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关系的Cox模型分析

孙喜斌;段文杰;王景萍;陆建邦;周梦强

关键词:大肠癌, 病理因素,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17例大肠癌患者诊治信息,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对有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失访率5.14%,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2%,48.27%和34.02%.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结论临床病理因素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的指标.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25例甲状腺腺瘤,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E-cd)的表达,以探讨E-cd在PT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殷德涛;王琳;王庆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人肺癌中细胞增殖、凋亡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人肺癌细胞增殖、凋亡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1) 肺癌组织中Ki-67指数(KI)增高与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凋亡指数(AI)与患者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显著相关;(2) 高KI组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KI组,按P-TNM分期分层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3)Ⅰ、Ⅱ期肺癌患者中高AI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AI组,而在Ⅲ、Ⅳ期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低AI组.结论 KI反应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AI反映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一种自稳态机制,还不能认为是一个稳定、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王允;周清华;黄颐;张尚福;成娘;张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食管癌右拇指骨转移1例

    患者男 54岁,因右拇指末节红、肿、疼10余天,于1999年7月19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拇指末节红、肿、压痛,无波动感。心、肝、肺未见明显异常。1年前患者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段低分化鳞癌,谨用放疗。X光显示,右拇指末节指骨溶骨性改变。诊断:(1)右拇指骨转移瘤;(2)骨髓炎。于1999年7月24日在局麻下行右拇指切开病灶清除术。

    作者:张伟;孔令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188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和放疗组),每组94例.放疗用60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癌原发灶DT68~76Gy/7-7.5w,颈部DT50~70Gy/5-7w.化疗组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分别用PDD+5-Fu方案化疗.结果 3、5年生存率放化疗组分别为68.1%、55.3%,放疗组分别为54.2%、37.2%;远处转移率化放组为35.1%,放疗组为47.9%,统计学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加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张九成;冯纪祥;李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附180例报道

    目的探讨NHL与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ISH方法检测180例NHL中EBV编码的RNA(EBER 1/2).结果 (1)EBER1/2感染率为42.8%(77/180),感染率依次为TCL64.8%、NK/T46.2%、BCL9.5%.其中TCL、NK/T与BCL相比,P≤0.005;(2)结内、结外EBV感染率依次为22.2%、53.8%,有显著差异,P<0.005;(3)面中线(鼻腔/口咽环)EBER1/2感染率72.4%(55/76),多形细胞性EBER1/2感染率70.1%(54/77).结论本地区NHL与EBV感染关系密切,TCL、NK/T淋巴瘤感染率明显高于BCL,而且有部位限制性和亚型倾向性.

    作者:郭瑞珍;唐文台;李百周;何妙侠;刘华庆;肖庆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尿道手术治疗伴有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26例有后尿道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TUEVP)9例,同时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主、客观症状,大尿流率,残余尿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者,TURP和TUEVP是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有效减少尿路梗阻所致并发症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祝宇;吴瑜璇;周文龙;刘定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种反义c-myc RNA稳定表达对HL-60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的反义c-myc基因导入对HL-60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分别载有c-myc等1、2和3外显子反义片段的三种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aM1、aM2和aM3导入体外培养的HL-60,观察对靶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1)三种载体抑制了c-Myc的表达,抑制作用aM2>aM1>aM3;(2)aM2使HL-60 Go/G1细胞增多,S期减少,DNA和总蛋白合成减少;aM1影响轻微;aM3作用相反;(3)aM2使HL-60 PCNA表达减少43.8%,而aM1和aM3增强表达;(4)aM2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aM1作用相反;aM3抑制生长、增殖活性,但促进其集落形成能力.结论 aM2持续表达抑制了HL-60的生长、增殖.

    作者:曾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和白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很高,原因是手术前存在未检出的微小灶或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释放入血.因此,早期发现外周血的肝癌细胞对预测其转移、复发有重要意义.已有报道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甲胎蛋白(AFP)mRNA和白蛋白(ALB)mRNA可作为外周血肝癌细胞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对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和ALB-mRNA同时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在预测肝癌血行播散方面的意义.

    作者:曹骥;覃柳亮;苏建家;李瑗;杨南武;班克臣;欧超;莫钦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绝经后304例阴道出血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对绝经后304例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绝经后阴道流血年龄≥50岁者285例,50岁以下19例,经诊断性刮宫,宫颈活组织检查送病检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良性病变占84.9%(258例),恶性病变占11.5%(3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6%(1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以宫颈病变引起出血多占53%(161例),宫体病变占44.7%(136),卵巢病变2.3%(7例).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类型与发病年龄和出血距绝经的年龄有关,而与出血量无明显关系,而出血量的多少,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年龄大、绝经年限长的阴道流血患者,不管出血量的多少,均应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冯文珍;李卫星;付其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心包积液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治疗恶性肿瘤心包积液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8~65岁.肺癌18例、乳腺癌6例、淋巴瘤6例.术前根据X光透视和/或B超定位.采用心尖部穿刺点,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B.BRAUN公司的16G中心静脉穿刺针,在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进针,回抽有积液流出,确定进入心包.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置入导管至心包腔,缝合导管固定于皮肤上,导管外端连接肝素帽,用7号针头连接肝素帽和一次性引流袋,调整盐水夹控制流速.引流结束后,如需注入化疗药物,即可经肝素帽多次给药.

    作者:李胜;程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炎痛对膀胱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目的研究消炎痛(IM)对膀胱癌患者LAK细胞增殖和抗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计数法观察LAK细胞增殖,以膀胱癌组织标本分离的肿瘤细胞和培养膀胱癌细胞系BIU-87和EJ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48至96小时IM明显增强白细胞介素Ⅱ(IL-2)诱导的LAK细胞增殖,IM处理LAK细胞可增强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结论这些研究提示IM对IL-2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呈增强调节.

