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蔚;赵蔚
络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但对络病的论述多散在各种文献之中,而缺少系统性.结合古今论述,提出络脉郁(瘀)滞为络病的基本病理,痒、麻、痛、肿、出血为络病的辨证依据,且和常用通络八法,为络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丙肝汤治疗非输血感染的急性丙型肝炎36例,总有效率达88.89%.其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能诱生干扰素抗丙肝病毒,调整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从而达到改善肝功能和消除丙肝病毒的目的.
作者:陈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自80年代初期,法国Roussel-Uclaf推出米非司酮用于终止早孕以来,我国于1986年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自1990年开始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随机选择正常宫内妊娠5~7周、并且自愿服用药物终止早孕的健康妇女,采用分服法,即每日米非司酮50mg,分两次空腹口服,连续3天,总量150mg;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其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为96.33%.
作者:黄可佳;王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李德新教授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出发,认为治病首先调补脾胃,并运用其创立的燮理中宫汤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作者:夏永良;夏永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研究腰椎退行性变患者骨代谢变化与肾虚的关系.选择腰椎退行性变患者75例,分为绝经前妇女组(15例)、绝经后妇女组(30例)、成年男性组(30例);正常人群50例,分为三组(15例、20例、15例),分别作为以上各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骨钙素(BGP)及尿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rosslaps)水平,对各组患者进行肾虚评分.结果,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绝经后妇女组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绝经前妇女组及成年男性组无此变化(P》0.05);各组患者尿Crosslaps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P《0.01,P《0.05),其中绝经后妇女组差异尤为显著;各组患者肾虚评分,绝经后妇女组分值高(与绝经前妇女组比较,P《0.01),其次是成年男性组(与绝经前妇女组比较,P《0.05)、绝经前妇女组,前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及骨代谢紊乱表现,中医病机以肾虚为本,骨代谢紊乱可能是中医肾虚的重要改变之一.
作者:吴洁;张英泽;张静;葛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有响声,或如蝉鸣,或如潮声,或如蚊叫.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轻者听不真切,重者听觉丧失.耳鸣日久,可影响听力,导致耳聋.故《医学入门》谓“耳鸣乃是耳聋之渐也”.两者症状虽异,但其发病机理相似,故中医将耳鸣耳聋并称.传统理论多以肾开窍于耳为立论依据,将耳鸣耳聋多责之于肾,但从临床实际看,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在耳鸣耳聋的生理、病理、防病、治病方面都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五官诸窍皆赖以为养,耳的正常功能活动所需要的气血皆来源于脾胃.正如李东垣所说:“胃气一虚,耳目口鼻皆为之病.”
作者:刘健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为小便淋漓不尽,尿涩不利,可归入中医淋证范围认识.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湿热,治疗宜分辨肾虚的性质,灵活运用温肾、补肾、益肾,兼顾不同证候治标治本.
作者:倪青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弥漫性硬皮病所致的四肢肌肉萎缩、干枯、僵直、溃烂或肢体局部功能障碍与畸形,西医学至今尚乏有效的治疗方药.中医则辨证分型论治,疗效卓著,多能治愈.疗效是科学的论证,请君细读吾等曾已披露之中医临床家朱良春先生治疗各科奇难杂病的“经验系列”,就能助你了解中医学神奇的科学色彩,更能认识奇难杂病得中医治疗,即无终生遗憾的慨叹.总结老一辈临床家经验,是继承中求创新之路,亦是挽救中医危机,提高中医整体水平的唯一途径.中医的生命在“疗效”.著名临床家干祖望先生和邓铁涛先生指出的假、冒、伪、劣中医和“自愿从属西医的中医”,他们对中医学的科学性不理解是不学无术之过也.当前,在一片中医现代化和废医存药的呼声中,中医要卓然自立,谨防民族虚无主义的抬头.
作者: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阳萎,是男子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病症,主要指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或触而萎软之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称之为“阴萎”历代医家多责之“肾虚”所致.明@张景岳改称为“阳萎”,并在《景岳全书》卷32中首次将阳萎作为杂证中一个独立的病列出,从而完成阳萎辨证论治较为完整的框架.
作者:李湛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探讨阿魏酸钠对TNF-α致血管内皮细胞(VEC)中Bcl-2和Bax表达改变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模型,采用细胞培养、电镜、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TNF-α对VEC的形态以及内皮细胞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并研究阿魏酸钠的保护机理.结果,TNF-α能明显损伤VEC的超微结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细胞中Bcl-2表达明显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多.将阿魏酸钠与TNF-α共同作用于VEC,可见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正常细胞形态相似,Bcl-2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阿魏酸钠可减少TNF-α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少Bax表达,提高Bc1-2表达实现的.
作者:张敬芳;欧阳静萍;王生锋;王光洁;齐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四逆散方出自《伤寒论》.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而成.主治阳郁四逆,手足不温.功专透解郁热,疏肝理脾.凡阳郁于里,不能外达或气血郁滞而变生诸证者均可用之.笔者衍其方用于治疗抽搐、胃脘痛,疗效较好,与同道共鉴.
作者:齐志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笔者自1992-1999年,以大粗隆下斯氏针钻孔减压结合注入中药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共174个髋,经随访1-7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晻;邰东旭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麻杏石甘汤源出《伤寒论》,是以清宣肺热为主的方剂.笔者从1988年以来,以此方加味治疗鼻渊120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小结如下.
作者:卓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阳萎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本病缠绵难愈,现尚未有很理想的中西药物治疗,笔者自拟糖萎灵敷剂治疗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明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观察自拟方增脉汤治疗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33例的疗效,对照观察西药治疗30例,通过主要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进行前瞻性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6.6%.经过Ridit分析,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增脉汤治疗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作者:张晓波;杜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近年来,中药黄芪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实验以及临床资料证明,黄芪具有治疗心衰的作用,尤其在治疗难治性心衰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从报道来看,黄芪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临床疗效也相当令人满意,兹就1989年以来各地的报道资料作总结如下.
作者:梁春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包括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属本病范围.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有关.为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及并发症的发生,审证求因、辨证施护是重要环节.
作者:何翠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的“甘温除热法”,在临床中,用之得当,确有奇效.笔者曾以此法治疗内、儿、妇科疾病多例,疗效显著,现将病案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刘贵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古代中医认为,破阳太早、恣情纵欲及自身戕害(手淫)等房劳伤是引起阳萎的主要原因.目前,通用的大中专院校教材及多数学者在论及阳萎病因病机时,亦多采纳上述观点,即认为房劳伤是阳萎发病的主要原因,肾阳亏虚是阳萎的主要病机,因而主张在治疗上要以温补肾阳为主[1].这种理论在当今男科临床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对当今阳萎病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基础的分析,这种理论并不普遍符合当今阳萎病的发病学规律和证候学规律.经过研究发现,在阳萎发病学中,房劳伤不是现代人类阳萎的主因,而情志之变为其主要发病学环节,不良生活习惯不可忽视,实多虚少是普遍规律,发病脏腑以肝肾为中心而涉及五脏[2].以下重点谈谈郁与阳萎发病的关系.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99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小腿慢性溃疡患者36例,除2例自动出院、1例癌变外,其余33例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勤;董庆梅;王会丽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