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木醇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崔丽丽;于波

关键词:苏木, 心脏移植, 免疫抑制
摘要:目的 研究苏木醇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异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按组分别以橄榄油、苏木醇提取物、环孢素A、小剂量苏木醇提取物+半量环孢素A灌胃.术后观察移植心的存活时间,移植心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移植心ICAM-1、VCAM-1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IL-4、IL-10含量.结果 接受苏木醇提取物及小剂量苏木醇提取物+半量环孢素A灌胃的大鼠,移植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病理损害程度减轻,移植心ICAM-1、VCAM-1的表达减少,外周血IL-4、IL-10的表达降低.结论 苏木醇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术中所见.结果 CT征象:病变的窦腔内为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17例病变窦腔内呈不规则点状或片状钙化影,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上颌窦口扩大11例,上颌窦骨壁增生硬化16例.CT诊断鼻窦炎27例,其中真菌性鼻窦炎23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3例.结论 窦腔内散在点状、片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CT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红伟;李界;孙旭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计算机管理在医院供应室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在我国医疗系统中已全面普及应用,并取得了满意效果.本院供应室与计算机中心合作开发了供应室管理系统软件,并于2003年5月起实际运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斯彩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T导引下腰神经根周围抗炎治疗坐骨神经痛探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CT、MR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伴明确临床体征90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相应椎间孔附近注射得宝松、维生素B12和利多卡因混合药,使药液均匀分布椎管内硬膜外.结果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药成功率100%.经3个月随访观察,在1、2、3个月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2.21%、87.77%、80.00%.结论 CT引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新疗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林友;童国海;宋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肺癌微转移研究进展

    肺癌转移是肺癌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导致患者治疗无效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与肺癌患者早期即存在的全身微转移有关.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微小转移病灶,通常为几个恶性细胞或直径<2mm的转移灶.某些被认为可根治的早期肺癌病灶转移可能已发生于手术前,常规CT、MR乃至PET亦不易检测到,但其它技术可能检测出转移至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微小转移灶,说明已非早期.微转移还导致了临床对TNM分期的下调,若进行准确分期,合理规范治疗,则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肿瘤微转移是分子诊断及分子分期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

    作者:江皓;马胜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与老年人胃黏膜萎缩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与老年人胃黏膜萎缩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123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1例,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29例,用ELISAA法定量检测血清PGI的浓度和幽门螺杆菌IgG.结果 在HP-IgG阳性和HP-IgG阴性患者中,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平均PGI浓度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平均PGI浓度与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同一组中的血清平均PGI浓度在HP-IgG阳性和HP-IgG阴性中差异无显著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和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HP-IgG阳性率分别是65.57%、45.45%、51.45%,各组间HP-Ig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无论有无HP感染,血清PGI水平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呈阳性线性关系.通过检测PGI浓度来评估老年人胃黏膜萎缩程度和对胃癌早期诊断.

    作者:杨俊;戴一扬;程家欣;陈新宇;程玲;于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超声诊断

    唇裂与腭裂是颜面部常见的畸形.唇、腭裂畸形患儿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0.1%[1].随着人们的优生优育观念的提高,广大孕妇迫切需要超声医师产前给予明确诊断.现将本院超声科近几年在这方面的探索报告如下.

    作者:许周云;邵素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静脉滴注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

    目前,加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院内外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方面获良好疗效.其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静脉给药局部和胃肠道反应,应同时受到关注.作者通过观察120例患者在静滴加替沙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此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获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碧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肺栓塞诊断的经验与误诊教训

    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呼吸内科急症,临床上以往认为是少见病,随着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肺栓塞在临床并不少见.较多的资料表明,肺栓塞不仅在西方、在我国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疾病,且误诊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实属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1].本院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了63例肺栓塞患者.在诊断中只因缺乏足够的警惕或检查手段,致使误诊、漏诊频多.国外报告生前确诊率仅10%~30%,凡能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只有7%死亡,而没有被诊断的肺栓塞60%死亡,其中33%在发病后第1小时内迅速的死亡[1].因此肺栓塞的早期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作者对63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慈晓;林晓杰;张鸣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91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及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各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的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1支病变(P<0.001)和2支病变(P<0.05)患者.结论 尿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白蛋白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

