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盆截骨术后股骨头坏死晚期髋关节形态观察

周永德;吉士俊;刘卫东;赵群

关键词:
摘要:作者对骨盆截骨术后所致股骨头坏死30例(41髋)的髋关节形态进行了5~11年的连续观察.发现其形态变化与原股骨头坏死程度有关.头坏死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种.前者预后好,治疗后不遗留髋关节畸形.而后者常引起髋臼的不同类型硬化,遗留髋关节的严重畸形.因此根据原股骨头坏死类型可判定其预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B型超声显像在小儿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报告42例小儿泌尿外科先天性疾病的B型超声(简称B超)检查,实质性16例,囊性26例.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36例与病理报告相符,占94.7%.对B超、IVP及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作了对比,认为B超诊断迅速、安全、对机体无损害,是首选的方法.并对各种疾病的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体会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作者:徐尚恩;孙雁玲;杨启政;许华峰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冷藏羊膜在小儿烧伤创面改变的光镜观察

    羊膜作为暂时性生物敷料应用于各种开放性创面早有报道.作者对30例小儿烧伤创面早期行冷藏羊膜覆盖并分三个阶段进行光镜观察,现报告如下.男13例,女17例.年龄大10岁,小10个月.烧伤大面积是24%,小3%,均为Ⅱ度创面.在伤后12小时内,创面覆盖羊膜后迅速止痛;4~8小时完全贴附,3~5天粘合紧;无感染者浅Ⅱ度创面7~10天愈合,深Ⅱ度14~18天愈合.

    作者:杨运伟;张天申;蒋圣义;卢运;郑鹏才;秦信义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60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本组婴幼儿急性阑尾炎60例,占同期小儿急性阑尾炎457例的13.1%.主要临床表现:哭吵、发热、呕吐、腹泻、腹胀以及右下腹有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和包块等.全组血象均增高.X线检查43例,提示右下腹激惹、腹膜炎或结肠充气等表现.病理类型:单纯型8例,化脓型13例,坏疽型2例,穿孔型33例,脓肿型4例.全组治愈59例,死亡1例,病死率1.7%.

    作者:彭成初;朱廷赓;孙新一;何惠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自体阔筋膜修补巨大脐膨出一例报告

    1977年12月,我科使用自体阔筋膜修补巨大脐膨出1例成功.术后随诊11年无复发,现报告如下.患儿:女,1岁半,1977年11月1日入院.生后发现脐中央突出一约胎头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肝、脾及大部分肠管均脱出于腹腔外,肿物表面干燥,渐渐有上皮化生.其内侧皮肤有3.0×1.5cm大小溃疡,经久不愈,膨出之内脏不能完全还纳腹腔.

    作者:高艳华;刘贵林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对《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的几点分析和建议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自1980年创刊10年来,刊出了大量文章,为促进小儿外科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为了总结经验,提高刊物质量,适应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兹对该刊评价如下.

    作者:曹惠清;陈彩玲;梅香传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短髋畸形的发生机制、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通过对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发生短髋畸形的31个髋关节的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分析,将该并发症分为轻、中、重三型,为临床处理提供了依据.探讨了其发生机制,认为短髋畸形是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后遗畸形.

    作者:赵群;吉士俊;周永德;刘卫东;吴振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第十届大会简介

    我们于1990年3月25日至29日应邀参加了在南朝鲜汉城举行的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第十届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77名,亚洲各国和地区均有代表参加.此外,联邦德国和美国也有代表参加.使这次大会成为共有300名代表参加的国际性小儿外科学术活动.

    作者:潘少川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胆源性肝脓肿10例报告

    胆源性肝脓肿是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小儿少见.本文收集1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2~12岁.病因主要为胆道蛔虫(9例).病程3天至3个月.均为初次发病,临床特点是上腹剧痛,高热,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右上腹压痛、肌张力增加,肝肿大、叩痛.并发胆道穿孔、休克1例,胆管胸膜瘘1例.

