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味解毒颗粒剂对呼吸道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何良志;张秋红;王书臣;闫孝诚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中药疗法, 中成药/药理学, @, 五味解毒颗粒剂
摘要:为了探讨五味解毒颗粒剂对呼吸道病毒的作用及镇咳、祛痰、平喘作用,选择常见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病毒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选用小白鼠氨水引咳法、毛细管法、药物气雾引喘法分别对五味解毒颗粒剂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体外实验结果,五味解毒颗粒剂对流感病毒甲3型(A3)和乙型(B)、科萨奇B5型和B6型肠道病毒(Coxsackie B5、B6简称COXB5、B6)、呼吸道合胞病毒(RS)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50%有效浓度依次为0.200,0.336,0.400,0.564,0.400mg生药/ml,治疗指数依次为32、19、16、11、16,而用作阳性对照的感冒清热颗粒(简称感冒颗粒)作用强度低于五味解毒颗粒剂(治疗指数为2.4~16).对副流感病毒(HVJ)、疱疹病毒(HSV-1,HSV-2)、腺病毒(ADA3、ADA7)均未能显示出抑制活性.体内实验结果,五味解毒颗粒剂显示出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病毒对照组比较,五味解毒颗粒剂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五味解毒颗粒剂大剂量组抑制率为14.58%,与阳性对照组感冒颗粒组(13.78%)作用相当(P>0.05).小白鼠氨水引咳法、毛细管法、药物气雾引喘法实验证明五味解毒颗粒剂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表明五味解毒颗粒剂比感冒清热颗粒抗病毒作用更强并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见脉象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参数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作者:袁肇凯;黄献平;李跃南;范伏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土茯苓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佳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不外邪毒内扰,湿热熏蒸,湿热相合,相互资生.故治疗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法,以土茯苓为主药,配金银花、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紫草、生地黄、玄参、栀子、大黄.溃疡周围有水泡者,应清热化湿,加滑石、茵陈、木通;脾虚便溏者,去大黄,加黄芪、党参、山药;红肿灼热剧者,加寒水石、连翘;心烦虚火盛者,加牡丹皮、地骨皮;失眠多梦,加百合、夜交藤;口干咽痛,加板蓝根、天花粉,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杜冬梅;张健;杜鹏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探讨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肺功能测定是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断、疗效判定和病情预后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理气降逆,抗炎解痉是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环节;扶正祛邪,预防复发是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防治的目标重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支气管哮喘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必经之路.

    作者:崔红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五味解毒颗粒剂对呼吸道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为了探讨五味解毒颗粒剂对呼吸道病毒的作用及镇咳、祛痰、平喘作用,选择常见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病毒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选用小白鼠氨水引咳法、毛细管法、药物气雾引喘法分别对五味解毒颗粒剂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体外实验结果,五味解毒颗粒剂对流感病毒甲3型(A3)和乙型(B)、科萨奇B5型和B6型肠道病毒(Coxsackie B5、B6简称COXB5、B6)、呼吸道合胞病毒(RS)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50%有效浓度依次为0.200,0.336,0.400,0.564,0.400mg生药/ml,治疗指数依次为32、19、16、11、16,而用作阳性对照的感冒清热颗粒(简称感冒颗粒)作用强度低于五味解毒颗粒剂(治疗指数为2.4~16).对副流感病毒(HVJ)、疱疹病毒(HSV-1,HSV-2)、腺病毒(ADA3、ADA7)均未能显示出抑制活性.体内实验结果,五味解毒颗粒剂显示出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病毒对照组比较,五味解毒颗粒剂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五味解毒颗粒剂大剂量组抑制率为14.58%,与阳性对照组感冒颗粒组(13.78%)作用相当(P>0.05).小白鼠氨水引咳法、毛细管法、药物气雾引喘法实验证明五味解毒颗粒剂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表明五味解毒颗粒剂比感冒清热颗粒抗病毒作用更强并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作者:何良志;张秋红;王书臣;闫孝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土茯苓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土茯苓,味甘淡而平.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脾、胃,通肝、肾,使土旺湿除.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土茯苓治疗腮腺炎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方法是在瓷碗内倒适量食醋,将土茯苓1枚磨醋成浓汁,浸湿纱布块敷于肿胀的腮腺部位,每日换药4次.一般早期及症状较轻者,2~3天即可痊愈,对症状较重者和有并发症的患儿可同时服用荆防败毒散或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及口腔卫生,多饮水,忌酸辣煎炸食物.

    作者:曾仁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选择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同时依据不同病因和临床用药经验,辨证治疗60例SOM,并与50例采用中医传统分类辨证治疗方法作对照.结果:中医听力分型组在听阈恢复、综合疗效评定方面均具有较好疗效(P<0.01).结论:提示配合西医检查方法分型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准确性、客观性,更好发挥中医辨证施治优势.

    作者:宣伟军;蓝茵茵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5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住院患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6周内尿常规的改变.同时与同期的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0%.提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P<0.01).

    作者:史学;李歆;杨燕;王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辨证治疗原发性痛风36例

    笔者自1996年12月~2000年7月,治疗原发性痛风36例,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1例;年龄16~74岁,新确诊但无明显症状无法判定病程者8例,其余病程3日~4年,平均192日.可溯及阳性家族史者7例.