    作者:王志平;陈一戎;秦大山;刘国栋;郑荣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氟脲脱氧核苷,顺铂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氟脲脱氧核苷(FUDR)或氟脲嘧啶(5-FU)联合顺铂(DDP)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6例Ⅱ期以上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FUDR组和5-FU组.放疗前分别给予FUDR1000mg/日,DDP20mg/日或5-FU1000mg/日,DDP20mg/日,静脉滴注,连续5天.休息3天后开始放疗,两组放疗剂量和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6%(FUDR组)和91%(5-FU组),无显著差异.重度口咽炎的发生率FUDR组为30%,5-FU组为65%(P<0.05).结论FUDR加DDP与5-FU加DDP用于鼻咽癌诱导化疗相比较具有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的优点.

    作者:余伟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nm23-H1及ras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及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乳腺组织中nm23-H1及ras基因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nm23-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25,P<0.05),nm23-H1及rasp21表达负相关(P<0.05),nm23-H1阳性者较rasp21阳性者五年生存率高(P<0.01).结论 nm23-H1及rasp21是评估乳腺肿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更有价值.

    作者:苏国强;毛乾国;赵卫星;秦志强;秦双;孔凡明;张逢吉;孙鸿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8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用单克隆抗体(单抗)对白血病细胞作免疫表型分析,目前已成为辅助诊断白血病及鉴别诊断白血病类型的手段之一.我们在1994年1月~2000年1月对83例未经治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李卫;倪麟;王耀莉;殷燕南;杜玲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和分析人骨肉瘤组织中Ⅰ、Ⅱ和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

    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Ⅰ、Ⅱ和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分型和分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胶原蛋白,原位杂交检测胶原mR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和半定量测定.结果骨肉瘤组织不仅表达Ⅰ型胶原蛋白(阳性率87%,灰度值171.99±14.74),并出现了Ⅱ型和Ⅲ型胶原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0.4%和43.4%,灰度值分别为153.07±18.82和168.29±18.36);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骨肉瘤Ⅱ型胶原的表达高于其它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中低分化的三组骨肉瘤间,Ⅰ型胶原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化越低表达越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所得结论基本一致.结论Ⅱ型胶原可作为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骨肉瘤的分型参考指标,Ⅰ型胶原可作为骨肉瘤分化及恶性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惠忠;丘距世;郝亚萍;曾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宫颈鳞癌组织HPV16/18感染与多个癌基因产物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HPV16、18的感染及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9例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7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进行E6、PCNA、p53、p21ras和c-myc蛋白检测.结果 CINⅢ和浸润性宫颈鳞癌组E6、PCNA、p53、p21ras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Ⅱ,而其c-myc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其它几组.结论 HPV16、18的感染及PCNA、p53、p21ras、c-myc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利鸣;石新兰;黎家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恶性淋巴瘤合并颈淋巴结肿大1例

    1 方法和结果 病员女,53岁,左上腹隐痛不适1+月,伴全身散在丘疹、搔痒1周,于2000年7月1日入院.病员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地感左上腹隐痛不适,尤以饭后明显,且伴间歇性黑便,但无放射性疼痛,无恶心、呕吐、反酸等.1周前因用氨苄青霉素后全身出现散在丘疹伴搔痒.既往:7月前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经当地医院抗炎、抗痨治疗无明显缓解.体检:发育正常,贫血貌,头面、躯干、四肢、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巩膜无黄染、右颈部锁骨上窝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约1.5cm×1.0cm大小,活动,无明显压痛.心肺正常.腹平坦、软,左上腹轻微压痛,未扪及包块.胃镜检查:胃体粘膜充血水肿,见散在陈旧性出血点,前壁、大弯侧及小弯侧分别见1.2cm×1.5cm,1.0cm×1.2cm2,0.8cm×1.2cm凹陷性深大溃疡,表面附有白苔.诊断为胃体多发性巨大溃疡、胃癌可能性大.活检组织未见癌细胞.入院后第三天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幽门侧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体粘膜面大弯侧、胃前壁有直径约3cm大小溃疡,后壁有二处直径约2cm溃疡,均凸向浆膜面,使其形成肿块.溃疡周围粘膜皱裂中断.胃大弯侧见直径约1cm淋巴结1枚,后壁见直径约1cm淋巴结2枚.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部溃疡型恶性淋巴瘤,累及全层,送检淋巴结1/3受累.术后1月又感双侧颈部各有一淋巴结约1cm直径,到上级医院行放疗、化疗,三枚肿大淋巴结均消退.

    作者:张修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脑膜瘤细胞凋亡与增殖活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良性脑膜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原位观察和增殖性抗原Ki-67表达状态的研究,探讨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方法对4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脑膜瘤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Ki-67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Ki-6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P<0.01),恶性和非典型脑膜瘤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凋亡指数显著性高于良性脑膜瘤(P<0.01).结论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自发性细胞凋亡增多.Ki-67指数和病理分级有很好的一致性,能较好的反映脑膜瘤的增殖特性.

    作者:黄书岚;叶应湖;田道锋;陈谦学;杜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癌因性疲乏

    疲乏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它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癌因性疲乏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了解癌因性疲乏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就其定义、发生、病因、发病机制及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任晖;王建明;马双莲;宋东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麻醉前用药对置胃、尿管的影响

    留置胃、尿管是部分肿瘤病人手术前的必要准备,但病人因紧张情绪加置管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往往拒绝合作,给操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能减轻以上反应,在置管前配合“麻醉前用药”,根据不同药物作用时间,间隔5~20min左右置管.经观察能有效地预防以上反应,使之能顺利置管,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