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女性先天性尿道扩张症二例报告

张国兴;胡贡献;褚先秋

关键词:
摘要:小儿女性先天性尿道扩张症罕见,1986年以来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9岁.因生后排尿不能控制呈滴沥状于1986年10月3日入院.体检:会阴部湿疹,尿道口宽大,口径1.5cm,喇叭状.卧位尿道长度为2.5cm,阴道口径0.5cm.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肠套叠血清胃泌素的测定观察

    本研究测定105例(137次)婴幼儿肠套叠息儿血清胃泌素并与正常婴幼儿及婴儿小肠梗阻对照.结果表明肠套叠组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与婴幼儿肠套叠的病因有关,并用此观点解释了下列临床现象:①小儿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②肠套叠好发于营养状况较好的婴儿,⑧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

    作者:金先庆;陈文龙;雷培云;伍烽;李晓庆;刘传康;游亚萍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肾母细胞瘤组织学、超微结构与临床关系

    应用半定量方法将47例肾母细胞瘤分为胚细胞型和非胚细胞型两类,Ⅰ~Ⅱ期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9.4%和82.6%(P<0.02).电镜观察发现胚细胞核浆比例增大,细胞器发育不良,瘤细胞间缺乏联结.后者可能是胚细胞容易脱离而发生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原因.

    作者:傅延亮;周蓉儿;汪丽珠;熊密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外伤性支气管胸膜瘘并急性脓胸早期纤维板剥脱一例报告

    患儿:男,6岁.于1988年4月5日10时乘坐在自行车上与马车相撞后跌于车下,12时急诊入院.体检:急性垂危状态,极度呼吸困难,口唇明显发绀.右侧胸部呼吸动度消失,肋间隙变宽,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右第3后肋压痛著,可闻及骨擦音,呼吸音消失,下肺叩诊实音.气管左移.

    作者:王海江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31例分析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来势凶险,潜在危险性比成人大数倍.我们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加云南白药冰盐水溶液(以下简称去甲液)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胃内治疗31例患儿,29例出血停止,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谦来;王丹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胆源性肝脓肿10例报告

    胆源性肝脓肿是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小儿少见.本文收集1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2~12岁.病因主要为胆道蛔虫(9例).病程3天至3个月.均为初次发病,临床特点是上腹剧痛,高热,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右上腹压痛、肌张力增加,肝肿大、叩痛.并发胆道穿孔、休克1例,胆管胸膜瘘1例.

    作者:李福玉;胡廷泽;郎诗民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12 459名小儿臀肌挛缩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作者1988年4~7月对宜昌市区和农村小儿臀肌零缩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象和方法:对宜昌市内和农村2~14岁小儿抽样调查,城市8 620人,农村3 839人,共12 459人.由于本病症状、体征典型,并且比较一致,根据症驮、体征即可建立诊断.本调查根据诊断标准制定调查表,逐项进行检查,对阳性患儿再进行病史(包括病历本)回顾性调查.

    作者:张佳勋;郑之和;傅正元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B型超声显像在小儿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报告42例小儿泌尿外科先天性疾病的B型超声(简称B超)检查,实质性16例,囊性26例.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36例与病理报告相符,占94.7%.对B超、IVP及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作了对比,认为B超诊断迅速、安全、对机体无损害,是首选的方法.并对各种疾病的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体会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作者:徐尚恩;孙雁玲;杨启政;许华峰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一例

    患儿:男,5岁.上腹部发现包块1年,无任何其它不适.体检:发育、营养中等.上腹部饱满,肝右肋下2cm,剑突下5cm,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B超于肝左叶探及8.9×6.0×10.1cm回声均质团块.

    作者:孔燕;靳振怀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42例治疗体会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是引起肾积水的主要原因.狭窄段组织中神经肌肉装置先天异常是造成本病的原因.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华峰;杨启政;徐尚恩;姜欣剑;耿卫东;王玉萍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尾路肛门手术后尿潴留

    不少人在尾后路切口暴露直肠时盲目地在骶骨前广泛分离,术后造成危害性极大的神经性膀胱尿潴留.正确的手术技术是切断骶尾软骨后,将切口下缘充分下拉(上缘为骶骨切缘拉不开),在背侧中线上逐层切开结缔组织直达直肠后壁,紧贴直肠壁向两侧分离至直肠阴道分界沟(阴道内置粗肛管作标志),沿此沟切开直肠阴道纤维鞘(此鞘系散在的纤维组织并非可完整剥离之膜),再进而分离直肠阴道间隙.

    作者:张金哲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骨盆截骨术后股骨头坏死晚期髋关节形态观察

    作者对骨盆截骨术后所致股骨头坏死30例(41髋)的髋关节形态进行了5~11年的连续观察.发现其形态变化与原股骨头坏死程度有关.头坏死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种.前者预后好,治疗后不遗留髋关节畸形.而后者常引起髋臼的不同类型硬化,遗留髋关节的严重畸形.因此根据原股骨头坏死类型可判定其预后.