    作者:蔡宏文;徐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DKs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9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同时取距癌灶5cm以外的癌旁组织及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DKs的表达.结果 79例标本癌组织中CDKs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CDKs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类型之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统计学联系(P<0.05),此外CDK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之间;CDC2与患者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之间;CDK4与患者年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联系(P<0.05).结论 CDKs的过表达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是影响大肠细胞正常细胞周期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闫竞一;朱冠保;兰升红;姚建高;张启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治疗脑中风中药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对治疗脑中风药物的研究尚未获突破性进展,因而中药中寻求预防、治疗脑中风有效药物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来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氧自由基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由基清除剂能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降低中风的危险;使用神经元保护剂可延长佳治疗时间,已成为目前治疗脑中风的主要方法.中药用于预防治疗脑中风也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作者就近年来关于中药治疗脑中风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戚静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I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I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而且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临床治疗相当困难,因此控制和预防I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十分重要.作者分析本院ICU 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30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对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应晓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数字化顺行和逆行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收集1999年8月至2004年7月本院155例176侧下肢静脉造影资料,分析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5例中男87例,女68例;右侧64例,左侧70例,双侧21例;年龄19~77岁,平均47.9岁.病程3d~50年.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56.89%,下肢肿胀37.93%,疼痛41.37%,色素沉着20.69%.

    作者:胡美春;吴晓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预注麻黄碱对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患者血压的影响

    由于硬膜外麻醉使所阻滞区域交感神经亦致传导阻滞,血管扩张,在术中造成患者血压骤然下降.本组在手术前预注麻黄碱对手术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芍药不同部位芍药甙和苯甲酸的含量分析

    赤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经水煮后晒干而得.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酸、鞣质、挥发油、B-谷甾醇、脂肪油等成分.其中,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激性溃疡病等方面的药效,且毒性较小;而苯甲酸为其有害成分[1-3].为考察赤、白芍及芍药不同部位中芍药甙和苯甲酸的含量差异,作者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为芍药的产地加工与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宋俊英;曾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尿NAG和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起病及演变隐匿,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尿常规蛋白定性呈阴性,一旦出现临床表现时,病变可能已至不可逆转阶段;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DN至关重要[1].作者对110例DM患者进行了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IgG联合检测,以探讨其对DN早期诊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薇薇;刘存丽;袁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介绍一种原位PCR检测方法

    原位PCR就是将PCR的高效扩增与原位杂交的细胞定位相结合,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单拷贝或低拷贝的特定DNA或RNA序列[1].作者介绍一种原位PCR方法是利用卵白素与生物素间的极高亲和力,通过一段外源性DNA片段,来达到连接标记NTPs的目的,再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来检测目的DNA.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金燕燕;王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祛风清热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祛风清热合剂由蔓荆子、赤芍、银花、粉葛根、姜半夏、车前子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活血、清热明目的功效,用于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虹膜炎等.为有效控制本制剂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方中赤芍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赤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定性定量方法,可较严格地控制本制剂的内在质量.

    作者:叶宓曚;徐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吞咽障碍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约占中风发病率的50%,禁食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其中1/3的吞咽障碍患者会发生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本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对50例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取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岙莲;郭根平;沈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肺结核的CT诊断及价值(附86例分析)

    近几年,老年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作者通过对86例老年肺结核CT特点的分析,评价其在老年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02至2005年期间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老年肺结核确诊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65~82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79例,血痰43例,低热盗汗57例,血沉加快42例,有3例无任何症状,在体检中发现.痰菌阳性61例,胸水找到结核杆菌17例,支气管镜活检证实9例.

    作者:冯志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