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病伴肝功能损害64例

刘芳;余江毅

关键词:Graves病, 肝损害,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用清肝解郁方加小剂量抗甲药物(ATD)治疗64例Graves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12周,结果显示,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显著改善(均P《0.01);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TSH、FT3、FT4)显著改善(P《0.01);TGA、TMA显著下降(均P《0.01).本组病例肝功能的恢复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相平行,提示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肝脏损害的因素之一.建议对初诊Graves病合并肝损害者,中西药并用,ATD宜小剂量,同时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鼻渊1 20例

    麻杏石甘汤源出《伤寒论》,是以清宣肺热为主的方剂.笔者从1988年以来,以此方加味治疗鼻渊120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小结如下.

    作者:卓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毒素清对老龄大鼠肺脏免疫功能的作用

    从肺脏免疫功能探讨老年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毒素清对其作用.复制大肠杆菌肺炎模型,分为老龄正常组、模型组、毒素清高、低剂量组、氟哌酸组共5组.观察肺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肺泡灌洗液免疫球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肺炎老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明显.与老龄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泡灌洗液sIgA和FN降低,中性粒细胞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sIgA含量和用药各组FN含量升高,高剂量组中性粒细胞降低.肺脏中性粒细胞含量增多及sIgA、FN含量减少与老年肺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毒素清对肺炎的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肺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提高sIgA、FN含量有关.

    作者:李建生;童丽;张杰;杨戈;李仪奎;郭盛典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论络病的临床辨治要点

    络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但对络病的论述多散在各种文献之中,而缺少系统性.结合古今论述,提出络脉郁(瘀)滞为络病的基本病理,痒、麻、痛、肿、出血为络病的辨证依据,且和常用通络八法,为络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备急千金要方》制方特色探析

    对《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方剂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书中所用方剂的特色为①以论统方,方证相应;②寒温同用,相反相成;③补泻并施,全面兼顾;④主药分明,善用药对;⑤注重理气,调整气机.

    作者:张林;姜俊梅;刘学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益气活血逐瘀通络汤治疗脑血管病21例

    笔者自1997年,以自拟方益气活血逐瘀通络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及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之稳定期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东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骨愈宝治疗创伤骨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研究骨愈宝治疗创伤骨折迟延愈合和不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临床选择180例四肢创伤骨折迟延愈合和不愈合病例进行治疗观察.实验研究用57只家兔,造双侧桡骨中段0.73cm骨缺损,并随机分为A、B、C3组,A组常规喂养,B、C组常规喂养并加服强的松每日6mg/kg,C组同时服骨愈宝每日1.5g/kg,强的松用3周停止,骨愈宝全程给药.观察一般状况、骨缺损部X线表现、组织学变化,对骨痴及血液进行生化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结果:临床治疗优良率92.8%,实验研究证明A组无肾虚,B组有肾虚,C组有肾虚并很快纠正.愈合状况C组愈合好,B组差.碱性磷酸酶在血及骨缺损间分布C组显著高于A、B组.低切态血浆和全血粘度C组显著低于A、B组.骨愈宝能有效治疗创伤骨折迟延愈合和不愈合,能纠正肾虚,提高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血粘度,促进骨痴钙化.

    作者:郭建刚;毛书歌;冯坤;赵庆安;赵然;侯桂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从五脏辨治阳萎刍议

    阳萎,是男子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病症,主要指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或触而萎软之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称之为“阴萎”历代医家多责之“肾虚”所致.明@张景岳改称为“阳萎”,并在《景岳全书》卷32中首次将阳萎作为杂证中一个独立的病列出,从而完成阳萎辨证论治较为完整的框架.

    作者:李湛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小腿慢性溃疡护理体会

    199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小腿慢性溃疡患者36例,除2例自动出院、1例癌变外,其余33例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勤;董庆梅;王会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大接经全息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

    通过以大接经全息疗法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15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提示本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为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开拓了新的思路.

    作者:万文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四逆散化裁临床运用举隅

    四逆散方出自《伤寒论》.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而成.主治阳郁四逆,手足不温.功专透解郁热,疏肝理脾.凡阳郁于里,不能外达或气血郁滞而变生诸证者均可用之.笔者衍其方用于治疗抽搐、胃脘痛,疗效较好,与同道共鉴.

    作者:齐志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胸痹证的辨证施护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包括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属本病范围.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有关.为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及并发症的发生,审证求因、辨证施护是重要环节.

    作者:何翠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骨疽186例

    笔者自1982年以来,以古人验方和本身自拟方治疗骨疽186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耀林;陈志友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针药并举治疗Ⅱ型糖尿病病人大便异常的体会

    大便异常,为Ⅱ型糖尿病常见兼症,缠绵难愈.或便秘,呈栗子样,数日1次;或大便次数正常,但稀溏或呈糊状,便时自觉粘滞,便后不爽;或虽腹泻,但无肠道感染指征;亦有上述症状交替出现者.笔者以针药并举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存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从风寒湿论治银屑病105例

    笔者自1992-1999年,以疏风化湿法治疗银屑病10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门诊.105例中,男61例,女44例;年龄小12岁,大64岁,其中12~34岁55例,35~44岁31例,45~55岁17例,55岁以上2例;病程短1周,长31年.均符合赵辨主编《临床皮病学》银屑病临床诊断标准.

    作者:蒋蔚;赵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阳萎148例析义

    阳萎以肾阳虚为主,治宜温肾壮阳,填精补髓为主;以阴虚火旺为主,治宜滋阴清热为主;以肝气失疏而郁结,治宜疏肝理气解郁为主;以感受湿邪而致阳萎不起,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共观察148例,疗效满意.

    作者:刘延宝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阿魏酸钠对VEC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探讨阿魏酸钠对TNF-α致血管内皮细胞(VEC)中Bcl-2和Bax表达改变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模型,采用细胞培养、电镜、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TNF-α对VEC的形态以及内皮细胞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并研究阿魏酸钠的保护机理.结果,TNF-α能明显损伤VEC的超微结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细胞中Bcl-2表达明显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多.将阿魏酸钠与TNF-α共同作用于VEC,可见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正常细胞形态相似,Bcl-2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阿魏酸钠可减少TNF-α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少Bax表达,提高Bc1-2表达实现的.

    作者:张敬芳;欧阳静萍;王生锋;王光洁;齐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钻孔减压及注入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

    笔者自1992-1999年,以大粗隆下斯氏针钻孔减压结合注入中药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共174个髋,经随访1-7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晻;邰东旭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选择与优化

    自80年代初期,法国Roussel-Uclaf推出米非司酮用于终止早孕以来,我国于1986年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自1990年开始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随机选择正常宫内妊娠5~7周、并且自愿服用药物终止早孕的健康妇女,采用分服法,即每日米非司酮50mg,分两次空腹口服,连续3天,总量150mg;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其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为96.33%.

    作者:黄可佳;王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干祖望医话(33)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内涵,有两个意思,一为孔孟之道,是得人心的;二为搞政治工作必须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其实我们当医生的也必须有高素质的文化,一则可以吸收古文献的营养达到“涓滴不遗”;二则写起著作来可以“笔锋到处,横扫千军”.

    作者:干祖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病伴肝功能损害64例

    用清肝解郁方加小剂量抗甲药物(ATD)治疗64例Graves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12周,结果显示,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显著改善(均P《0.01);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TSH、FT3、FT4)显著改善(P《0.01);TGA、TMA显著下降(均P《0.01).本组病例肝功能的恢复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相平行,提示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肝脏损害的因素之一.建议对初诊Graves病合并肝损害者,中西药并用,ATD宜小剂量,同时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作者:刘芳;余江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