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丁酸钠诱导人肝癌细胞表型分化的观察

何东苟;陈尊器;葛曰萍

关键词:正丁酸钠, 人肝癌细胞, 表型
摘要:目的 探讨SB对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以0.2mmol/L的SB作用于培养的人肝癌细胞GHC-3,作用30天后恢复正常培养,观察癌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 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SB作用30天细胞形态由多角型转变为棱形,ConA凝集现象消失,琼脂集落形成率下降;染色体主流范围变窄,二倍体及亚二倍体比例升高;3H-TdR掺入率、细胞DNA含量下降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并观察到,上述细胞再经不含SB的正常培液继续培养三代后该细胞表型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人肝癌细胞在低剂量丁酸钠持续作用下,某些恶性表型可发生部分逆转,且这些改变在恢复正常培养后可保持相对稳定.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克隆化Lewis肺癌高、低转移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为了研究肿瘤转移的异质性,本实验通过使用单细胞克隆化技术,从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中选出B、f两亚细胞株,分别对它们进行扩大培养,再将其注射于小鼠足掌,发现B细胞株的致瘤性和肺自发转移结节数均显著高于f细胞株.进一步观察两株细胞其它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发现:B细胞株体积大,粘附性差,呈铺展性生长.f细胞株体积小,粘附性强.且B细胞株和较低浓度的ConA发生凝集反应,而f细胞株则在较高浓度ConA中才发生凝集反应.这一结果提示:肿瘤细胞是由生物学特性不同的细胞亚群组成.

    作者:黄帼;张林杰;汪思应;丁祖玖;姚立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食管癌多发灶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防止食管癌多发灶漏诊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532例食管癌手术病人进行总结.结果 发现食管癌多发灶18例,术前确诊1例,术中发现17例.结论 食管癌的手术方式应尽量采用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以防止多发灶的漏治.

    作者:钱如林;甘泉水;李含志;张晓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以全身毛发脱落为首发表现的肺癌

    病例报告: 薛某某,男,53岁,安徽芜湖人,因全身毛发脱落一年,咳嗽痰中带血一月,右颈部肿块半月入院.患者入院前一年左右逐渐出现头发、眉毛、胡子、全身汗毛、腋毛及阴毛脱落,大约持续20天,体毛全部脱光.

    作者:刘鲁闽;王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移植、移位术的护理体会

    子宫颈癌是一种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提前的倾向.传统的治疗方法放射性治疗或根治性手术两者均不能保留卵巢功能,使年轻患者治疗后出现一系列严重内分泌失调及部分代谢紊乱现象.给病人心理、生理上带来很大痛苦.为此对中青年宫颈癌患者进行自体卵巢移植或移位术尤为必要,为了配合治疗成功,现将临床治疗中护理工作体会报导如下:

    作者:邓京环;谢新平;付凤英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酶和胃泌素用于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酶(NSE)和胃泌素用于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ABC-ELISA和放免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25例良性肺疾病、5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5例小细胞肺癌(SCLC)血清NSE和胃泌素浓度.结果 血清NSE和胃泌素浓度在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NSE诊断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是80、88和86%;胃泌素诊断NSCLC分别是69、65和60%.治疗后,SCLC组血清NSE和胃泌素均显著下降(P<0.001),而NSCLC组仅有胃泌素降低(P<0.001).结论 NSE主要用于SCLC的辅助诊断、术前组织学分型及疗效监测,而胃泌素用于NSCLC.

    作者:周建奖;润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生殖系统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生殖系统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宫颈NHL Ⅰ期1例;子宫NHL Ⅲ期1例;卵巢NHL3例,随访2例无瘤生存,3例死亡.结论 生殖系统原发性NHL的预后与原发器官、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刘力;陈春梅;黄奕;胡娅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雄激素与肝癌

    雄激素诱导肝脏肿瘤的作用,既有流行病学,又有实验和临床证据[1,2].鉴于雄激素的致癌性,因而肝癌的发病率男性总是多于女性[3].

    作者:陆东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浆、胃液和胃肠粘膜中胃动素含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胃动素与胃癌的关系,了解胃动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例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浆、胃液和胃肠粘膜(十二指肠降部、幽门前区和癌变处)中胃动素的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和胃液中胃动素水平大幅度增高,胃液中胃动素含量是血液中的15~30倍.结论 胃动素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胃液中高水平的胃动素可作为胃癌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巨昌;时宏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PCNA蛋白表达的改变及预后

    目的 探讨放疗对食管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在我院接受术前放疗及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91例食管癌患者,前后两野垂直照射,肿瘤剂量30~40Gy/15~20次/3~4周.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结果 食管鳞癌呈100%PCNA蛋白表达,放疗后高表达率71.4%高于放疗前的57.1%,P=0.04;疗后PCNA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预后明显差,P=0.0001;比较同一病人放疗前、后PCNA蛋白表达,显示放疗后下降者、升高者和不变者的预后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001.结论 ①疗后PCNA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存在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②PCNA高表达者预后很差;而放疗后与疗前相比,下降者生存好,有可能成为评价预后指标.

