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清;罗定泰;韩玉夏;杨自万;尹涛;鲁建林;包乐群
目的评价轴位加冠状位CT扫描在诊断鞍区脊索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脊索瘤的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资料,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的病灶中心均位于鞍区,其边缘不规则或模糊,蝶骨体骨质明显破坏,4例鼻咽部有巨大软组织肿块,6例患者的瘤体内可见斑片状或不规则块状钙化影.结论双平面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肿瘤向颅内侵犯的范围以及骨质破坏的程度,在排除鞍区的其它病变后,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征可诊断脊索瘤.
作者:魏文洲;李俊;任征辉;童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氟脲脱氧核苷(FUDR)或氟脲嘧啶(5-FU)联合顺铂(DDP)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6例Ⅱ期以上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FUDR组和5-FU组.放疗前分别给予FUDR1000mg/日,DDP20mg/日或5-FU1000mg/日,DDP20mg/日,静脉滴注,连续5天.休息3天后开始放疗,两组放疗剂量和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6%(FUDR组)和91%(5-FU组),无显著差异.重度口咽炎的发生率FUDR组为30%,5-FU组为65%(P<0.05).结论FUDR加DDP与5-FU加DDP用于鼻咽癌诱导化疗相比较具有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的优点.
作者:余伟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26例有后尿道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TUEVP)9例,同时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主、客观症状,大尿流率,残余尿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者,TURP和TUEVP是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有效减少尿路梗阻所致并发症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祝宇;吴瑜璇;周文龙;刘定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90年7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对14例胃癌复发、残胃癌进行了再次剖腹手术.其中8例行残胃和肝脏联合一期切除及选择性动脉置泵灌注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MUC1及GST-π m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乳腺癌病人的10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MUC1及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GST-π mRNA在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及39%,在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0%/88%、100%/71%及100%/0.结论 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MUC1阳性表达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灶,MUC1m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GST-π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可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乳癌组织中耐药性普遍存在;MUC1及GST-π mRNA在腋淋巴结的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二者联合检测对乳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继梅;李春海;王秦秦;唐睿珠;孙丽亚;郝萍;姜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治疗恶性肿瘤心包积液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8~65岁.肺癌18例、乳腺癌6例、淋巴瘤6例.术前根据X光透视和/或B超定位.采用心尖部穿刺点,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B.BRAUN公司的16G中心静脉穿刺针,在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进针,回抽有积液流出,确定进入心包.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置入导管至心包腔,缝合导管固定于皮肤上,导管外端连接肝素帽,用7号针头连接肝素帽和一次性引流袋,调整盐水夹控制流速.引流结束后,如需注入化疗药物,即可经肝素帽多次给药.
作者:李胜;程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组织中ras基因突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43例胃癌组织新鲜标本及相应血清标本纳入研究.用PCR-RFLP法测定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的感染状况.结果 43例胃癌中有28例存在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突变率为65.12%;43例胃癌中,Hp阳性30例,阳性率为69.77%,其中CagA阳性24例,阳性率为80%;30例Hp阳性的胃癌中,有19例发生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发生率为63.33%,13例Hp阴性的胃癌中,有9例发生ras基因12密码的突变,发生率为69.23%,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胃癌中ras基因12密码子的突变与Hp及CagA阳性的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Hp感染可能不是其改变的唯一或必须因素.
作者:赵端仪;钱崇宽;陈明楷;谭金华;刘家盛;岳奇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肝癌手术切除率约在10%~30%之间.任何单一疗法对不可切除肝癌疗效欠佳.为探讨不可切除肝癌的综合治疗效果,现将1994年~1998年间对160例不可切除肝癌随机分为肝动脉插管化疗(HAI)组与HAI+RT组进行了对比治疗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朱国清;罗定泰;韩玉夏;杨自万;尹涛;鲁建林;包乐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提高CT、MR对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529例经CT检查515例,MR检查7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按1990年WHO脑膜瘤新分类进行光镜分类,配合JEM-100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作6种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角蛋白(Keratin),S-100蛋白,上皮膜抗原(EMA),黑色素瘤抗原(HMB45)。结果对CT显示混合密度、囊性低密度区;MR呈长T1、T2等信号与电镜所见瘤细胞空泡状、突起交织形成囊状超微结构的微囊型脑膜瘤为密切关系。其它良、恶性脑膜瘤的CT、MR表现与电镜显示肿瘤超微结构均为密切关系。对病理分类的12种良、恶习性脑膜瘤检测显示Vimentin和EMA均为阳性。结论对CT、MR可疑脑膜瘤和电镜较难确诊者,应配合电镜进行肿瘤超微结构观察和肿瘤免疫组化检测确诊。
作者:关长群;孙文利;李爱娟;冯新莉;魏学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和nm2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胃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结果胃腺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nm23低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术后3年内复发者中显著高于无复发者.结论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nm23的低表达对判断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芮;熊永炎;王莉;熊小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PF方案化放治疗N3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66例T1~3N3M0鼻咽癌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先行PF方案化疗后放疗;一组单纯放疗.两组均采用钴-60常规分割照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结果化放组5年生存率45.5%,单放组21.2%(P<0.05);化放组远处转移发生时间平均放疗后17.4个月,单放组7.9个月;化放组远处转移率21.2%,单放组36.4%(P>0.05).结论 PF方案化放治疗N3期鼻咽癌能够延缓远处转移发生时间,减少远处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黄国栋;杨权烈;郑志坚;邹浩元;赖和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很高,原因是手术前存在未检出的微小灶或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释放入血.因此,早期发现外周血的肝癌细胞对预测其转移、复发有重要意义.已有报道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甲胎蛋白(AFP)mRNA和白蛋白(ALB)mRNA可作为外周血肝癌细胞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对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和ALB-mRNA同时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在预测肝癌血行播散方面的意义.
