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渊;黄济群;黄炜;刘桦;章喜明
目的 探讨肺癌的发病机理,提高检测阳性率,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及胸水中NSE、CYFRA21-1、CEA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当中NSE、CYFRA21-1、CEA的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型肺癌患者胸水中NSE的阳性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小细胞肺癌、未定型癌、鳞癌、腺癌;而小细胞肺癌阳性率高与其它型肺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YFRA21-1阳性率以腺癌和鳞癌高,与另两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水与血清当中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和升高幅度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三项联检要比单项检测的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及胸水中NSE、CYFRA21-1、CEA水平变化与其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采用多项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作者:杜同信;王自正;田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霍奇金病(HD)对化疗及放疗敏感可能因这些治疗易使RS/H(Reed Stemberg/Hodgkin)细胞凋亡所致(Kerr et al,Cancer,1994;73:2013),故原位研究HD的自发凋亡具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原位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对46例石蜡包埋的HD组织RS/H细胞的凋亡和增殖进行原位分析,为HD的凋亡诱导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郝淼旺;黄致治;梁英锐;吴贤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观测伏马菌素B1(FB1)对培养细胞倍增时间的影响 ,探讨FB1诱发肿瘤的可能机理.方法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原位溶解的人结肠腺癌培养细胞的DNA,以DNA总量的倍增作为培养细胞数目的倍增,通过比较对照组和FB1处理组DNA倍增的时间,判断出FB1对该细胞株细胞倍增时间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结肠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在39~42小时,FB1处理组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4~36小时.结论 伏马菌素B1可明显缩短人结肠腺癌细胞株的倍增时间.
作者:唐建华;Victoria L.Stevens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针吸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7例淋巴瘤及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并将针吸标本用20%琼脂作依托再按常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制样观察,部分手术切除标本用石腊切片HE染色,常规透射电镜制样供观察.结果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细胞形态多样呈弥漫分布,有T、B细胞来源的,可见大、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结论 瘤细胞形态具有明显异型性以及单一性 ,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各有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夏东;刘晓翌;杨桂芳;江曼;杨飞;胡雪峰;唐志姣;李蓓芸;张永幸;徐惠琴;刘铭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我市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筛选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共调查病例及对照100对.结果 单因素分析:食管癌家族史、血HBsAg阳性,生活在温饱线下, 长期患牙病、吸水烟、饮酒、三餐不定时,进食过快、过烫、常食腌菜、咸鱼肉、重大精神刺激、常生闷气,O型血共14项与食癌有关.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家族史、血HBs Ag阳性、生活在温饱线下、进食过快、常生闷气,O型血共6项被选入.结论 遗传因素、HBV感染、生活水平低下,进食过快、心理障碍可能是本地区食管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O型血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正言;赵凯国;周国祥;刘劲柏;蔡美如;李泽民;李跃川;彭德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凋亡基因ras突变和rasP2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加单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2例尿路上皮肿瘤K-ras基因突变及rasP21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变化.K-ras基因突变5例(9.6%),rasP21蛋白阳性表达36例( 69.2%);异倍体22例(42.3%),二倍体30例(57.7%);DNA倍体异常和rasP21蛋白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加,与肿瘤预后呈正相关(P<0.01);异倍体肿瘤其rasP2 1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P<0.01).结论 DNA倍体异常和r asP21蛋白表达对尿路上皮肿瘤预后有预测意义.
作者:涂响安;赵志毅;黄春南;余明年;冯家骅;刘丽萍;李全贞;左连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分级、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恒冷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8例TCC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新鲜冰冻标本进行E-cad表达的检测.结果 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粘膜E-cad均正常表达,实验组28例TCC,仅50%(14/ 28)正常表达,二组差异显著(P<0.01).TCC不同分级、分期间E-cad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G3比G1+G2表达低,浸润性TCC比浅表性TCC表达低.初发与复发、单发与多发TCC之间比较,E-cad表达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未见E-cad表达完全缺失的TCC.结论 正常膀胱粘膜组织E-cad保留表达,TCCE-cad表达降低,E-cad表达与TCC分级、分期呈负相关;E-cad表达与TCC的数目,与肿瘤的初发或复发无关.
作者:胡强;眭元庚;徐正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几年来,高频电刀的使用普及很快,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术后并发症.下面结合乳腺癌根治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临床资料作一探讨.
作者:赵德绵;龚益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在放射条件下进行固本得康对小鼠免疫调节及抗辐射作用实验研究.方法 给药后60C0照射对小鼠进行抗辐射损伤、外周血、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给药后行移植瘤试验.结果 固本得康具有抗辐射损伤、延长寿命提高存活率;抑制和/或延缓肿瘤生长;保护和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降低微核出现率的显著作用.结论 固本得康可能主要是通过神经递质重建并实现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平衡,间接影响免疫应荅;参与和促进骨髓细胞及NA、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抗辐射引起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脱落和膜脂质流动性的改变.
作者:黄环元;付由高;郭贡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含量与癌症恶病质的关系.方法 用苯丙酸诺龙及营养支持疗法对19 例恶病质患者治疗三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TNF-α,体重、右上臂中部周径、三头肌皮摺厚度,KPS评分、总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并与1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TNF-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TNF-α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接近对照组,治疗后其余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增加,病情好转时TNF-α值是下降的.结论 TNF-α可能是参与恶病质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其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相关联.
