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桥
介绍曹式丽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认为湿热合邪为临床上血尿致病和迁延不愈的关键因素.且易弥漫三焦,故临床上多分三焦治之,疗效显著.
作者:戴立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5/6肾切除大鼠营养不良状态;以及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瘦素(Leptin)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5/6肾切除制作CRF大鼠模型,同时予4%酪蛋白饮食,检测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和体重观察其营养不良发生时间,符合条件的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养真胶囊治疗组和开同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6周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Leptin水平和RT-PCR法检测下丘脑瘦素受体(OB-Rb)表达.结果:CRF大鼠在术后10周末出现营养不良,肾衰养真胶囊可减低增加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肾衰养真胶囊可下调OB-Rb表达,降低Leptin水平.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0B-Rb活性,从而进一步改善CRF大鼠营养不良.
作者:李玉明;魏连波;邓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肾综颗粒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及病理形态学方面的影响,探讨中药肾综颗粒时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阿霉素经尾静脉注射复制阿霉素肾病模型,肾综颗粒组、中药+西药组分别给于肾综颗粒、肾综颗粒+强的松灌胃.检测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肾综颗粒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强的松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改善肾脏的病理损伤方面优于强的松组;中药+西药组在减少尿蛋白方面优于强的松组和肾综颗粒组.结论:肾综颗粒能有效降低血清白蛋白的漏出,改善肾脏病理损害程度.
作者:刘霞;陈团营;吴文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调理髓海治疗多系统萎缩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上印堂、风府、百会、太阳、神庭、头维.每天针灸1次,每周治疗5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论:电针调理髓海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曹于;刘志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适当降低挂线高度的浅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高位肛周脓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相当,但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缩短.且无肛门功能障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挂线法在保持高治愈率基础上,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大限度地保护了肛门功能.
作者:陈玉根;孙桂东;李国年;史仁杰;黄继成;谷云飞;朱秉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Friedreich)是一组以共济失调症状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共济失调的原型.另有脊髓小脑型和小脑型两种类型.其主要症状为行走不稳,辩距不良,上肢精细动作困难,言语不清或呈吟诗状,部分病人于后期可有痴呆,耳聋或视力下降等表现.目前西医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笔者从补肾人手,予以填精益髓之法治疗,扶效满意.
作者:路凤月;马芳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回顾了近10年来中医学有关卒中二级预防的文献.卒中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情志、饮食、吸烟、饮酒、起居、气候、遗传与体质等因素.提示针对卒中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众多,如何探讨具有个体化的卒中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强调了立足国情,在预防卒中,实施二级预防方面,应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合理配置当前我国的中西医资源,使医疗卫生资源效益大化.
作者:常富业;郭玉荣;李辉;李云;袁英;王永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停经小于49天的健康妇女28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加服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加服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温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复方中药配合西沙必利;对照组服用西沙必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
作者:赵民;齐金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介绍运用中药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则,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咽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癌晚期.阐述方药治疗经过等.
作者:夏骏;王文龙;徐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对70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讨论其特点和发并发症防治的问题.方法:统计受伤机制、类型及治疗方法分类.结果:本组70例患者出现2例Volkmann's挛缩,6例肘内翻,余均获满意疗效.结论: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式,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淋病后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后综合征是指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经相应抗菌药物治疗后,已无尿道炎晶临床及实验室客观依据,但患者仍诉有多种症状和不适的症候群[1].自2004年10月-2006年5月,笔者采用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万春;严张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黄春林认为,虚和瘀贯穿急性心肌梗死的始终,其证型发展规律为:因瘀致寒,因瘀致热,因瘀致虚;中医治疗提倡分阶段辨证治疗,急性期以温阳活血为主,衍变期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主,恢复期以益气和血通脉为主;并发心律失常者,可结合中药药理辨证选药;并发心衰者,以温阳利水,化痰蠲饮为主.
作者:王磊;郭力恒;颜芳;唐光华;黄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在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有软斑块患者分为调脂胶囊组和洛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不同程度变薄,斑块有一定程度缩小,部分趋向稳定,但两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调脂胶囊有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朱明军;曾垂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道常见疾病,临床运用针灸疗法配合中药灌肠疗效显著.对偏湿热型,药用白头翁、苦参、生地榆、五倍子、仙鹤草、白及、甘草等;对偏寒湿型,药用苍术、黄柏、炮姜、地榆炭、乌梅、甘草等.针灸取合谷、天枢、上巨虚、脾俞、章门为主穴.
作者:郭晓原;龙再菊;吴霞;曹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加减综合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0例,采用生肌玉红膏加减综合治疗(熏洗坐浴、外敷)疗法,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09±2.53)天,对照组为(16.27±4.15)天,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生肌玉红膏加减综合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利霞;范世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红背叶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模型动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清中的TGFDl、TIMP-1、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表达.结论:红背叶根对肝纤维化形成中两个重要因子TGFβ1和TIMP-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吕小燕;刘强;陈育尧;吕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方药、针灸及按摩等方面治疗以及其疗效评价的研究,认为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不足,通过总结为深入研究中医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作者:赵政;傅立新;王春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窦性心律频率在60次/min以下者称窦性心律过缓,在中医属心悸、怔忡范围.在中医脉象学中属迟脉.临床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笔者用温阳益气方药治疗43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水气上冲之胸痹心痛32例,1个月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81%.胸痹心痛病因复杂,辨证困难,临床中如能辨证准确,疗效惊人.
作者:伊艳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