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外伤性支气管胸膜瘘并急性脓胸早期纤维板剥脱一例报告

王海江

关键词:
摘要:患儿:男,6岁.于1988年4月5日10时乘坐在自行车上与马车相撞后跌于车下,12时急诊入院.体检:急性垂危状态,极度呼吸困难,口唇明显发绀.右侧胸部呼吸动度消失,肋间隙变宽,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右第3后肋压痛著,可闻及骨擦音,呼吸音消失,下肺叩诊实音.气管左移.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对《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的几点分析和建议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自1980年创刊10年来,刊出了大量文章,为促进小儿外科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为了总结经验,提高刊物质量,适应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兹对该刊评价如下.

    作者:曹惠清;陈彩玲;梅香传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致十二指肠梗阻

    患儿;女,3个月.出生后反复呕吐黄绿色液体,3天前在基层医院做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而转来我院.入院时,患儿有严重营养不良、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生体重3.2kg,入院时仅2.2kg.上腹略胀,不时呕吐含胆汁胃液.X线检查示内脏转位(右位心、左位肝、右位脾等),腹部见膨胀的胃影内含大量气体.

    作者:刘文英;胡延泽;郎诗民;罗启成;王维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患儿:男性,5岁,因头痛、呕吐伴右眼视力减退8个月而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无畸形.瞳孔右侧大于左侧,光反应迟钝,右眼视力1米/指数,左眼视力正常,视野检查欠合作.

    作者:周晓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尾路肛门手术后尿潴留

    不少人在尾后路切口暴露直肠时盲目地在骶骨前广泛分离,术后造成危害性极大的神经性膀胱尿潴留.正确的手术技术是切断骶尾软骨后,将切口下缘充分下拉(上缘为骶骨切缘拉不开),在背侧中线上逐层切开结缔组织直达直肠后壁,紧贴直肠壁向两侧分离至直肠阴道分界沟(阴道内置粗肛管作标志),沿此沟切开直肠阴道纤维鞘(此鞘系散在的纤维组织并非可完整剥离之膜),再进而分离直肠阴道间隙.

    作者:张金哲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手术治疗

    报告21例小儿脊椎结核合并截瘫的手术治疗,指出只要患儿一般情况允许,并经过全面的术前准备,脊髓减压,病灶清除,就应该是首先采用的治疗手段,同时注意合理的选择术式,安全细致的操作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本组病死率为0,恶化率4.7%,截瘫恢复率95.3%,两年内治愈率90.4%.

    作者:刘逸浩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椎管内室管膜瘤卒中一例报告

    患儿:男,14岁.肩背部疼痛5天后出现下肢无力,36小时发展为完全性瘫,并伴急性尿潴留,大便秘结.体检:体温36.4℃,剑肋联合处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双下肢肌力零级,腱反射及病理反射消失.

    作者:韩福友;姚猛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42例治疗体会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是引起肾积水的主要原因.狭窄段组织中神经肌肉装置先天异常是造成本病的原因.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华峰;杨启政;徐尚恩;姜欣剑;耿卫东;王玉萍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骨盆Chiari截骨致严重错位一例报告

    骨盆Chiari截骨后,截骨远段严重错位,突入盆腔者较为罕见,我院曾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5岁,因右髋关节先天性脱位,于1988年5月入院.体检见右股骨头上移,右下肢缩短4 cm.施行胫骨骨牵引,1周后大转子降低约2 cm.

    作者:王效魁;张效良;葛宝丰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无肛直肠舟状窝瘘直肠末端重复畸形伴阴道前隔膜一例报告

    患儿:女,3个月,以无肛、双阴唇间生一紫红色肿物、大便由肿物根部瘘口排出,于1989年9月1日入院.体检:外阴部皮肤轻度糜烂.尿道口下有两个阴道口,深约2cm,从左口插入探针向右探查,见探针从右口引出,两口间壁实为阴道前隔膜.阴道舟状窝下方有一粘膜样长形肿物向外突出,长约4.5cm,直径2cm,肿物根部与舟状窝共有一瘘道口,直径约0.3cm.

    作者:申涛;杨启政;徐尚恩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B型超声显像在小儿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报告42例小儿泌尿外科先天性疾病的B型超声(简称B超)检查,实质性16例,囊性26例.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36例与病理报告相符,占94.7%.对B超、IVP及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作了对比,认为B超诊断迅速、安全、对机体无损害,是首选的方法.并对各种疾病的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体会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作者:徐尚恩;孙雁玲;杨启政;许华峰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12 459名小儿臀肌挛缩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作者1988年4~7月对宜昌市区和农村小儿臀肌零缩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象和方法:对宜昌市内和农村2~14岁小儿抽样调查,城市8 620人,农村3 839人,共12 459人.由于本病症状、体征典型,并且比较一致,根据症驮、体征即可建立诊断.本调查根据诊断标准制定调查表,逐项进行检查,对阳性患儿再进行病史(包括病历本)回顾性调查.

