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招涨;杨琼柳
目的 研究苏木醇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异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按组分别以橄榄油、苏木醇提取物、环孢素A、小剂量苏木醇提取物+半量环孢素A灌胃.术后观察移植心的存活时间,移植心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移植心ICAM-1、VCAM-1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IL-4、IL-10含量.结果 接受苏木醇提取物及小剂量苏木醇提取物+半量环孢素A灌胃的大鼠,移植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病理损害程度减轻,移植心ICAM-1、VCAM-1的表达减少,外周血IL-4、IL-10的表达降低.结论 苏木醇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崔丽丽;于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祛风清热合剂由蔓荆子、赤芍、银花、粉葛根、姜半夏、车前子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活血、清热明目的功效,用于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虹膜炎等.为有效控制本制剂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方中赤芍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赤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定性定量方法,可较严格地控制本制剂的内在质量.
作者:叶宓曚;徐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作者于2005年6月遇混合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73岁.患糖尿病5年,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现右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2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8.5mmol/L↑,血沉30mm/h↑,IgG224g/L↑.B超提示右颈部、双侧腋下、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作者:应世红;龚绍林;肖文波;许顺良;楼海燕;阮凌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术中所见.结果 CT征象:病变的窦腔内为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17例病变窦腔内呈不规则点状或片状钙化影,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上颌窦口扩大11例,上颌窦骨壁增生硬化16例.CT诊断鼻窦炎27例,其中真菌性鼻窦炎23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3例.结论 窦腔内散在点状、片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CT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红伟;李界;孙旭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作者收集1999年8月至2004年7月本院155例176侧下肢静脉造影资料,分析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5例中男87例,女68例;右侧64例,左侧70例,双侧21例;年龄19~77岁,平均47.9岁.病程3d~50年.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56.89%,下肢肿胀37.93%,疼痛41.37%,色素沉着20.69%.
作者:胡美春;吴晓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人肺癌细胞H1299照射前、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其周期相关基因状态等研究,初步探讨其放射敏感性与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方法 利用克隆形成法比较H1299与H1299细胞照射后细胞存活份数及流式细胞术研究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用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对周期相关的421基因进行分析研究;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苔盼蓝染色研究细胞死亡方式;用克隆形成率检测细胞的存活曲线.结果 H1299细胞对γ射线高度敏感,照射后G1期阻滞消失,但仍存在G2期阻滞;基因芯片分析,其中周期相关基因有13个基因表达改变超过对照组2倍以上;苔盼蓝染色检测到的细胞死亡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果表明射线对细胞的杀伤绝大部分不是由于照射后细胞凋亡所致,而是由于基因表达改变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失去增殖能力引起增殖死亡的结果.
作者:孙晓江;冯建国;周翔;马胜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由于硬膜外麻醉使所阻滞区域交感神经亦致传导阻滞,血管扩张,在术中造成患者血压骤然下降.本组在手术前预注麻黄碱对手术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因子对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意义,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抗凝血2ml,37℃哺育2h后离心(3000r/min)20min,吸取血清,取20μl实验.避光反应3h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用自带的CB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及70例正常人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IL-2和IFN-γ水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及TNF-α水平代表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大肠癌患者IL-2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值.IL-5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NF-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机体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病机理中起着某种作用.通过纠正这些免疫失常可能成为大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贵平;鞠海星;李德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在我国医疗系统中已全面普及应用,并取得了满意效果.本院供应室与计算机中心合作开发了供应室管理系统软件,并于2003年5月起实际运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斯彩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赤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经水煮后晒干而得.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酸、鞣质、挥发油、B-谷甾醇、脂肪油等成分.其中,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激性溃疡病等方面的药效,且毒性较小;而苯甲酸为其有害成分[1-3].为考察赤、白芍及芍药不同部位中芍药甙和苯甲酸的含量差异,作者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为芍药的产地加工与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宋俊英;曾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与老年人胃黏膜萎缩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123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1例,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29例,用ELISAA法定量检测血清PGI的浓度和幽门螺杆菌IgG.结果 在HP-IgG阳性和HP-IgG阴性患者中,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平均PGI浓度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平均PGI浓度与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同一组中的血清平均PGI浓度在HP-IgG阳性和HP-IgG阴性中差异无显著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和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HP-IgG阳性率分别是65.57%、45.45%、51.45%,各组间HP-Ig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无论有无HP感染,血清PGI水平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呈阳性线性关系.通过检测PGI浓度来评估老年人胃黏膜萎缩程度和对胃癌早期诊断.
作者:杨俊;戴一扬;程家欣;陈新宇;程玲;于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1],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增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和呼吸系统障碍.特别是疼痛,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本科应用脉冲电磁场系统对68例伴有严重疼痛的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了治疗,通过观察发现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杭灵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国内外对治疗脑中风药物的研究尚未获突破性进展,因而中药中寻求预防、治疗脑中风有效药物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来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氧自由基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由基清除剂能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降低中风的危险;使用神经元保护剂可延长佳治疗时间,已成为目前治疗脑中风的主要方法.中药用于预防治疗脑中风也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作者就近年来关于中药治疗脑中风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戚静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9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同时取距癌灶5cm以外的癌旁组织及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DKs的表达.结果 79例标本癌组织中CDKs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CDKs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类型之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统计学联系(P<0.05),此外CDK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之间;CDC2与患者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之间;CDK4与患者年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联系(P<0.05).结论 CDKs的过表达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是影响大肠细胞正常细胞周期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闫竞一;朱冠保;兰升红;姚建高;张启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作者回顾本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28例右半结肠癌资料中,有18例入院误诊为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及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邱招涨;杨琼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I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而且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临床治疗相当困难,因此控制和预防I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十分重要.作者分析本院ICU 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30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对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应晓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作者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3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以明确螺旋CT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16~72岁.致伤原因:车祸21例,高处坠落6例,摔伤3例.30例患者均摄普通X线平片及行螺旋CT扫描.
作者:马常根;王红莉;徐雷鸣;蔡永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至2004年7月诊治的8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资料.结果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男女之比1.8∶1,50~60岁为发病高峰,良、恶性肿瘤之比1:4.8.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恶心、呕吐.30例十二指肠肿瘤中,20例(66.7%)术前确定病变部位;57例空回肠肿瘤中,17例(29.8%)术前确定病变部位.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切除率76.7%(23/30),空回肠肿瘤手术切除率98.2%(56/57).结论 小肠肿瘤术前确诊率仍较低,新的诊断方法尚未成为常规,手术切除是小肠肿瘤的有效治疗.
作者:付斌;赵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CT、MR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伴明确临床体征90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相应椎间孔附近注射得宝松、维生素B12和利多卡因混合药,使药液均匀分布椎管内硬膜外.结果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药成功率100%.经3个月随访观察,在1、2、3个月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2.21%、87.77%、80.00%.结论 CT引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新疗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林友;童国海;宋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了解溶血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特别是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作用,作者收集各类标本分离的114株溶血葡萄球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广宇;吕火祥;胡庆丰;林月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