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娟;谢正强;李勇;权瑞泉;李宏章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17例大肠癌患者诊治信息,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对有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失访率5.14%,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2%,48.27%和34.02%.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结论临床病理因素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的指标.
作者:孙喜斌;段文杰;王景萍;陆建邦;周梦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188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和放疗组),每组94例.放疗用60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癌原发灶DT68~76Gy/7-7.5w,颈部DT50~70Gy/5-7w.化疗组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分别用PDD+5-Fu方案化疗.结果 3、5年生存率放化疗组分别为68.1%、55.3%,放疗组分别为54.2%、37.2%;远处转移率化放组为35.1%,放疗组为47.9%,统计学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加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张九成;冯纪祥;李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组织中ras基因突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43例胃癌组织新鲜标本及相应血清标本纳入研究.用PCR-RFLP法测定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的感染状况.结果 43例胃癌中有28例存在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突变率为65.12%;43例胃癌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为69.77%,其中CagA阳性24例,阳性率为80%;30例Hp阳性的胃癌中,有19例发生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发生率为63.33%,13例Hp阴性的胃癌中,有9例发生ras基因12密码的突变,发生率为69.23%,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胃癌中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与Hp及CagA阳性的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Hp感染可能不是其改变的唯一或必须因素.
作者:赵端仪;钱崇宽;陈明楷;谭金华;刘家盛;岳奇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Ⅰ、Ⅱ和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分型和分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胶原蛋白,原位杂交检测胶原mR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和半定量测定.结果骨肉瘤组织不仅表达Ⅰ型胶原蛋白(阳性率87%,灰度值171.99±14.74),并出现了Ⅱ型和Ⅲ型胶原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0.4%和43.4%,灰度值分别为153.07±18.82和168.29±18.36);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骨肉瘤Ⅱ型胶原的表达高于其它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中低分化的三组骨肉瘤间,Ⅰ型胶原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化越低表达越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所得结论基本一致.结论Ⅱ型胶原可作为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骨肉瘤的分型参考指标,Ⅰ型胶原可作为骨肉瘤分化及恶性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惠忠;丘距世;郝亚萍;曾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和粘附分子E-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和E-cadherin基因产物在42例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54.7%,E-cadherin表达阳性率57.1%,nm23-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40.7%,在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0.0%,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cadherin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44.4%,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0.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种基因产物表达在鼻咽癌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 nm23-H1和E-cadherin基因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对临床判断鼻咽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任庆荣;刘铭球;吴昌鸣;朱又华;冯纪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肝癌手术切除率约在10%~30%之间.任何单一疗法对不可切除肝癌疗效欠佳.为探讨不可切除肝癌的综合治疗效果,现将1994年~1998年间对160例不可切除肝癌随机分为肝动脉插管化疗(HAI)组与HAI+RT组进行了对比治疗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朱国清;罗定泰;韩玉夏;杨自万;尹涛;鲁建林;包乐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转人TNFα基因对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细胞(786-0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TNFα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连接转染包装细胞,再感染RCC细胞,MTT法测其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转人TNFα基因RCC细胞除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外,EGFR、p185erbB-2和c-met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该结果为转人TNFα基因治疗肾细胞癌提供了离体细胞实验基础.
作者:张晓琴;陈坚;曹广文;万谟彬;戚中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异环磷酰胺(IFO)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自1996年12月~2000年7月,我们以IFO为主联合化疗治疗103例晚期肺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娟;谢正强;李勇;权瑞泉;李宏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对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胸腺嘧啶核苷酸(TdR)阻断法阻滞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分析TdR阻滞细胞和周期化的Hela细胞对TNF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结果 TdR阻滞细胞周期较周期化的Hela细胞对TNF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降低.结论揭示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良性脑膜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原位观察和增殖性抗原Ki-67表达状态的研究,探讨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方法对4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脑膜瘤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Ki-67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Ki-6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P<0.01),恶性和非典型脑膜瘤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凋亡指数显著性高于良性脑膜瘤(P<0.01).结论恶性及非典型脑膜瘤中自发性细胞凋亡增多.Ki-67指数和病理分级有很好的一致性,能较好的反映脑膜瘤的增殖特性.
作者:黄书岚;叶应湖;田道锋;陈谦学;杜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留置胃、尿管是部分肿瘤病人手术前的必要准备,但病人因紧张情绪加置管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往往拒绝合作,给操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能减轻以上反应,在置管前配合“麻醉前用药”,根据不同药物作用时间,间隔5~20min左右置管.经观察能有效地预防以上反应,使之能顺利置管,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轴位加冠状位CT扫描在诊断鞍区脊索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脊索瘤的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资料,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的病灶中心均位于鞍区,其边缘不规则或模糊,蝶骨体骨质明显破坏,4例鼻咽部有巨大软组织肿块,6例患者的瘤体内可见斑片状或不规则块状钙化影.结论双平面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肿瘤向颅内侵犯的范围以及骨质破坏的程度,在排除鞍区的其它病变后,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征可诊断脊索瘤.
