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蓉;刘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从本院神经内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分2组比较凯时注射液[主要成分前列腺素E1 (PGE 1)]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杭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饮食的增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与其相关的痛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明显增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生化指标,它的轻度升高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而近年来已发现高尿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已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作者:张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和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4v6、nm23-H1和CEA在76例大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和恶性程度的增加相关;nm23-H1蛋白低表达与远处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相关;CEA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相关.联合测定CD44v6、nm23-H1、CEA蛋白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大肠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nm23-H1低表达和CEA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综合分析3个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转移状况.
作者:杨振宇;崔焌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年龄及并存疾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的106例患者资料,根据年龄与透析前有无并存疾病,将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54例、中危组36例、高危组16例,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之间2年存活率.结果 所有病例2年存活率为66.6%,各分组之间2年存活率有明显差异(P<0.01):低危组88.9%,中危组47.2%,高危组31.2%.结论 年龄及并存疾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杜红卫;马大庆;吴红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前交通事故及其它机械创伤日益增多,其中以颅脑损伤较多见.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通过对2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CT扫描分析,推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具有临床重要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俞赵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p57蛋白表达在完全性葡萄胎(CM)、部分性葡萄胎(PM)及水肿流产胎(H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诊断明确的49例完全性葡萄胎,13例部分性葡萄胎,10例水肿流产胎的石蜡标本进行标记.结果 在CM中,p57不表达或弱表达(6/49).相反,在90%(9/10)HA和84.6%(11/13)PM中p57为持续强阳性表达.CM与PM及HA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PM与H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57免疫组化结果与葡萄胎的组织表型关系密切,对CM、PM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郦秀芳;徐航娣;胡孟钧;魏建丽;张海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是血液科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缺血性肠炎60年代开始提出,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壁血流减少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其病变部位可在大肠或小肠,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出血,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中毒性休克 [1].
作者:武利强;林圣云;胡致平;周郁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调查本院中成药的销售量和金额,了解本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林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胡须是成年男性的一大性别特征,单株自体毛发移植是近期国内外毛发移植的重要进展之一[1].作者自2003年5月以来将其应用于胡须稀疏的再造,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金才;吴溯帆;石杭燕;张志民;严晟;陈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4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ER表达为影响男性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男性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治疗上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要重视ER表达阳性者的内分泌治疗.
作者:王小红;钟海均;江洪;余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逐年增多,其发病原因多样,随着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对诊断淋巴结性质的认识也有一定提高.作者对8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观察随访结果作总结,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浅表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颜橙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指乳腺中小导管及末梢小导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而形成的一种病变,是乳腺增生症多种病理组织学形态改变的一个类型,其特征是多数导管腔同时发生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性改变,常表现为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
作者:赵小康;胡桂女;蒋阳平;钱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深部真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曲霉菌是仅次于念珠菌的常见病原菌.侵袭性肺曲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为院内感染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吕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治疗采用全身抗生素加脓肿切开引流.作者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上颌窦穿刺针穿刺抽脓,甲硝唑灌洗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6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沈天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肌肉过度紧张的肌痉挛状态虽然对维持肌肉质量和改善肌肉形态有着一定的功用,但是它也被认为是影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成功康复的一个主要因素[1],肌肉挛缩可妨碍肢体的关节活动度(ROM)[2].
作者:杨加亮;陈丽娜;纵亚;徐琳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妊娠期细菌、病毒及其它致病微生物等经子宫颈口感染胎膜导致胎膜早破(premature rutpure of the membrane, PROM),使早产率,母婴感染率升高.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是寄生于阴道及宫颈的常见病原体.
作者:寿菊朵;周秀萍;章林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阑尾切除术.作者将本院普外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 OA)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娄建平;代明盛;吴志明;沈华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renal syndrome, HFRS),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锐减,以致造成机体和组织广泛、严重出血,病情危重,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且早期有时难以与败血症鉴别[1].
作者:陈慧;徐小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结直肠癌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13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术,其中76例用直线闭合器行双吻合术,62例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双吻合术.结果 全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3%(10/138),无手术死亡,直线闭合器行双吻合术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1.8%(9/76),吻合口距肛门平均距离为7.0cm,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双吻合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6%(1/62),吻合口距肛门平均距离为5.5cm.结论 弧形切割吻合器的应用能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范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鞠海星;陈贵平;李德川;冯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是指胃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为胃瘫.是胃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正确及时的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