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宇;吴瑜璇;周文龙;刘定益
目的研究转人TNFα基因对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细胞(786-0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TNFα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连接转染包装细胞,再感染RCC细胞,MTT法测其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转人TNFα基因RCC细胞除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外,EGFR、p185erbB-2和c-met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该结果为转人TNFα基因治疗肾细胞癌提供了离体细胞实验基础.
作者:张晓琴;陈坚;曹广文;万谟彬;戚中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和粘附分子E-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和E-cadherin基因产物在42例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54.7%,E-cadherin表达阳性率57.1%,nm23-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40.7%,在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0.0%,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cadherin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44.4%,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0.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种基因产物表达在鼻咽癌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 nm23-H1和E-cadherin基因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对临床判断鼻咽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任庆荣;刘铭球;吴昌鸣;朱又华;冯纪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5例NPC组织中的uPA及VEGF表达.结果 NPC有淋巴结转移组uPA及VEGF的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复发或远处转移组与无复发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uPA与VEGF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uPA与VEGF与鼻咽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李杰恩;徐志文;陈显新;黄光武;蓝新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90年7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对14例胃癌复发、残胃癌进行了再次剖腹手术.其中8例行残胃和肝脏联合一期切除及选择性动脉置泵灌注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NHL与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ISH方法检测180例NHL中EBV编码的RNA(EBER 1/2).结果 (1)EBER1/2感染率为42.8%(77/180),感染率依次为TCL64.8%、NK/T46.2%、BCL9.5%.其中TCL、NK/T与BCL相比,P≤0.005;(2)结内、结外EBV感染率依次为22.2%、53.8%,有显著差异,P<0.005;(3)面中线(鼻腔/口咽环)EBER1/2感染率72.4%(55/76),多形细胞性EBER1/2感染率70.1%(54/77).结论本地区NHL与EBV感染关系密切,TCL、NK/T淋巴瘤感染率明显高于BCL,而且有部位限制性和亚型倾向性.
作者:郭瑞珍;唐文台;李百周;何妙侠;刘华庆;肖庆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茶多酚在体外对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抗癌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茶多酚的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PCR-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茶多酚能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50μg/ml,且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可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对p53具有下调作用.结论茶多酚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黎丹戎;唐东平;张丽生;张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消炎痛(IM)对膀胱癌患者LAK细胞增殖和抗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计数法观察LAK细胞增殖,以膀胱癌组织标本分离的肿瘤细胞和培养膀胱癌细胞系BIU-87和EJ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48至96小时IM明显增强白细胞介素Ⅱ(IL-2)诱导的LAK细胞增殖,IM处理LAK细胞可增强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结论这些研究提示IM对IL-2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呈增强调节.
作者:王志平;陈一戎;秦大山;刘国栋;郑荣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用单克隆抗体(单抗)对白血病细胞作免疫表型分析,目前已成为辅助诊断白血病及鉴别诊断白血病类型的手段之一.我们在1994年1月~2000年1月对83例未经治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李卫;倪麟;王耀莉;殷燕南;杜玲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留置胃、尿管是部分肿瘤病人手术前的必要准备,但病人因紧张情绪加置管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往往拒绝合作,给操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能减轻以上反应,在置管前配合“麻醉前用药”,根据不同药物作用时间,间隔5~20min左右置管.经观察能有效地预防以上反应,使之能顺利置管,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一种只存在于基底膜中的非胶原性糖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其含量较低,如受肿瘤转移或其它疾病的刺激,基底膜被破坏或机体合成增加,则血清LN水平可上升。本文检测了188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LN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官成浓;银正民;谢杰荣;徐军发;梁启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方法和结果 病员女,53岁,左上腹隐痛不适1+月,伴全身散在丘疹、搔痒1周,于2000年7月1日入院.病员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地感左上腹隐痛不适,尤以饭后明显,且伴间歇性黑便,但无放射性疼痛,无恶心、呕吐、反酸等.1周前因用氨苄青霉素后全身出现散在丘疹伴搔痒.既往:7月前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经当地医院抗炎、抗痨治疗无明显缓解.体检:发育正常,贫血貌,头面、躯干、四肢、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巩膜无黄染、右颈部锁骨上窝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约1.5cm×1.0cm大小,活动,无明显压痛.心肺正常.腹平坦、软,左上腹轻微压痛,未扪及包块.胃镜检查:胃体粘膜充血水肿,见散在陈旧性出血点,前壁、大弯侧及小弯侧分别见1.2cm×1.5cm,1.0cm×1.2cm2,0.8cm×1.2cm凹陷性深大溃疡,表面附有白苔.诊断为胃体多发性巨大溃疡、胃癌可能性大.活检组织未见癌细胞.入院后第三天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幽门侧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体粘膜面大弯侧、胃前壁有直径约3cm大小溃疡,后壁有二处直径约2cm溃疡,均凸向浆膜面,使其形成肿块.溃疡周围粘膜皱裂中断.胃大弯侧见直径约1cm淋巴结1枚,后壁见直径约1cm淋巴结2枚.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部溃疡型恶性淋巴瘤,累及全层,送检淋巴结1/3受累.术后1月又感双侧颈部各有一淋巴结约1cm直径,到上级医院行放疗、化疗,三枚肿大淋巴结均消退.