作者:魏文洲;李俊;任征辉;童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NP联合方案治疗经应用MVP联合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37例晚期NSCLC接受MVP方案治疗失败后改用NP联合方案治疗作为治疗组,另以同期接受NP方案初治的晚期NSCLC3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3例,总有效率为37.8%;对照组CR 1例,PR 17例,总有效率为5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其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8.4%,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Ⅲ以上的白细胞下降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P联合方案是治疗应用MVP方案失效的晚期NSCLC有效方案.
作者:陈冬梅;王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用岩舒注射液20ml/日静脉滴注治疗42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伴癌痛37例.结果有效率7.1%,稳定率61.9%;癌痛缓解率81.1%;90.5%的患者KPS评分提高,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无任何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10.2个月,1年生存率42.5%,3年生存率4.8%.结论岩舒能较好地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癌痛,并延长生存期.
作者:胡宏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MUC1及GST-π m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乳腺癌病人的10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MUC1及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GST-π mRNA在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及39%,在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0%/88%、100%/71%及100%/0.结论 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MUC1阳性表达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灶,MUC1m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GST-π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可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乳癌组织中耐药性普遍存在;MUC1及GST-π mRNA在腋淋巴结的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二者联合检测对乳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继梅;李春海;王秦秦;唐睿珠;孙丽亚;郝萍;姜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绝经后304例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绝经后阴道流血年龄≥50岁者285例,50岁以下19例,经诊断性刮宫,宫颈活组织检查送病检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良性病变占84.9%(258例),恶性病变占11.5%(3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6%(1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以宫颈病变引起出血多占53%(161例),宫体病变占44.7%(136),卵巢病变2.3%(7例).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类型与发病年龄和出血距绝经的年龄有关,而与出血量无明显关系,而出血量的多少,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年龄大、绝经年限长的阴道流血患者,不管出血量的多少,均应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冯文珍;李卫星;付其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PF方案化放治疗N3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66例T1~3N3M0鼻咽癌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先行PF方案化疗后放疗;一组单纯放疗.两组均采用钴-60常规分割照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结果化放组5年生存率45.5%,单放组21.2%(P<0.05);化放组远处转移发生时间平均放疗后17.4个月,单放组7.9个月;化放组远处转移率21.2%,单放组36.4%(P>0.05).结论 PF方案化放治疗N3期鼻咽癌能够延缓远处转移发生时间,减少远处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黄国栋;杨权烈;郑志坚;邹浩元;赖和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及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乳腺组织中nm23-H1及ras基因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nm23-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25,P<0.05),nm23-H1及rasp21表达负相关(P<0.05),nm23-H1阳性者较rasp21阳性者五年生存率高(P<0.01).结论 nm23-H1及rasp21是评估乳腺肿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更有价值.
作者:苏国强;毛乾国;赵卫星;秦志强;秦双;孔凡明;张逢吉;孙鸿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癌症患者造血干细胞过程中NK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变化.方法 21例诊断明确的癌症患者,经CTX 4.0g/m2和G-CSF(惠尔血)150μg/d动员.动员前(前期)、WBC降至低点时(极期)、WBC开始恢复后3天(恢复早期)、WBC开始恢复后6天(恢复期)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34+细胞和NK细胞,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量NK细胞活性.结果动员过程中,NK细胞极期显著低于前期,恢复期则显著高于前期,P<0.01;其变化与WBC、MNC、血小板(BPC)、CD34+细胞呈显著正相关,P<0.05.NK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动员过程中NK细胞数量增加,活性无改变.
作者:宫立众;张茂宏;徐从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反义c-myc基因导入对HL-60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分别载有c-myc等1、2和3外显子反义片段的三种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aM1、aM2和aM3导入体外培养的HL-60,观察对靶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1)三种载体抑制了c-Myc的表达,抑制作用aM2>aM1>aM3;(2)aM2使HL-60 Go/G1细胞增多,S期减少,DNA和总蛋白合成减少;aM1影响轻微;aM3作用相反;(3)aM2使HL-60 PCNA表达减少43.8%,而aM1和aM3增强表达;(4)aM2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aM1作用相反;aM3抑制生长、增殖活性,但促进其集落形成能力.结论 aM2持续表达抑制了HL-60的生长、增殖.
作者:曾嵘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