儿少见.本文收集1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2~12岁.病因主要为胆道蛔虫(9例).病程3天至3个月.均为初次发病,临床特点是上腹剧痛,高热,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右上腹压痛、肌张力增加,肝肿大、叩痛.并发胆道穿孔、休克1例,胆管胸膜瘘1例.
作者:李福玉;胡廷泽;郎诗民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患儿:男性,5岁,因头痛、呕吐伴右眼视力减退8个月而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无畸形.瞳孔右侧大于左侧,光反应迟钝,右眼视力1米/指数,左眼视力正常,视野检查欠合作.
作者:周晓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是引起肾积水的主要原因.狭窄段组织中神经肌肉装置先天异常是造成本病的原因.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华峰;杨启政;徐尚恩;姜欣剑;耿卫东;王玉萍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不少人在尾后路切口暴露直肠时盲目地在骶骨前广泛分离,术后造成危害性极大的神经性膀胱尿潴留.正确的手术技术是切断骶尾软骨后,将切口下缘充分下拉(上缘为骶骨切缘拉不开),在背侧中线上逐层切开结缔组织直达直肠后壁,紧贴直肠壁向两侧分离至直肠阴道分界沟(阴道内置粗肛管作标志),沿此沟切开直肠阴道纤维鞘(此鞘系散在的纤维组织并非可完整剥离之膜),再进而分离直肠阴道间隙.
作者:张金哲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本研究测定105例(137次)婴幼儿肠套叠息儿血清胃泌素并与正常婴幼儿及婴儿小肠梗阻对照.结果表明肠套叠组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与婴幼儿肠套叠的病因有关,并用此观点解释了下列临床现象:①小儿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②肠套叠好发于营养状况较好的婴儿,⑧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
作者:金先庆;陈文龙;雷培云;伍烽;李晓庆;刘传康;游亚萍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本文通过102例28周胎儿至5周岁小儿新鲜和固定尸体的对照解剖及显微观测,研究小儿膀胱输尿管连接部(VUJ)组织结构.VUJ组织包括;①末端输尿管,②Waldeyer鞘,③膀胱输尿管裂孔,④膀胱三角.
作者:苏诚;赖炳耀 刊期: 1990年第06期
先天性髋脱位复位后股骨头坏死(以下简称头坏死)是当今矫形外科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自从1910年Legg,Calve,Perthes报告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来,许多学者相继发现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也发生类似现象,认为也是由股骨头血供障碍所致.
作者:许瑞江;李浩宇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报告42例小儿泌尿外科先天性疾病的B型超声(简称B超)检查,实质性16例,囊性26例.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36例与病理报告相符,占94.7%.对B超、IVP及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作了对比,认为B超诊断迅速、安全、对机体无损害,是首选的方法.并对各种疾病的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体会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作者:徐尚恩;孙雁玲;杨启政;许华峰 刊期: 199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