作者:张修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及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乳腺组织中nm23-H1及ras基因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nm23-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25,P<0.05),nm23-H1及rasp21表达负相关(P<0.05),nm23-H1阳性者较rasp21阳性者五年生存率高(P<0.01).结论 nm23-H1及rasp21是评估乳腺肿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更有价值.
作者:苏国强;毛乾国;赵卫星;秦志强;秦双;孔凡明;张逢吉;孙鸿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异环磷酰胺(IFO)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自1996年12月~2000年7月,我们以IFO为主联合化疗治疗103例晚期肺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娟;谢正强;李勇;权瑞泉;李宏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188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和放疗组),每组94例.放疗用60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癌原发灶DT68~76Gy/7-7.5w,颈部DT50~70Gy/5-7w.化疗组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分别用PDD+5-Fu方案化疗.结果 3、5年生存率放化疗组分别为68.1%、55.3%,放疗组分别为54.2%、37.2%;远处转移率化放组为35.1%,放疗组为47.9%,统计学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加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张九成;冯纪祥;李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氟脲脱氧核苷(FUDR)或氟脲嘧啶(5-FU)联合顺铂(DDP)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6例Ⅱ期以上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FUDR组和5-FU组.放疗前分别给予FUDR1000mg/日,DDP20mg/日或5-FU1000mg/日,DDP20mg/日,静脉滴注,连续5天.休息3天后开始放疗,两组放疗剂量和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6%(FUDR组)和91%(5-FU组),无显著差异.重度口咽炎的发生率FUDR组为30%,5-FU组为65%(P<0.05).结论FUDR加DDP与5-FU加DDP用于鼻咽癌诱导化疗相比较具有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的优点.
作者:余伟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疲乏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它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癌因性疲乏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了解癌因性疲乏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就其定义、发生、病因、发病机制及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任晖;王建明;马双莲;宋东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宫颈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54例晚期宫颈癌采用小剂量顺铂宫颈局部化疗加放疗,对照组52例常规放疗.观察临床疗效、组织学改变.结果放疗达总量1/7及1/2时,二组肿瘤消除,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局部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癌组织明显坏死,癌细胞变性坏死,凋亡细胞增多、组织学分级提高等.结论小剂量顺铂宫颈局部化疗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及其方法,为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蒋兆香;毛永荣;黄奕;吴昌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对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胸腺嘧啶核苷酸(TdR)阻断法阻滞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分析TdR阻滞细胞和周期化的Hela细胞对TNF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结果 TdR阻滞细胞周期较周期化的Hela细胞对TNF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降低.结论揭示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提高CT、MR对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529例经CT检查515例,MR检查7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按1990年WHO脑膜瘤新分类进行光镜分类,配合JEM-100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作6种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角蛋白(Keratin),S-100蛋白,上皮膜抗原(EMA),黑色素瘤抗原(HMB45)。结果对CT显示混合密度、囊性低密度区;MR呈长T1、T2等信号与电镜所见瘤细胞空泡状、突起交织形成囊状超微结构的微囊型脑膜瘤为密切关系。其它良、恶性脑膜瘤的CT、MR表现与电镜显示肿瘤超微结构均为密切关系。对病理分类的12种良、恶习性脑膜瘤检测显示Vimentin和EMA均为阳性。结论对CT、MR可疑脑膜瘤和电镜较难确诊者,应配合电镜进行肿瘤超微结构观察和肿瘤免疫组化检测确诊。
作者:关长群;孙文利;李爱娟;冯新莉;魏学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很高,原因是手术前存在未检出的微小灶或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释放入血.因此,早期发现外周血的肝癌细胞对预测其转移、复发有重要意义.已有报道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甲胎蛋白(AFP)mRNA和白蛋白(ALB)mRNA可作为外周血肝癌细胞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对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和ALB-mRNA同时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在预测肝癌血行播散方面的意义.
作者:曹骥;覃柳亮;苏建家;李瑗;杨南武;班克臣;欧超;莫钦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