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中药复方的性味

胡波;蒋永光;刘娟;雍小嘉;曹莉

关键词:四性, 五味, 复方, 中药配伍
摘要:中药方剂按组成的药味数不同分为单方和复方.单方是由一味药构成,复方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组成.中药性(四性)味(五味)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由单味药所构成的单方具有中药性味的性能特点,这一点不难理解.但复方是否也有一个性味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探析

    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1].常是乙肝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免疫性炎症.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HBV感染可与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相关,除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膜型肾病(MGN)、膜增生性肾炎(MPGN)、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外,IgA肾病(IgAN)、狼疮肾炎(LN)也被认为可能与HBV感染有关[2].

    作者:赵燕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从少阴辨治尿毒症探析

    尿毒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属于危重症,现代医学多采取血液透析治疗,预后较差.笔者从医多年,采用<伤寒论>少阴辨证,用真武汤及黄连阿胶汤等加减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东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栓心脉宁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脑梗塞患者,包括急性期及恢复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基础治疗给予肠溶阿斯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静滴.治疗组加用血栓心脉宁胶囊,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治疗前后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更明显.结论:血栓心脉宁胶囊配合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王文霞;王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100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于经前3天开始空腹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3个疗程).结果:气滞血瘀证,寒凝气滞证,显效率分别为90.77%,68.57%.证型间疗效以气滞血瘀证显著优于寒凝气滞证(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在缓解痛经症状上作用迅速,显效快,对气滞血瘀所致的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6例为治疗组,设单纯西药治疗46例为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心肌酶改变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崔春霞;魏淑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世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将106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每日1剂.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V、CO、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好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作者:周慧君;黄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变化.方法: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98例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与正常人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患者血管依赖性扩张功能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01),其中心血瘀阻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较痰浊壅塞型和气阴两虚型降低明显(P<0.001),痰浊壅塞型和气阴两虚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明显受损,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异常可能是冠心病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作者:吴凤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与体会--李祥云教授妇科系列经验(4)

    重点介绍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防治方法.首先,从辨证分型论治方面介绍了李祥云治疗经验,常用方、经验方等.同时介绍了辅助疗法,预防等.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证的实质,指导临床治疗.是中医治疗EH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兹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王庆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医肺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关系初探

    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提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ALI的发生密切相关,ALI是机体炎症反应在肺部的表现.根据中医整体辨证观,从中医肺脏之生理病理联系ALI的发病特点,探讨ALI的发病机理,认为肺失宣降是ALI发生的病理基础,痰热瘀闭是ALI发展的病理因素,肺不主气是ALI转危之病理关键.提出尽可能早期消除或终止多种病理因素对肺脏的损害,纠正内环境紊乱,才能有效截断和扭转病情的恶性发展.

    作者:丁慧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试论中药复方的性味

    中药方剂按组成的药味数不同分为单方和复方.单方是由一味药构成,复方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组成.中药性(四性)味(五味)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由单味药所构成的单方具有中药性味的性能特点,这一点不难理解.但复方是否也有一个性味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作者:胡波;蒋永光;刘娟;雍小嘉;曹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壮精合剂治疗男性不育症疗效观察

    采用江苏省名中医胥京生的经验方--壮精合剂对261例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应用精液常规分析综合积分法对其疗效作定量评价与分析比较.本组患者经过1~3个疗程治疗,精液质量明显改善,精液常规分析综合积分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配偶怀孕率为48.66%(127/261),总有效率为91.57%(239/261).结果:壮精合剂能促使精子质量和精浆明显改善和提高.

    作者:解月波;张保国;胥京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风的辨证施护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其起病急骤,见症多端,变化速疾,与自然界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类比名曰中风,亦称卒中.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由于正邪有强弱,素体阴阳有偏盛,因而病位有深浅,病情有轻重,病势有顺逆,标本虚实也有先后缓急之差异,故中风急性期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证侯.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本病实行辨证施护,收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论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思路与方法(2)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相互取长补短,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还可扩大治疗范围、开拓新的治疗途径.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辨证结合辨病用药,改革中药剂型,多途径综合治疗,中医非药物疗法等的应用,尤其可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庆荣;赵世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药治疗规律探讨

    通过检索中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文献报道,总结出临床较常见证型为肾虚肝亢型,治疗ADHD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依次有熟地、石菖蒲、远志、山茱萸、龙骨、牡蛎、五味子、山药、丹皮、龟板、茯苓、黄柏、枸杞,其为孔圣枕中丹及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可为进一步研制开发治疗ADHD的中药复方新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作者:赖东兰;陈晓刚;廖永洲;李宜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喉源性咳嗽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以止嗽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以罗红霉素、联邦止咳露治疗.观察两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84.62%),对照组治愈23例(58.9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颇佳.

    作者:陈雪梅;刘小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DHS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分析

    近几年,随着社会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在不断增加,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治疗的关键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科多采用DHS内固定的手术方法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翔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反复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与阿尔采默氏病(AD)病因不同,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都可喜治疗VD30例,同时单用都可喜30例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久咳58例

    久咳是指经久不愈的咳嗽.采用<小儿药证直诀>的泻白散加减及双黄连粉针剂泻肺中之伏火而消郁热,配合胸腺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扶正,驱邪与扶正并重.治疗小儿久咳58例,总有效率达93.10%.提示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久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传和;胡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