    作者:张佳勋;郑之和;傅正元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女性先天性尿道扩张症二例报告

    小儿女性先天性尿道扩张症罕见,1986年以来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9岁.因生后排尿不能控制呈滴沥状于1986年10月3日入院.体检:会阴部湿疹,尿道口宽大,口径1.5cm,喇叭状.卧位尿道长度为2.5cm,阴道口径0.5cm.

    作者:张国兴;胡贡献;褚先秋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短髋畸形的发生机制、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通过对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发生短髋畸形的31个髋关节的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分析,将该并发症分为轻、中、重三型,为临床处理提供了依据.探讨了其发生机制,认为短髋畸形是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后遗畸形.

    作者:赵群;吉士俊;周永德;刘卫东;吴振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阴茎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一例报告

    患儿:6岁,阴茎背部无痛性肿瘤5个月.体检:阴茎发育正常,背侧可触及直径约1 cm肿瘤,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小,皮肤无破溃.手术切除肿瘤.肉眼观:肿瘤与皮肤粘连,易与阴茎白膜分离,无包膜,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呈鱼肉样.镜下:瘤组织主要由短梭形纤维母细胞构成,细胞核较一致,核分裂像少见,密集的梭形细胞、胶原纤维呈特殊的轮辐状或不规则的束状排列.轮辐中心由小血管或胶原纤维构成.病理诊断: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半年后复发,再次局部切除.

    作者:饶作祥;罗康民;戚沛霖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103例分析

    报道经纤维结肠镜切除103例小儿大肠息肉,共141颗,均未发生并发症.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73.0%).息肉直径为0.2~5.0cm.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多见(69.9%),其它依次为腺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等,均未发生癌变.对小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注意点,长蒂、粗蒂及大息肉的切除方法以及防止并发症的措施等作了详尽的讨论.

    作者:洪流;沈志祥;于皆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血红蛋白H病的基因型与脾切除疗效关系探讨

    血红蛋白H(Hb H)病已能从基因水平上进行分型,但其基因型与脾切除疗效的关系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8例脾切除治疗的Hb H病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基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荣;苏承武;梁徐;龙桂芳;唐智宁;林伟雄;金琪;容兑熙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一例

    患儿:男,5岁.上腹部发现包块1年,无任何其它不适.体检:发育、营养中等.上腹部饱满,肝右肋下2cm,剑突下5cm,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B超于肝左叶探及8.9×6.0×10.1cm回声均质团块.

    作者:孔燕;靳振怀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肠套叠血清胃泌素的测定观察

    本研究测定105例(137次)婴幼儿肠套叠息儿血清胃泌素并与正常婴幼儿及婴儿小肠梗阻对照.结果表明肠套叠组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与婴幼儿肠套叠的病因有关,并用此观点解释了下列临床现象:①小儿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②肠套叠好发于营养状况较好的婴儿,⑧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

    作者:金先庆;陈文龙;雷培云;伍烽;李晓庆;刘传康;游亚萍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脊髓中央管膨出一例报告

    患儿:男,1岁3个月,1986年4月9日入院.患儿出生后3天发现腰背部有一指尖大小的包块,随年龄逐渐增大,伴双下肢轻瘫,不能站立,便秘,小便潴留.体检:意识清楚,发育正常,背部胸腰交界处6×6×4 cm包块,质稍硬.右足呈暗红色,右下肢皮温较左侧低,双下肢感觉减退,肌张力增高,肌力右Ⅲ级,左Ⅳ级,膝、跟腱反射亢进,双侧自发性Bakinski征阳性.

    作者:陈卫群;暴连喜;哈英娣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自体阔筋膜修补巨大脐膨出一例报告

    1977年12月,我科使用自体阔筋膜修补巨大脐膨出1例成功.术后随诊11年无复发,现报告如下.患儿:女,1岁半,1977年11月1日入院.生后发现脐中央突出一约胎头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肝、脾及大部分肠管均脱出于腹腔外,肿物表面干燥,渐渐有上皮化生.其内侧皮肤有3.0×1.5cm大小溃疡,经久不愈,膨出之内脏不能完全还纳腹腔.

    作者:高艳华;刘贵林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