作者:胡赤丁;吴友胜;徐秀琴;吴敬崇;姜富生;吴永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剂量高聚金葡素(HASL)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大剂量HASL和阿霉素(ADM)加顺铂(DDP)胸腔内注射.结果 HASL的总有效率为83%,ADM组的总有效率为37%,二组比较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大剂量HASL疗效优于ADM组
作者:唐召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桂皮酸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用桂皮酸处理HL-60细胞,进行细胞增殖速度、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反应和过氧化酶测定并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 显示1mmol/L和2.5mmol/L桂皮酸均使HL-60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形态向成熟粒细胞转变,NBT还原反应显著增强(P<0.01或<0.05),过氧化酶染色则明显减弱.结论 桂皮酸对HL-60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朱文渊;黄济群;黄炜;刘桦;章喜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为避免或减少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设计了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法.方法 实验与临床均随机分为椭圆形吻合法组与传统吻合法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椭圆形吻合法组无论是吻合口径、组织愈合过程、抗返流、食管粘膜充血、水肿及食管粘液pH值测定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吻合法(P<0.05).结论 椭圆形吻合法是食管胃消化道重建中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青山;陈书昌;李占芳;邵同先;邢鲁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RAP PCR-ELISA间接定量法测定鼻咽癌(NPC)中端粒酶(TLMA)的表达.方法 采用TRAP PCR ELISA 法测定了18例NPC组织、4例癌旁组织、4例慢性鼻咽炎组织及22个NPC HNE1细胞株、5例白血病骨髓细胞及2例正常骨髓细胞、6个血管平滑肌细胞株中TLMA的表达.并测定了不同浓度 HNE1细胞株及NPC灭活标本中的TLMA活性.结果 NPC活检组织、癌旁组织有较高的TLMA表达,而慢性鼻咽炎组织为阴性(P<0.01).NPC HNE1细胞株、白血病骨髓细胞中亦有较高的TLMA表达.在102HNE1细胞株中亦能检测到TLMA活性.而2种正常对照细胞为阴性.灭活后NPC标本中TLMA全部为阴性.结论 无论在NPC体内、体外试验中均有较高的TLMA表达.该定量法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102细胞,具有易出结果、可靠、准确、能够反映不同程度的TLMA活性状态及与PAGE电泳图有较好的一致性等优点.
作者:文忠;肖健云;唐发清;田勇泉;赵素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KC抑制剂对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在PKC抑制剂白屈莱红碱(CH)处理前后,2Gy照射的细胞存活分数(SF2),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凋亡率以及p53、Bcl -2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CH处理后A549凋亡率增高,SF2下降.p53在X线照射后表达增强,而CH处理组p53表达呈相对抑制状态.Bcl-2在处理前后变化温和.结论 PKC抑制剂对A 549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有增强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凋亡率升高有关,而p53可能与 PKC抑制剂诱导的凋亡无关.
作者:阮志华;杨和平;曾勇;庞学利;许杰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细胞DNA因环境不良因素的作用损伤后,机体会即刻对其进行修复,以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如修复过程受阻,或修复发生差错时,DNA的结构或功能便会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异常增生(肿瘤).机体DNA损伤的修复必须有一套严密的识别和调控系统,用以识别DNA的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或DNA修复系统, 以及修复的效率或后果.对这一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对肿瘤发生机理的认识,从而开辟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任泽舫;庄志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介入化疗在巨块型及复发型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从1996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58例宫颈癌介入化疗加放疗或及手术治疗,其中初次治疗39例均为巨块型,肿瘤直径平均5.6厘米.复发性宫颈癌 19例.结果 总有效率70.69%,初次治疗组为89.74%,复发组为31.58%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介入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但应积极配合放疗或手术,可望提高治愈率.对复发型宫颈癌也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对放疗后近期内盆腔及局部复发的患者,介入化疗收效甚微.
作者:林厚斌;赵玉年;宋承霞;李芳;何丹;崔怀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钙拮抗剂尼卡地平(Nicardipine,NC)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IMG的细胞生长效应.方法 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予不同剂量的NC、EGF及NC和EGF(10 ng/ml)干预,应用MTT比色法观察它们的细胞生长效应.结果 EGF对U251MG细胞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生长刺激作用,10 ng/ml时接近大效应,与10%小牛血清的促生长效应相仿(P>0.05);NC抑制U251MG细胞生长,并完全阻断EGF的效应.结论 尼卡地平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并完全阻断EGF的生长刺激作用,为临床上治疗胶质瘤提供一条新的线索.
作者:黄垂学;胡守兴;陈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对HBV的x基因(HBx)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产物x蛋白(或称HBxAg)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同时还可与抑癌基因产物P53蛋白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HBx基因及产物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HBx基因表达与肝癌的关系.在启东肝癌高发人群检测了HBxAg的表达状态.
作者:诸亚君;李学汤;李文广;崔亚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恶性脑瘤由于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手术难以全切 ,而且有些深部肿瘤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化学药物已成为恶性脑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法结果不尽理想,原因是血脑屏障的存在以及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限制了化疗药物在靶区的浓度,从而不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沈光建;邹咏文;许民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