作者:曹骥;覃柳亮;苏建家;李瑗;杨南武;班克臣;欧超;莫钦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188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和放疗组),每组94例.放疗用60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癌原发灶DT68~76Gy/7-7.5w,颈部DT50~70Gy/5-7w.化疗组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分别用PDD+5-Fu方案化疗.结果 3、5年生存率放化疗组分别为68.1%、55.3%,放疗组分别为54.2%、37.2%;远处转移率化放组为35.1%,放疗组为47.9%,统计学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加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张九成;冯纪祥;李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Ⅰ、Ⅱ和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分型和分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胶原蛋白,原位杂交检测胶原mR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和半定量测定.结果骨肉瘤组织不仅表达Ⅰ型胶原蛋白(阳性率87%,灰度值171.99±14.74),并出现了Ⅱ型和Ⅲ型胶原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0.4%和43.4%,灰度值分别为153.07±18.82和168.29±18.36);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骨肉瘤Ⅱ型胶原的表达高于其它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中低分化的三组骨肉瘤间,Ⅰ型胶原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化越低表达越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所得结论基本一致.结论Ⅱ型胶原可作为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骨肉瘤的分型参考指标,Ⅰ型胶原可作为骨肉瘤分化及恶性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惠忠;丘距世;郝亚萍;曾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绝经后304例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绝经后阴道流血年龄≥50岁者285例,50岁以下19例,经诊断性刮宫,宫颈活组织检查送病检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良性病变占84.9%(258例),恶性病变占11.5%(3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6%(1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以宫颈病变引起出血多占53%(161例),宫体病变占44.7%(136),卵巢病变2.3%(7例).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类型与发病年龄和出血距绝经的年龄有关,而与出血量无明显关系,而出血量的多少,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年龄大、绝经年限长的阴道流血患者,不管出血量的多少,均应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冯文珍;李卫星;付其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茶多酚在体外对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抗癌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茶多酚的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PCR-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茶多酚能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50μg/ml,且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可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对p53具有下调作用.结论茶多酚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黎丹戎;唐东平;张丽生;张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用岩舒注射液20ml/日静脉滴注治疗42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伴癌痛37例.结果有效率7.1%,稳定率61.9%;癌痛缓解率81.1%;90.5%的患者KPS评分提高,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无任何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10.2个月,1年生存率42.5%,3年生存率4.8%.结论岩舒能较好地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癌痛,并延长生存期.
作者:胡宏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留置胃、尿管是部分肿瘤病人手术前的必要准备,但病人因紧张情绪加置管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往往拒绝合作,给操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能减轻以上反应,在置管前配合“麻醉前用药”,根据不同药物作用时间,间隔5~20min左右置管.经观察能有效地预防以上反应,使之能顺利置管,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NP联合方案治疗经应用MVP联合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37例晚期NSCLC接受MVP方案治疗失败后改用NP联合方案治疗作为治疗组,另以同期接受NP方案初治的晚期NSCLC3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3例,总有效率为37.8%;对照组CR 1例,PR 17例,总有效率为5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其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8.4%,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Ⅲ以上的白细胞下降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P联合方案是治疗应用MVP方案失效的晚期NSCLC有效方案.
作者:陈冬梅;王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9年7月我科收治1例右上肺癌患者,住院后行介入治疗并发横断性脊髓炎,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敖利华;徐家喜;龙志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