    作者:周永德;吉士俊;刘卫东;赵群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自体阔筋膜修补巨大脐膨出一例报告

    1977年12月,我科使用自体阔筋膜修补巨大脐膨出1例成功.术后随诊11年无复发,现报告如下.患儿:女,1岁半,1977年11月1日入院.生后发现脐中央突出一约胎头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肝、脾及大部分肠管均脱出于腹腔外,肿物表面干燥,渐渐有上皮化生.其内侧皮肤有3.0×1.5cm大小溃疡,经久不愈,膨出之内脏不能完全还纳腹腔.

    作者:高艳华;刘贵林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胰母细胞增殖症一例诊治体会

    胰母细胞增殖症因胰岛素分泌过多,可反复出现严重低血糖,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应尽早诊断及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50天,为足月产.因频繁抽搐18天入院.患儿出生后食奶量即大,为同龄儿的3~4倍.饥饿时手足冰冷,大汗,食后症状改善.生后32天起,食奶前常出现四肢、日和眼角小抽动,口吐泡沫,唇发绀,乃至呼吸停止.体检:体型肥胖,肝肋下3.5cm,余无异常.

    作者:刘钧澄;李桂生;李伟龙;赖炳耀;杜敏联;莫恩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致十二指肠梗阻

    患儿;女,3个月.出生后反复呕吐黄绿色液体,3天前在基层医院做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而转来我院.入院时,患儿有严重营养不良、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生体重3.2kg,入院时仅2.2kg.上腹略胀,不时呕吐含胆汁胃液.X线检查示内脏转位(右位心、左位肝、右位脾等),腹部见膨胀的胃影内含大量气体.

    作者:刘文英;胡延泽;郎诗民;罗启成;王维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带蒂横行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一期治疗严重尿道下裂

    使用带蒂的横行包皮内板作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26例严重尿道下裂,各例均在蒂基开窗,将阴茎穿过此窗,而使内板皮管转移至阴茎腹侧.全部病例的阴茎外形较美观,排尿正常.

    作者:邹大卫;陈于明;闵布煌;章菊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脊柱侧弯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附78个家系的遗传度测定)

    126 876名筛查人群中检出患者85例,患病率为0.67‰,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苗族高于其他民族,山区高于平原或丘陵.还发现双亲育龄愈高,胎次愈高,患病率也愈高.同时用Falconer的遗传度计算法对78个家系测定遗传度,经校正抽样误差,获得本组脊柱侧弯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75.87±6.27%,二级亲属为71.48±17.81%,一、二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75.38±5.97%,此结果表明脊柱侧弯是一种遗传倾向较高的疾病.

    作者:彭明惺;刘利君;周素华;李福玉;徐颖;肖渝;潘晓放;张思霖;胡应;张思仲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组织结构研究

    本文通过102例28周胎儿至5周岁小儿新鲜和固定尸体的对照解剖及显微观测,研究小儿膀胱输尿管连接部(VUJ)组织结构.VUJ组织包括;①末端输尿管,②Waldeyer鞘,③膀胱输尿管裂孔,④膀胱三角.

    作者:苏诚;赖炳耀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无肛直肠舟状窝瘘直肠末端重复畸形伴阴道前隔膜一例报告

    患儿:女,3个月,以无肛、双阴唇间生一紫红色肿物、大便由肿物根部瘘口排出,于1989年9月1日入院.体检:外阴部皮肤轻度糜烂.尿道口下有两个阴道口,深约2cm,从左口插入探针向右探查,见探针从右口引出,两口间壁实为阴道前隔膜.阴道舟状窝下方有一粘膜样长形肿物向外突出,长约4.5cm,直径2cm,肿物根部与舟状窝共有一瘘道口,直径约0.3cm.

    作者:申涛;杨启政;徐尚恩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先天性髋脱位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所致股骨头坏死

    先天性髋脱位复位后股骨头坏死(以下简称头坏死)是当今矫形外科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自从1910年Legg,Calve,Perthes报告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来,许多学者相继发现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也发生类似现象,认为也是由股骨头血供障碍所致.

    作者:许瑞江;李浩宇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冷藏羊膜在小儿烧伤创面改变的光镜观察

    羊膜作为暂时性生物敷料应用于各种开放性创面早有报道.作者对30例小儿烧伤创面早期行冷藏羊膜覆盖并分三个阶段进行光镜观察,现报告如下.男13例,女17例.年龄大10岁,小10个月.烧伤大面积是24%,小3%,均为Ⅱ度创面.在伤后12小时内,创面覆盖羊膜后迅速止痛;4~8小时完全贴附,3~5天粘合紧;无感染者浅Ⅱ度创面7~10天愈合,深Ⅱ度14~18天愈合.

    作者:杨运伟;张天申;蒋圣义;卢运;郑鹏才;秦信义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