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株自体毛囊移植胡须再造

郭金才;吴溯帆;石杭燕;张志民;严晟;陈达

关键词:单株, 自体, 毛囊, 毛发移植, 性别特征, 术后效果, 成年男性, 应用, 稀疏, 国内
摘要:胡须是成年男性的一大性别特征,单株自体毛发移植是近期国内外毛发移植的重要进展之一[1].作者自2003年5月以来将其应用于胡须稀疏的再造,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栓塞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介入栓塞作为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一种抢救治疗手段,止血疗效确切,特别适合镜下止血困难及病情危重患者.本院自2001年8月至2007年4月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症腹腔动脉栓塞止血治疗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亮;马霁波;许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伴多脏器损害196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作者自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研究观察196例AP患者伴MODS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作者:陶茂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D44v6、nm23-H1和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和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4v6、nm23-H1和CEA在76例大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和恶性程度的增加相关;nm23-H1蛋白低表达与远处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相关;CEA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相关.联合测定CD44v6、nm23-H1、CEA蛋白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大肠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nm23-H1低表达和CEA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综合分析3个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转移状况.

    作者:杨振宇;崔焌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近期疗效评价

    近年来,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作为一项妇科微创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越性.作者自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阴道镜下LEEP,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金美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50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造成儿童、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之一.

    作者:施前锋;王叶萍;陈岳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胰腺炎病因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进展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s, 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炎症造成胰腺组织内腺泡和小胰管慢性反复或进行性损害及胰腺广泛纤维化,胰腺内、外分泌组织受损,功能不全,胰管不规则狭窄与扩张,可伴有胰管结石、钙化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作者:项柏康;黄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VAMC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好发于老年患者的血液恶性肿瘤,大剂量马发兰加骨髓移植治疗使患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有望治愈;但国内多数患者选择予药物化疗,MP方案作为治疗MM的基础方案,缓解率低,复发率高,VAD方案目前具有良好的缓解率,对MP复发也有效,作为首选化疗措施,但副作用明显,用药周期长;本院采用MP方案为基础,联合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氨等药物化疗,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群;黄俊军;蔡继明;王宙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阑尾切除术.作者将本院普外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 OA)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娄建平;代明盛;吴志明;沈华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16例胸部穿透伤救治中常见失误及预防

    外伤死因中,胸部伤仅次于颅脑伤,居第2位.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急救复苏等技术水平的进步,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已明显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有少数病例,由于诊治失误,致使救治质量不高,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

    作者:蓝琳友;洪溪屏;陈朝晖;蔡元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异物的急诊胃镜处理

    上消化遭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急诊胃镜的开展,可为本病提供及时、有效的处理.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本院诊治上消化道异物67例,经胃镜下成功取出65例,成功率97%,且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蒋海根;蔡旭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100例分析

    本院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收住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9例,男448例,女481例;其中伴尿路感染100例.作者对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情况及治疗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梅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及补体C3减少的临床评价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renal syndrome, HFRS),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锐减,以致造成机体和组织广泛、严重出血,病情危重,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且早期有时难以与败血症鉴别[1].

    作者:陈慧;徐小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腰麻用于非住院手术患者的可行性

    现代医疗服务要求降低医疗费用.腰麻简单易行,麻醉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常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住院患者.作者自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选择会阴及下肢短小手术非住院患者50例应用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麻,报道如下.

    作者:陈铁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中空气法胃粘膜pH值与氧供氧耗的变化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中空气法胃粘膜pH值与氧供、氧耗的变化了解体外循环期间胃粘膜的血流灌注.方法 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例,麻醉后置入TONO胃管通过空气法胃粘膜张力模块自动持续监测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在监护仪中输入麻醉诱导后30min、体外循环30min、60min、停体外循环后30min和60min时间点的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获得各时点的胃粘膜pH值(pHi)、氧供(DO2)和氧耗(VO2)等数据.结果 PgCO2在CPB期间明显低于术前(P<0.01),停CPB后恢复到术前水平;pHi的变化体外环循期间显著升高(P<0.1),停CPB后恢复术前水平;DO2和VO2变化:CPB期间明显低于术前(P<0.01),停CPB后明显高于CPB期间(P<0.01),停CPB 60min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 本研究中的病例在低温体外循环期间未存在胃肠粘膜血流灌注不足.

    作者:胡序凯;吴国荣;吴一霄;陈骏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评价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 PVP)是一种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注入椎体以填充压缩骨折椎体,改善外形,增加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疼痛并修复功能.

    作者:姚志宏;李青忠;王君;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有机锡中毒27例临床分析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机锡的化合物经常被用作加工和生产,如工业上常用作塑料的稳定剂和催化剂、硅橡胶的熟化剂、合成纤维的稳定剂.该类物质性质特殊,常温下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毒性大,一旦作业时防护不当,即可经呼吸道、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产生中毒症状,近几年有机锡中毒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有机锡中毒认识,并及时有效地治疗本病,作者将本院2006年6月至2006年11月收治有机锡中毒病例27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罗丹红;林蕾;罗金明;王志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57在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检测p57蛋白表达在完全性葡萄胎(CM)、部分性葡萄胎(PM)及水肿流产胎(H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诊断明确的49例完全性葡萄胎,13例部分性葡萄胎,10例水肿流产胎的石蜡标本进行标记.结果 在CM中,p57不表达或弱表达(6/49).相反,在90%(9/10)HA和84.6%(11/13)PM中p57为持续强阳性表达.CM与PM及HA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PM与H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57免疫组化结果与葡萄胎的组织表型关系密切,对CM、PM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郦秀芳;徐航娣;胡孟钧;魏建丽;张海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MRCP及ERCP资料完整经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101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1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MRCP总符合率92.1%,ERCP总符合率98%,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MRCP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ERCP可同时进行经内镜下治疗,MRCP不能完全取代ERCP,两者结合互补,可进一步提高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松;张道春;陆文彬;汪军锋;李忠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骨窗清除外伤性幕上硬膜外血肿

    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部分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已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推崇.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有选择的对52例外伤性幕上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效果良好.

    作者:侯勇;罗魏敏;王俊兴;刘仍利;胡小铭;阮善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

    据文献报道,胆囊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者占11.0%(不含肝内胆管结石),且胆总管内结石多为继发者[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常规放置T管,但T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5.3%[2].并且带管时间较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作者:陈金明;陈吉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