    作者:李福玉;胡廷泽;郎诗民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改进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已为众所公认,但各术式的难易度、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导管再通率,各组报告不一.本组对252例14岁以下患儿采用改进的结扎术式后,术中未发生意外,术后随访无一例再通.因此,我们认为改进的结扎术对小儿病例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

    作者:程邦昌;高尚志;涂仲凡;林道明;姚震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

    作者报告从1988年10月至1990年2月采用JT-ESWL-Ⅲ型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儿童(6~12岁)上尿路结石10例,结石粉碎率100%,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追踪3个月结石完全排净率90%,10%有<3mm的残余小结石.我们认为在适当保护措施下,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亦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惜才;章咏裳;庄乾元;翁一珍;王晓丽;王果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骨盆Chiari截骨致严重错位一例报告

    骨盆Chiari截骨后,截骨远段严重错位,突入盆腔者较为罕见,我院曾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5岁,因右髋关节先天性脱位,于1988年5月入院.体检见右股骨头上移,右下肢缩短4 cm.施行胫骨骨牵引,1周后大转子降低约2 cm.

    作者:王效魁;张效良;葛宝丰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深低温有限循环转流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深低温有限循环转流技术,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提供有利条件,现已成为其心内直视手术的常用方法.我院近年应用此法作幼婴室间隔缺损并肺高压、法乐氏四联症等手术28例,效果满意.其优点是心脏弛缓,术野无血及插管、暴露好.在掌握温度及停循环安全时限下,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江泽熙;杨楚墩;胡志;吴家德;舒龙;舒涛;方大宝;黄小夙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103例分析

    报道经纤维结肠镜切除103例小儿大肠息肉,共141颗,均未发生并发症.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73.0%).息肉直径为0.2~5.0cm.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多见(69.9%),其它依次为腺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等,均未发生癌变.对小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注意点,长蒂、粗蒂及大息肉的切除方法以及防止并发症的措施等作了详尽的讨论.

    作者:洪流;沈志祥;于皆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直肠平滑肌瘤一例报告

    患儿:男,4岁,以便血1周于1989年10月4日入院.1周前小儿突然便血,色鲜红,量约200ml,经用止血药2天后出血止.但患儿渐出现肛门部不适及下坠,并有大便排出不畅.病前有反复腹泻史半年,但无脓血便史.

    作者:杨启政;徐尚恩;郭永城;刘福云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一例

    患儿:男,5岁.上腹部发现包块1年,无任何其它不适.体检:发育、营养中等.上腹部饱满,肝右肋下2cm,剑突下5cm,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B超于肝左叶探及8.9×6.0×10.1cm回声均质团块.

    作者:孔燕;靳振怀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脊柱侧弯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附78个家系的遗传度测定)

    126 876名筛查人群中检出患者85例,患病率为0.67‰,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苗族高于其他民族,山区高于平原或丘陵.还发现双亲育龄愈高,胎次愈高,患病率也愈高.同时用Falconer的遗传度计算法对78个家系测定遗传度,经校正抽样误差,获得本组脊柱侧弯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75.87±6.27%,二级亲属为71.48±17.81%,一、二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75.38±5.97%,此结果表明脊柱侧弯是一种遗传倾向较高的疾病.

    作者:彭明惺;刘利君;周素华;李福玉;徐颖;肖渝;潘晓放;张思霖;胡应;张思仲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血红蛋白H病的基因型与脾切除疗效关系探讨

    血红蛋白H(Hb H)病已能从基因水平上进行分型,但其基因型与脾切除疗效的关系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8例脾切除治疗的Hb H病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基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荣;苏承武;梁徐;龙桂芳;唐智宁;林伟雄;金琪;容兑熙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脊髓中央管膨出一例报告

    患儿:男,1岁3个月,1986年4月9日入院.患儿出生后3天发现腰背部有一指尖大小的包块,随年龄逐渐增大,伴双下肢轻瘫,不能站立,便秘,小便潴留.体检:意识清楚,发育正常,背部胸腰交界处6×6×4 cm包块,质稍硬.右足呈暗红色,右下肢皮温较左侧低,双下肢感觉减退,肌张力增高,肌力右Ⅲ级,左Ⅳ级,膝、跟腱反射亢进,双侧自发性Bakinski征阳性.

    作者:陈卫群;暴连喜;哈英娣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31例分析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来势凶险,潜在危险性比成人大数倍.我们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加云南白药冰盐水溶液(以下简称去甲液)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胃内治疗31例患儿,29例出血停止,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谦来;王丹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 小儿女性先天性尿道扩张症二例报告

    小儿女性先天性尿道扩张症罕见,1986年以来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9岁.因生后排尿不能控制呈滴沥状于1986年10月3日入院.体检:会阴部湿疹,尿道口宽大,口径1.5cm,喇叭状.卧位尿道长度为2.5cm,阴道口径0.5cm.

    作者:张国兴;胡贡献;褚先秋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