    作者:祝淑钗;殷蔚伯;万钧;周道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老年人胃癌浸润深度与癌周肥大细胞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癌细胞浸润深度与癌周肥大细胞(MC)的关系.方法 用俾士麦棕染色观察103例老年人胃癌和72例青年人胃癌癌周MC.结果 老年人胃癌累及浆膜病例少于青年人胃癌(P<0.01);而癌周MC计数均数≥23个/HPF的病例多于青年人胃癌(P<0.01).结论 老年人胃癌癌周MC密度较高,可能是其累及浆膜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

    作者:肖和平;张友元;魏爱君;李培林;邢寿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血浆VIP、SP等神经多肽的变化

    目的 测定肺癌患者血浆三种神经多肽的变化.方法 103例未经治疗的肺癌患者空腹采血,血浆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癌胚抗原(CEA) 均采用放免法.结果 肺癌患者SP、S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VIP明显降低.三型肺癌间SP、VIP及SS无明显差别.VIP与SP、SS均呈明显负相关,SP与SS呈明显正相关.三种神经多肽与CE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三种神经多肽的测定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免疫功能的研究,但对肺癌分型无明显价值.

    作者:王洪武;荣扬;聂舟山;段蕴铀;张新红;赵云涛;费宇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颅底良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颅底良性肿瘤的SRS治疗效果.方法 1994年7月至1996年12月对22例(23个肿瘤)手术后残存或者复发的颅底良性肿瘤实施了SRS治疗.结果 治疗后大多数病人(18/22)的临床症状获得改善,无治疗相关的永久性颅神经损伤发生.影像学观察提示有9个肿瘤体积缩小,13个肿瘤体积无变化,1例肿瘤增大.有8/13例(61.5%)神经鞘瘤病变中心表现出CT影像的低密度.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颅底良性肿瘤实施SRS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和比较低的治疗并发症.

    作者:王迎选;潘隆盛;王所亭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保留肢体综合治疗骨肉瘤效果分析

    对16例骨肉瘤患者中14例接受局部介入化疗,术前、术中或/和术后放疗,病灶广泛切除术全程的保留肢体综合治疗(简称保肢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预以分析.结果 显示:本组保肢综合治疗的成功率为87.5%,其中2年生存率为71.4%,3年生存率为57.1%,5年生存率为35.7%,患者平均存活超过38个月.可见保肢综合治疗的效果不仅优于截肢及术后治疗者,而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刘翠兰;孟昭信;姚长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小细胞肺癌内窥镜、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 研究218例肺小细胞癌的纤维支气管镜、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病理特征并选择80例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检以不规则结节状隆起物和管腔狭窄为常见.8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K69例、EMA74例、NSE72例、5-HT56例呈阳性反应,表明它们向上皮和神经内分泌方向分化.结论 肺小细胞癌向上皮和神经内分泌方向分化,表明肺小细胞癌来自多能干细胞.

    作者:陈春梅;夏和顺;吴建平;张锐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细胞染色体分析联合生化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胸水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寻找一种新的可靠的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方法根据胸腔积液是细胞良好的培养基,通过短时间的培养可以获得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的理论,46例以胸腔积液就诊的患者进行胸水细胞染色体分析联合生化检测;结果单纯细胞染色体检测阳性率为72.8%,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91.7%,染色体+CEA阳性率提高到95.5%(43/46);染色体+SF阳性率95.6%(44/46);CEA+SF阳性率91.2%(41/46),联合检测为97.8%;结论对于胸腔积液鉴别有困难的病例采取细胞染色体分析联合生化检测(CEA,SF)可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陆海波;白玉贤;周建华;陈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肿瘤血管

    1 前言外科医生在切除实体瘤的手术中,很早就发现肿瘤血运丰富,容易出血,这一现象被认为是肿瘤代谢及坏死产物引起机体血管舒张的炎性反应.

    作者:徐文通;宋少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CD44V3、CD44V6基因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D44V3、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44V3、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CD44V3、CD44V6表达阳性率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有转移者CD44V3、CD44V6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原发灶;CD44V3、CD44V6阳性表达者近期疗效比阴性者差;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类型、组织学级别无关.结论 CD44V3、CD44V6与近期疗效有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姚德生;李力;唐步坚;张洁清;吉明华;陈心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肺软骨瘤1例

    患者,女,67岁.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药物治疗好转来诊.胸透:左肺上野示2.5×2.5cm大小结节状影,密度中等,边缘较清晰.CT示:左肺上叶后段近胸壁处有2×2cm结节,CT值为34.2Hu,边缘光滑、锐利,其内缘可见脐样切迹.痰癌细胞(一)、抗酸菌(一).肺功能明显降低.

    作者:吕军吉;辛本强;白凤祥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正丁酸钠诱导人肝癌细胞表型分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SB对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以0.2mmol/L的SB作用于培养的人肝癌细胞GHC-3,作用30天后恢复正常培养,观察癌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 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SB作用30天细胞形态由多角型转变为棱形,ConA凝集现象消失,琼脂集落形成率下降;染色体主流范围变窄,二倍体及亚二倍体比例升高;3H-TdR掺入率、细胞DNA含量下降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并观察到,上述细胞再经不含SB的正常培液继续培养三代后该细胞表型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人肝癌细胞在低剂量丁酸钠持续作用下,某些恶性表型可发生部分逆转,且这些改变在恢复正常培养后可保持相对稳定.

    作者:何东苟;陈尊器;葛曰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喉咽癌放射治疗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24例喉咽癌放射治疗作出临床分析.方法 本院自1975年至1990年共收治24例喉咽癌,所有病例均为Ⅱ-Ⅳ期鳞癌.均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生存3年以上的病例,原发灶总剂量均为65Gy-70Gy;总剂量小于65Gy和大于70Gy的14例患者均于1年左右死亡.结论 说明65Gy-70Gy是喉咽癌单纯放疗的适宜根治剂量;总剂量超过70Gy,不会提高局控率,反会缩短生存期.对于Ⅲ、Ⅳ期病例,尤其是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仅14%,明显比文献报道的综合治疗低,因此Ⅲ、Ⅳ期喉咽癌宜采用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饶建华;王慧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