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魁;张效良;葛宝丰
先天性髋脱位复位后股骨头坏死(以下简称头坏死)是当今矫形外科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自从1910年Legg,Calve,Perthes报告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来,许多学者相继发现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也发生类似现象,认为也是由股骨头血供障碍所致.
作者:许瑞江;李浩宇 刊期: 1990年第06期
骨盆Chiari截骨后,截骨远段严重错位,突入盆腔者较为罕见,我院曾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5岁,因右髋关节先天性脱位,于1988年5月入院.体检见右股骨头上移,右下肢缩短4 cm.施行胫骨骨牵引,1周后大转子降低约2 cm.
作者:王效魁;张效良;葛宝丰 刊期: 1990年第06期
1989年我科采用国产乳胶硅胶软组织扩张器治疗5例学龄前儿童瘢痕性秃发.经我科在技术上改进后,瘢痕切除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治疗过程为25天.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有效等优点.
作者:王善昌;陈方龙;李金玉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患儿;女,3个月.出生后反复呕吐黄绿色液体,3天前在基层医院做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而转来我院.入院时,患儿有严重营养不良、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生体重3.2kg,入院时仅2.2kg.上腹略胀,不时呕吐含胆汁胃液.X线检查示内脏转位(右位心、左位肝、右位脾等),腹部见膨胀的胃影内含大量气体.
作者:刘文英;胡延泽;郎诗民;罗启成;王维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患儿:男性,5岁,因头痛、呕吐伴右眼视力减退8个月而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无畸形.瞳孔右侧大于左侧,光反应迟钝,右眼视力1米/指数,左眼视力正常,视野检查欠合作.
作者:周晓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患儿:男,14岁.肩背部疼痛5天后出现下肢无力,36小时发展为完全性瘫,并伴急性尿潴留,大便秘结.体检:体温36.4℃,剑肋联合处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双下肢肌力零级,腱反射及病理反射消失.
作者:韩福友;姚猛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我们于1990年3月25日至29日应邀参加了在南朝鲜汉城举行的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第十届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77名,亚洲各国和地区均有代表参加.此外,联邦德国和美国也有代表参加.使这次大会成为共有300名代表参加的国际性小儿外科学术活动.
作者:潘少川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不少人在尾后路切口暴露直肠时盲目地在骶骨前广泛分离,术后造成危害性极大的神经性膀胱尿潴留.正确的手术技术是切断骶尾软骨后,将切口下缘充分下拉(上缘为骶骨切缘拉不开),在背侧中线上逐层切开结缔组织直达直肠后壁,紧贴直肠壁向两侧分离至直肠阴道分界沟(阴道内置粗肛管作标志),沿此沟切开直肠阴道纤维鞘(此鞘系散在的纤维组织并非可完整剥离之膜),再进而分离直肠阴道间隙.
作者:张金哲 刊期: 1990年第06期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已为众所公认,但各术式的难易度、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导管再通率,各组报告不一.本组对252例14岁以下患儿采用改进的结扎术式后,术中未发生意外,术后随访无一例再通.因此,我们认为改进的结扎术对小儿病例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
作者:程邦昌;高尚志;涂仲凡;林道明;姚震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本组婴幼儿急性阑尾炎60例,占同期小儿急性阑尾炎457例的13.1%.主要临床表现:哭吵、发热、呕吐、腹泻、腹胀以及右下腹有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和包块等.全组血象均增高.X线检查43例,提示右下腹激惹、腹膜炎或结肠充气等表现.病理类型:单纯型8例,化脓型13例,坏疽型2例,穿孔型33例,脓肿型4例.全组治愈59例,死亡1例,病死率1.7%.
作者:彭成初;朱廷赓;孙新一;何惠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应用半定量方法将47例肾母细胞瘤分为胚细胞型和非胚细胞型两类,Ⅰ~Ⅱ期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9.4%和82.6%(P<0.02).电镜观察发现胚细胞核浆比例增大,细胞器发育不良,瘤细胞间缺乏联结.后者可能是胚细胞容易脱离而发生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原因.
作者:傅延亮;周蓉儿;汪丽珠;熊密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使用带蒂的横行包皮内板作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26例严重尿道下裂,各例均在蒂基开窗,将阴茎穿过此窗,而使内板皮管转移至阴茎腹侧.全部病例的阴茎外形较美观,排尿正常.
作者:邹大卫;陈于明;闵布煌;章菊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自1980年创刊10年来,刊出了大量文章,为促进小儿外科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为了总结经验,提高刊物质量,适应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兹对该刊评价如下.
作者:曹惠清;陈彩玲;梅香传 刊期: 1990年第06期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来势凶险,潜在危险性比成人大数倍.我们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加云南白药冰盐水溶液(以下简称去甲液)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胃内治疗31例患儿,29例出血停止,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谦来;王丹炎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报道经纤维结肠镜切除103例小儿大肠息肉,共141颗,均未发生并发症.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73.0%).息肉直径为0.2~5.0cm.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多见(69.9%),其它依次为腺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等,均未发生癌变.对小儿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注意点,长蒂、粗蒂及大息肉的切除方法以及防止并发症的措施等作了详尽的讨论.
作者:洪流;沈志祥;于皆平 刊期: 1990年第06期
本研究测定105例(137次)婴幼儿肠套叠息儿血清胃泌素并与正常婴幼儿及婴儿小肠梗阻对照.结果表明肠套叠组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与婴幼儿肠套叠的病因有关,并用此观点解释了下列临床现象:①小儿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②肠套叠好发于营养状况较好的婴儿,⑧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
作者:金先庆;陈文龙;雷培云;伍烽;李晓庆;刘传康;游亚萍 刊期: 1990年第06期
作者对骨盆截骨术后所致股骨头坏死30例(41髋)的髋关节形态进行了5~11年的连续观察.发现其形态变化与原股骨头坏死程度有关.头坏死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种.前者预后好,治疗后不遗留髋关节畸形.而后者常引起髋臼的不同类型硬化,遗留髋关节的严重畸形.因此根据原股骨头坏死类型可判定其预后.
作者:周永德;吉士俊;刘卫东;赵群 刊期: 1990年第06期
1977年12月,我科使用自体阔筋膜修补巨大脐膨出1例成功.术后随诊11年无复发,现报告如下.患儿:女,1岁半,1977年11月1日入院.生后发现脐中央突出一约胎头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肝、脾及大部分肠管均脱出于腹腔外,肿物表面干燥,渐渐有上皮化生.其内侧皮肤有3.0×1.5cm大小溃疡,经久不愈,膨出之内脏不能完全还纳腹腔.
作者:高艳华;刘贵林 刊期: 1990年第06期
小儿女性先天性尿道扩张症罕见,1986年以来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9岁.因生后排尿不能控制呈滴沥状于1986年10月3日入院.体检:会阴部湿疹,尿道口宽大,口径1.5cm,喇叭状.卧位尿道长度为2.5cm,阴道口径0.5cm.
作者:张国兴;胡贡献;褚先秋 刊期: 1990年第06期
血红蛋白H(Hb H)病已能从基因水平上进行分型,但其基因型与脾切除疗效的关系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8例脾切除治疗的Hb H病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基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荣;苏承武;梁徐;龙桂芳;唐智宁;林伟雄;金琪;容兑熙 刊期: 199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