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钻孔减压及注入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

刘晻;邰东旭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钻孔减压,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
摘要:笔者自1992-1999年,以大粗隆下斯氏针钻孔减压结合注入中药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共174个髋,经随访1-7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胸痹证的辨证施护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包括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属本病范围.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有关.为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及并发症的发生,审证求因、辨证施护是重要环节.

    作者:何翠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备急千金要方》制方特色探析

    对《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方剂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书中所用方剂的特色为①以论统方,方证相应;②寒温同用,相反相成;③补泻并施,全面兼顾;④主药分明,善用药对;⑤注重理气,调整气机.

    作者:张林;姜俊梅;刘学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论络病的临床辨治要点

    络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但对络病的论述多散在各种文献之中,而缺少系统性.结合古今论述,提出络脉郁(瘀)滞为络病的基本病理,痒、麻、痛、肿、出血为络病的辨证依据,且和常用通络八法,为络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毒素清对老龄大鼠肺脏免疫功能的作用

    从肺脏免疫功能探讨老年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毒素清对其作用.复制大肠杆菌肺炎模型,分为老龄正常组、模型组、毒素清高、低剂量组、氟哌酸组共5组.观察肺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肺泡灌洗液免疫球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肺炎老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明显.与老龄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泡灌洗液sIgA和FN降低,中性粒细胞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sIgA含量和用药各组FN含量升高,高剂量组中性粒细胞降低.肺脏中性粒细胞含量增多及sIgA、FN含量减少与老年肺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毒素清对肺炎的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肺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提高sIgA、FN含量有关.

    作者:李建生;童丽;张杰;杨戈;李仪奎;郭盛典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钻孔减压及注入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

    笔者自1992-1999年,以大粗隆下斯氏针钻孔减压结合注入中药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共174个髋,经随访1-7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晻;邰东旭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自拟丙肝汤治疗非输血感染性急性丙型肝炎36例

    丙肝汤治疗非输血感染的急性丙型肝炎36例,总有效率达88.89%.其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能诱生干扰素抗丙肝病毒,调整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从而达到改善肝功能和消除丙肝病毒的目的.

    作者:陈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四逆散化裁临床运用举隅

    四逆散方出自《伤寒论》.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而成.主治阳郁四逆,手足不温.功专透解郁热,疏肝理脾.凡阳郁于里,不能外达或气血郁滞而变生诸证者均可用之.笔者衍其方用于治疗抽搐、胃脘痛,疗效较好,与同道共鉴.

    作者:齐志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郁是阳萎发病学的重要环节

    古代中医认为,破阳太早、恣情纵欲及自身戕害(手淫)等房劳伤是引起阳萎的主要原因.目前,通用的大中专院校教材及多数学者在论及阳萎病因病机时,亦多采纳上述观点,即认为房劳伤是阳萎发病的主要原因,肾阳亏虚是阳萎的主要病机,因而主张在治疗上要以温补肾阳为主[1].这种理论在当今男科临床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对当今阳萎病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基础的分析,这种理论并不普遍符合当今阳萎病的发病学规律和证候学规律.经过研究发现,在阳萎发病学中,房劳伤不是现代人类阳萎的主因,而情志之变为其主要发病学环节,不良生活习惯不可忽视,实多虚少是普遍规律,发病脏腑以肝肾为中心而涉及五脏[2].以下重点谈谈郁与阳萎发病的关系.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位肛瘘1 8 1例

    以隧道法切开、脱管、引流、垫棉,隧道内填塞祛腐生肌之红油膏纱布,外敷三石散治疗高位肛瘘181例,治愈180例,治愈率达99.4%.治愈时间21~49天,平均28天.随访1~5年无复发,亦未肛门失禁、移位畸形等后遗症.

    作者:张平生;柏连松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糖萎灵治疗糖尿病性阳萎3 8例

    阳萎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本病缠绵难愈,现尚未有很理想的中西药物治疗,笔者自拟糖萎灵敷剂治疗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明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从脾胃论述耳鸣耳聋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有响声,或如蝉鸣,或如潮声,或如蚊叫.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轻者听不真切,重者听觉丧失.耳鸣日久,可影响听力,导致耳聋.故《医学入门》谓“耳鸣乃是耳聋之渐也”.两者症状虽异,但其发病机理相似,故中医将耳鸣耳聋并称.传统理论多以肾开窍于耳为立论依据,将耳鸣耳聋多责之于肾,但从临床实际看,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在耳鸣耳聋的生理、病理、防病、治病方面都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五官诸窍皆赖以为养,耳的正常功能活动所需要的气血皆来源于脾胃.正如李东垣所说:“胃气一虚,耳目口鼻皆为之病.”

    作者:刘健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骨疽186例

    笔者自1982年以来,以古人验方和本身自拟方治疗骨疽186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耀林;陈志友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增脉汤治疗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观察自拟方增脉汤治疗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33例的疗效,对照观察西药治疗30例,通过主要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进行前瞻性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6.6%.经过Ridit分析,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增脉汤治疗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作者:张晓波;杜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针药并举治疗Ⅱ型糖尿病病人大便异常的体会

    大便异常,为Ⅱ型糖尿病常见兼症,缠绵难愈.或便秘,呈栗子样,数日1次;或大便次数正常,但稀溏或呈糊状,便时自觉粘滞,便后不爽;或虽腹泻,但无肠道感染指征;亦有上述症状交替出现者.笔者以针药并举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存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选择与优化

    自80年代初期,法国Roussel-Uclaf推出米非司酮用于终止早孕以来,我国于1986年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自1990年开始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随机选择正常宫内妊娠5~7周、并且自愿服用药物终止早孕的健康妇女,采用分服法,即每日米非司酮50mg,分两次空腹口服,连续3天,总量150mg;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其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为96.33%.

    作者:黄可佳;王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阳萎148例析义

    阳萎以肾阳虚为主,治宜温肾壮阳,填精补髓为主;以阴虚火旺为主,治宜滋阴清热为主;以肝气失疏而郁结,治宜疏肝理气解郁为主;以感受湿邪而致阳萎不起,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共观察148例,疗效满意.

    作者:刘延宝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大接经全息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

    通过以大接经全息疗法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15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提示本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为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开拓了新的思路.

    作者:万文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治病调补脾胃思想在临证中的运用

    李德新教授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出发,认为治病首先调补脾胃,并运用其创立的燮理中宫汤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作者:夏永良;夏永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2)

    首次公布朱文锋教授长期从事疾病计量诊断研究的资料,明确了621个症状对内妇儿科410种疾病的诊断贡献度,并简要介绍临床实际运用的方法.

    作者:朱文锋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从五脏辨治阳萎刍议

    阳萎,是男子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病症,主要指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或触而萎软之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称之为“阴萎”历代医家多责之“肾虚”所致.明@张景岳改称为“阳萎”,并在《景岳全书》卷32中首次将阳萎作为杂证中一个独立的病列出,从而完成阳萎辨证论治较为完整的框架.

    作者:李湛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