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曲肽和洛赛克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5例观察

刘祖炳

关键词:奥曲肽, 洛赛克, 联合治疗, 肝硬化,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门脉高压症, 危及生命, 食管和胃, 急性出血, 致死性, 出血量, 病死率, 应用, 收集, 临床, 疗效
摘要: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起病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发展迅速,常危及生命,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1/3,约30%初次出血即为致死性出血.有效的控制急性出血对稳定病情,降低临床病死率极为重要.作者收集本院1997年5月至2007年4月,应用奥曲肽和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65例患者,与单用奥曲肽组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与IL-1 IL-6的关系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研究表明,在AS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因此,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成为关注的课题.IL-1和IL-6是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作者重点观察了这两种细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IL-1、IL-6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屈音波;陈黎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拟清肺汤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45例疗效观察

    寻常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毛囊口小毛囊漏斗部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的过度增生,从而导致毛囊堵塞,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及嗜脂孢子菌繁殖,分解皮脂,刺激毛囊,引起炎症.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被认为是主要的因素,而女性迟发性(≥25岁)痤疮的产生更与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作者用自拟清肺汤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45例,与异维A酸口服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具有相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旭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AV)又称咳嗽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多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由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易误诊或漏诊[1].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CAV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汪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显微镜直视下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73例分析

    作者于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对73例急性和陈旧性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吻合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毓华;邓文香;毛思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IL-6相关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脑梗死后存在着炎症性病理性损伤,缺血区产生大量的致炎物质,白介素-6(IL-6)作为炎性因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体外细胞培养发现IL-6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sICAM-1则可介导白细胞的黏附和聚集.作者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通过检测研究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血清sICAM-1与IL-6浓度,并测量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旨在探索急性脑梗死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介素-6相关的意义.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临床应用

    近年来,以穿支为基础的皮瓣在临床应用与解剖学研究发展较快,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行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1~3],作者在临床应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基础上[4],改进了术式,采用腓肠内侧动脉带蒂肌瓣,行带蒂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玉祥;张灵芝;蔡国荣;郭翱;伍辉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剖宫产麻醉前用药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前静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剖宫产产妇的抗焦虑、抗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对新生儿是否有不良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妊娠产妇80例.根据咪达唑仑用量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20例.Mo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ml;M1组静注咪达唑仑0.01 ml/kg、M2组0.02ml/kg、M3组0.03ml/kg.5min之后行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注药前(T1)、注药后5min(T2)、15min(T3)、30min(T4)产妇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观察注药前、注药后30min(划皮前)产妇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血糖、皮质醇变化.观察胎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术后1d的新生儿神经与适应能力(NACS)评分.结果 四组产妇呼吸循环功能稳定,M3组焦虑视觉类比试验用药后评分下降,血糖、皮质醇低于其他组.四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术后ld的NACS无明显差异.结论 硬膜外麻醉前静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剖宫产产妇有良好的抗焦虑及应激反应作用,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其剂量以0.03mg/kg为宜.

    作者:张洁;谢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氨基甙类药物玫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不良反应2例

    氨基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耳毒性、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低血压、呼吸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肾毒性、过敏反应、周围神经炎、头痛等[1].目前国内尚未见静脉滴注氨基甙类药物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过度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连保;李碧磊;张春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5例Barrett食管临床病理分析

    Barrett食管(BE)指食管下段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改变.是由于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引起高度关注.作者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BE患者45例,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君红;张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研究髓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33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全麻组(G组,静吸复合全麻)和腰硬组(E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均未麻醉前用药,术中收缩压的变化维持在基础值±25%之内,SpO2≥95%.术后采用0.001%芬太尼(2ml/h)静脉48h镇痛.评估患者麻醉前,术后3、6h,1d和3d的MMSE评分.分别在麻醉前、术后3、6h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 老年患者术后3、6h,1d的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3d基本恢复正常.G组术后3h点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67% vs 22%,P<0.05),术后6h、1d点POCD发生率与E组相似(27% vs 17%、20% vs11%,P>0.05).两组术后3、6h点IL-6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G组明显高于E组(P<0.01),且14例POCD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POCD者(P<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麻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IL-6的升高有关.

    作者:黄志莲;李军;连庆泉;朱丽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孕产妇血清HCY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9.4%,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并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拟测定孕产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作者:冯掌凤;钟磊;许翠红;祝建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罩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喉罩(LMA)开创了一种新的无创通气模式,具有对咽喉部损伤小、麻醉效果可靠、手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LM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一直存在争议.作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采用LMA并与传统气管内插管方法进行临床应用对比研究,以探讨LMA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爱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DMAP患者HCY FA Vit B12检测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angiopathy,DMAP)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在临床上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1],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判断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是临床上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Ozmen等[2]研究发现DMAP发病机制与同型半胱氨酸(homcysteine,HCY)水平增高有关.为观察DMAP患者血浆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作者对本院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上述项目测定,以判断其临床价值,探讨相互间的关系.

    作者:方玉才;邢小中;黄小培;蒋洪平;钱健;黄水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浙南地区儿童恙虫病55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区都有地方流行或散发病例存在.近年来恙虫病发病有增高趋势,且因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本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恙虫病5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晟;潜丽俊;方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麻醉深度监测小剂量肌松诱导喉罩通气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介绍一种基于脑电的镇静深度即-脑电熵指数(Entropy)监测方法,探讨不同剂量肌松剂阿曲库胺诱导,全凭靶控TCL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乳腺手术患者的镇静深度的可行性.

    作者:肖萍;张蔚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与X线荧光屏对腹腔神经丛穿刺引导作用的比较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eliac plexus block)是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一般在X线荧光屏或CT引导下进行.为探讨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本院麻醉科与超声科合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并与X线荧光屏引导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志华;吕雄英;张和峰;杨守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红豆杉茎叶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红豆杉茎叶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刺激和扭体反应实验,随机分成5组,每组小鼠10只,设立红豆杉茎叶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0、5、10倍),并建立阿斯匹林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3d,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及痛阈提高百分率、扭体反应潜伏期(min)、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镇痛百分率(%).结果 红豆杉茎叶各剂量均可抑制热板刺激诱发疼痛,减少冰乙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并且镇痛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中、高剂量组的镇痛百分率(%)甚至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斯匹林组.结论 红豆杉茎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童丽姣;江月仙;郭伟娣;竹剑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腔镜诊治妊娠物残留247例临床分析

    官腔内妊娠物残留临床多见,发生原因多见于人流不全或药流不全,造成人为的稽留流产.稽留流产亦较多见,产后胎盘残留也时而发生,尤其剖宫产术后胎盘残留发生,给临床处理带来难题.以往的处理只能行盲目清宫或超声引导下清宫,但有些患者常多次清宫仍不能清除残留物,机化、粘连的组织增加临床处理的难度,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后遗症,作者对247例患者行官腔镜诊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旦红;朱福梅;李梅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分析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c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随着科技发展,CT的普及,三维CT的临床应用,CLDH的诊断报道在增多[1].本科自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06例,共诊断并手术64例CLDH.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手术方式等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锁坤;梅锦荣;王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6例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内镜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l临床内镜特点及病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6例口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 (1)EP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中下段并且与食管炎相关,易被误诊为息肉及白斑.(3)治疗后15例患者随访3个月正常,11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1例2年后在原来不同部位再发EP.结论 (1)EP是否并发临近脏器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2)黏膜慢性炎在E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3)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EP的发病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4)EP的发病是否与遗传基因相关也值得关注.

    作者:朱伟青;苏慧;陈芝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