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栓塞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李红亮;马霁波;许丰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止血治疗, 急性大出血, 治疗手段, 止血困难, 效果满意, 危重患者, 疗效确切, 动脉栓塞, 抢救, 急症, 腹腔, 报告
摘要:介入栓塞作为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一种抢救治疗手段,止血疗效确切,特别适合镜下止血困难及病情危重患者.本院自2001年8月至2007年4月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症腹腔动脉栓塞止血治疗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采血过程中护士被针头刺伤者达100%[1].而我国乙肝正常感染率约10%.调查发现,本院2006年感染科病人609例,乙型肝炎187例.护士要频繁的对病人进行采血、输液等操作,有密切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因此护士是乙肝职业暴露感染高危群体.

    作者:蒋玲芳;胡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局麻在外耳道耵聍和异物取出术的应用

    临床上外耳道耵聍和异物取出术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常在无麻醉下进行.但有难度的外耳道耵聍和异物栓塞,取时患者常因疼痛不配合,手术操作稍不慎易损伤外耳道壁、鼓膜,引起继发感染.为此,作者采用耳神经局部麻醉,取出90例有难度的外耳道耵聍和异物栓塞,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潘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MRCP及ERCP资料完整经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101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1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MRCP总符合率92.1%,ERCP总符合率98%,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MRCP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ERCP可同时进行经内镜下治疗,MRCP不能完全取代ERCP,两者结合互补,可进一步提高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松;张道春;陆文彬;汪军锋;李忠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及补体C3减少的临床评价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renal syndrome, HFRS),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锐减,以致造成机体和组织广泛、严重出血,病情危重,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且早期有时难以与败血症鉴别[1].

    作者:陈慧;徐小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闭合性直肠损伤58例诊治分析

    闭合性直肠损伤在外科中并非少见[1,2].近期由于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等因素导致闭合性直肠损伤发病率增高[3].此类患者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在诊治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李岗;郑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1例报道

    输卵管脱垂是子宫切除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作者采用阴道残端修补+左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1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腰麻用于非住院手术患者的可行性

    现代医疗服务要求降低医疗费用.腰麻简单易行,麻醉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常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住院患者.作者自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选择会阴及下肢短小手术非住院患者50例应用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麻,报道如下.

    作者:陈铁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评价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 PVP)是一种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注入椎体以填充压缩骨折椎体,改善外形,增加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疼痛并修复功能.

    作者:姚志宏;李青忠;王君;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种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分析

    牙本质过敏是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以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科自1997年9月至2002年9月分别采用氟化钠甘油、Gluma脱敏剂、脉冲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发中下.

    作者:王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运用RGP和框架眼镜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对比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儿童弱视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为配戴框架眼镜结合单眼遮盖、视刺激疗法及精细作业,但治疗周期较长,且对屈光参差>3D的患儿疗效不理想.为寻找更好的方法,作者自2004年6月至2006年4月应用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40例单眼弱视患儿,观察视力提高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卢效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直肠类癌23例报道

    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23例直肠类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10例,女13例,男女比1:1.3;年龄24~68岁.肿瘤距肛缘4~8cm 16例,9~12cm 6例,>13cm 1例.瘤体直径<10mm 14例,11~20mm 8例,>21mm 1例.

    作者:曹晨曦;张九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影响

    脊髓损伤(SCI)所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残疾,轻者丧失劳动力,重者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康复治疗已介入脊髓损伤急性期,并成为慢性期主要的治疗手段[2],作者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观察50例SCI的早期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例颅脑损伤的CT诊断分析

    目前交通事故及其它机械创伤日益增多,其中以颅脑损伤较多见.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通过对2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CT扫描分析,推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具有临床重要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俞赵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无痛的要求更高.实施无痛技术终止妊娠,可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又可使人流无痛,无不良回忆.但是作为用于无痛技术的药物常有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故选用镇痛作用强而呼吸抑制反应低的药物是麻醉医生所追求的.

    作者:胡伟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3例临床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指乳腺中小导管及末梢小导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而形成的一种病变,是乳腺增生症多种病理组织学形态改变的一个类型,其特征是多数导管腔同时发生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性改变,常表现为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

    作者:赵小康;胡桂女;蒋阳平;钱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儿童部分调节性矫正眼位内斜手术治疗

    部分调节性眼位内斜和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和非屈光性非调节性内斜并存的一种共同性内斜,其临床特点为:(1)发生于<14岁儿童;(2)有不同程度远视;(3)戴全矫或过矫眼镜后内斜度可以减轻,但仍不能达到正位.目前眼科界均认为对于戴镜后剩余的内斜度应予手术矫治,其手术量估算尚有一些争议.

    作者:张亚琴;王光萍;潘以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阑尾切除术.作者将本院普外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 OA)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娄建平;代明盛;吴志明;沈华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体血液回输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是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术式.术中常需输入大量异体库血.自体输血作为一种较安全的输血方法日益受到重视[1,2].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本科应用国产京精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21例OPCABG手术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咏华;孙建良;陆雅萍;周煦燕;袁孝忠;屠海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处理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是指胃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为胃瘫.是胃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正确及时的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茵黄利湿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茵黄利湿颗粒是本院生产的医院制剂,是以祖国传统中医理论为立方依据,临床应用研究取得良好效果为前期工作基础,精选药物,科学组方,经本院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临床实践,疗效确切.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