    作者:张笑平;张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加味熏洗方治疗痔疮46例

    痔病为多发病常见病.尤以痔嵌顿,临床上常以手术治疗,病家痛苦,还易并发后遗症.我科根据上海市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肛肠科柏连松教授的经验方,拟定了加味熏洗方.并与西药高锰酸钾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标准>和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84例痔病患者,男53例,女31例,年龄25~75岁,平均43.2岁.病程3天~20年,平均3~4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便血、痔脱出、疼痛、肿胀、痔粘膜充血糜烂坏死,中医辨证分型为风伤肠络型和湿热下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8例,各组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张平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应慎用温补类中药

    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于各种肾脏病的后期,其病理变化颇为复杂.在治疗上,多以清化湿热、补益脾肾、标本同治为治则.近几年我们观察到,在补益脾肾时凡用温补脾肾特别是温燥之品者,患者肾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病情进一步恶化.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乐尔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功能障碍61例临床观察

    选择男性糖尿病性功能障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乐尔胶囊,两组均治疗30天.评价服药前后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等主要性行为障碍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服药前后血浆睾酮、空腹血糖、血清C肽、血红蛋白、心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能明显提高血浆睾丸酮、血清C肽、血红蛋白及心功能(P<0.05或P<0.01).提示乐尔胶囊对糖尿病性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多方面治疗作用.

    作者:高雅;李更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参地降糖颗粒对高果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地降糖颗粒对具有胰岛素抵抗(IR)伴高血压模型高果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6周龄的雄性SD大鼠,分别以标准餐(正常对照组)和高果糖(实验组)喂养6周,实验组又分为实验对照组和中药实验组;用ATPase染色法对骨骼肌纤维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参地降糖颗粒对高果糖大鼠的收缩压无明显改善作用;对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有明显提高作用;对两种骨骼肌成分有显著影响,即Ⅰ型骨骼肌纤维成分增加,Ⅱ型骨骼肌纤维成分减少.结论:参地降糖颗粒对高果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改善作用,即通过改善骨骼肌纤维成分的变化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提示胰岛素抵抗产生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骨骼肌纤维成分的变化.

    作者:王凌;李秋贵;浦信行;东浦胜浩;村上英之;富坚信彦;岛本和明;李文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补心汤治疗前期冠心病心尖部异常运动现象67例临床观察

    心尖部的异常运动是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发现的一种病理运动现象.它主要发生在一时难于诊断的冠心病前期的患者.用补心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根据辨证施治,分别不同类型,标本兼治,使大多数人症状改善或消除,心尖部的异常运动也有相应的好转或治愈.其治愈率加显效率为87%,其结果对冠心病前期的患者有推迟或预防冠心病发生的作用.

    作者:王平;耿世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助孕灵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13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助孕灵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70例AsAb阳性不孕不育的男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助孕灵,对照组服用地塞米松、维生素E、维生素C,疗程皆为1~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AsAb转阴及受孕情况、内分泌水平、基础体温变化、精液分析对照等.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见效快, 妊娠率及总疗效高, 助孕灵对女性内分泌水平及男性精液状况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助孕灵可能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轴的各个环节, 能协调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王俊玲;林战;张永锋;潘柏轩;唐春艳;吴正治;马德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42例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缠绵难愈.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中医学治疗失眠的经典名方,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肝血不足,血不养心之证.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虚证失眠,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蓓;黄育平;苗凌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法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152例

    陈旧性软组织损伤为急性损伤后超过2周以上未愈者.其临床症状不如急性损伤明显,但病程缠绵难愈,常影响工作.若发生在关节附近,还可造成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与僵直,故须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熏蒸疗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1994年8月~1999年9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60例;病变部位在四肢者104例,在躯干者48例;病程0.5~2月.

    作者:杨国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抗溃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笔者自拟中药抗溃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37.40±13.30岁,胃镜确诊者19例,其中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胃钡透确诊者30例,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对照组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32.20±11.32岁,胃镜确诊19例,其中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肠溃疡12例;胃钡透确诊者38例,其中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P>0.05).

    作者:黄英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医辨治遗传性共济失调3例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大多有遗传家族史,病因未明,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对此病治疗的报道亦很少见到.笔者曾用中药治疗3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土茯苓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睾丸炎

    笔者应用土茯苓外敷治疗急性睾丸炎2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患者年龄3~14岁10例,15~50岁16例.病程3~7天.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阴囊内红肿热痛,睾丸肿大,压痛明显,穿刺无脓液.治疗方法:将土茯苓研碎,与仙人掌按2∶1比例捣烂加少许鸡蛋清混匀成膏状,敷于睾丸红肿部位,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健脾泄浊合剂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25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多呈进行性恶化,终发展为尿毒症,需行替代治疗.CRF早中期阶段的中药治疗,对延缓肾功能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本文采用中药健脾泄浊合剂治疗早中期CRF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50例,均为1999年2月~2000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入选前均经内科保守治疗,血压、水电解质、酸碱度等已处于较为平稳状态.治疗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0~68岁,平均45.38±12.1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6~72岁,平均42.95±17.34岁.导致CRF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7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狼疮性肾炎6例,尿酸性肾病1例,多囊肾1例.肾功能分期以<1992年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为标准.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9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4例,肾功能衰竭期17例,均为CRF早中期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CRF病因、CRF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殷苏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