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矫形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白玉龙

关键词:脑瘫, 下肢矫形器, 康复, 评定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主要存在运动功能不良和姿势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能力,并可导致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合理运用下肢矫形器是改善患儿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运用下肢矫形器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网络投稿及审稿系统正式启用公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 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它可被定义为面神经功能的减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影响面部上、下部区域[2],表现为单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不能皱额蹙眉,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我院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过湘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简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道

    舞蹈病- 棘状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 ChAc)主要的临床特点是不自主舞蹈样运动,以口唇咀嚼样动作、下颌不自主运动、舌唇自咬为典型特点,伴有外周血棘状红细胞增多,属于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 例舞蹈病- 棘状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

    作者:陈艳红;杨凤翔;薛霜;袁野;孙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GABAA 受体γ2亚单位在海人酸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的表达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 GABAA 受体γ2亚单位在海马各区的动态表达以及氯硝西泮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致痫组15只,干预组15只,干预对照组5只。大鼠海马 CA3区注射海人酸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干预组大鼠在致痫前予以氯硝西泮灌胃。于致痫后6 h、12 h和1 d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 CA1及 CA3区 γ-氨基丁酸 A 受体γ2亚单位(GABAARγ2)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致痫组在海人酸给药后6 h、12 h 及1 d,海马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1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也下降,注射后1 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在海人酸注射后1 d CA1和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海人酸注射后6 h、12 h 及1 d,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5),CA1区于海人酸注射后1 d ,GABAARγ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1)。结论:海人酸诱导的颞叶癫痫模型中,海马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氯硝西泮可缓解颞叶癫痫导致的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

    作者:戚月凤;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热烈祝贺《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总局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上报,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焦虑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伴有躯体焦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联用越鞠丸。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 HAMD 总分和躯体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观察组的 HAMD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8周末躯体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还可能减轻度洛西汀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明鉴;姚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对 PD 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将56例 PD 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35例与非睡眠障碍组21例,分别应用统一 PD 评分量表(UPD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进行评分,比较2组在运动障碍、抑郁、焦虑、疲劳、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对 PD 患者的 PSQI 评分与年龄、UPDRS 评分、HAMD 评分、HAMA 评分、FSS 评分、MoCA 评分进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睡眠障碍组年龄、起病年龄及病程均大于或长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 UPDRS 第Ⅰ、Ⅱ、Ⅲ分量表评分、HAMD 评分、HAMA 评分、FSS 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MoCA 评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在注意力、延迟记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患者 PSQI 量表评分与年龄、UPDRS 第Ⅲ分量表评分总分、运动迟缓项目评分、震颤项目评分、肌强直项目评分和姿势平衡项目评分均显著相关(P<0.01);还与 HAMD 评分、HAMA 评分和 MoCA 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与 FSS 评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PD 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年龄、运动障碍、抑郁、焦虑、疲劳、认知障碍。

    作者:孙莉;高旭芳;莫丹;龚丹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损伤组)及健康体检者141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 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损伤组的血钠及血钾浓度高于对照组(均 P<0.05)。损伤组中,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率(61.11%)显著性高于同期未出现高钠血症患者(24.64%)(x2=10.32,P=0.001);合并低钾血症患者死亡率(58.33%)高于未出现低钾血症患者(26.39%)(x2=5.51,P=0.019)。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与低钾血症者预后更差。

    作者:安模;苗露;黄春云;倪殿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进展性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以椎基底动脉显著增长、增粗及扭曲为特点的脑血管病,一般认为其与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VBD 患者临床表现各异:①无症状及体征;②急性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常见梗死部位为脑干);③慢性进展性症状,与颅神经、脑干、或第三脑室受压有关;④血管破裂引起致死性症状[1,2]。以进展性脑干梗死及颅神经、脑干受压病例少见,现报道1例。

    作者:朱灿敏;张弦;张媚;唐志敏;李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重症肌无力危象11例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11例老年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临床特点、救治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老年 MG 危象患者11例的病例资料、治疗情况;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以下2种分组:①无创通气组(使用过无创正压通气)与非无创通气组(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②丙球组(使用丙种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组(进行血浆置换),比较2组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91%)合并基础病变,治疗中均并发肺部感染。无创通气组患者5例,无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总插管时间平均(8.2±2.9)d;非无创通气组患者6例,气管切开2例(33%),死亡 2例(33%),总插管时间平均(12.3±3.0)d;无创通气组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及总插管时间均低于非无创通气组(均 P<0.05)。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 2例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病死率18%。结论:老年 MG 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创通气可减少患者插管时间,丙种球蛋白对比血浆置换疗法对老年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袁江;王云甫;卢祖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9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随着车祸、高空坠落伤的频频发生,颅脑损伤成为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中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5分的危重患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短时间发生恶化、患者死亡率高、救治难度较大等特点[1,2]。目前积极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较为有效的方式,选取较早期的正确术式有助于对危重患者进行救治及降低其死亡率的作用,并应根据对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促进患者顺利恢复,预防二次颅脑损伤[3]。

    作者:王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 rt-PA 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中相关因子含量的改变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中神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含量的改变。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 rt-PA 组(单独使用rt-PA 溶栓)和 rt-PA+CEA 组(rt-PA 溶栓24h 后行 CEA 手术),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Elisa 法检测2组血清中神经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去甲肾上腺素(NE)及乙酰胆碱(Ach)含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2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14 d 2组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后2 h、24 h 和7 d(P<0.05);治疗后7、14 d,rt-PA+CEA 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 rt-PA 组(P<0.05);rt-PA+CEA 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治愈率高于 rt-PA 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 NSE、S100B、NE 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NGF 和 Ach 均高于治疗前(P<0.01);rt-PA+CEA 组治疗后10 d NSE、S100B、NE 及 NGF 水平低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组 NSE 及 NE 含量明显低于 rt-PA 组(P<0.05),治疗后2、10d,rt-PA+CEA 组 NGF 含量明显高于 rt-PA 组(P<0.05);治疗后10 d 2组 ET-1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rt-PA+CEA 组 ET-1的含量低于同组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 2组 NO 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并高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 组 ET-1含量低于 rt-PA 组,NO 含量高于 rt-PA 组(P<0.05)。结论:CEA 联合rt-PA 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 rt-PA 治疗,有助于快速恢复内皮功能受损及神经因子紊乱。

    作者:黄丹翊;刘向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出血型烟雾病急性期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烟雾病相关脑出血急性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并接受微创术联合 rt-PA 治疗的烟雾病所致脑出血患者,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出血并发症及预后。改良的 Rankin 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31~56岁(平均44岁)。5例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满意,平均达90%(84%~96%)。4例患者无出血并发症,平均随访11个月(1~22个月),3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仍有重度残疾。 1例患者出现了穿刺部位的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7 d 后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结论:微创术联合rt-PA 液化引流血肿可用于出血型烟雾病相关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能够快速清除血肿且不增加远期再出血风险,但需警惕穿刺损伤所致的再出血。

    作者:梁奇明;许峰;连立飞;王刚;张逸驰;薛铮;王芙蓉;唐洲平;朱遂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下肢矫形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存在运动功能不良和姿势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能力,并可导致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合理运用下肢矫形器是改善患儿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运用下肢矫形器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白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相关激素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激素不仅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也是神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调控因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神经生长发育、突触可塑性等方面。突触可塑性普遍存在于包括脊髓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是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之一。本文着重对相关激素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张蕾;汪萌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急性期躯干或四肢带状疱疹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HZ 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59例和联合组30例,2组均给予 HZ 的常规治疗,联合组还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 2组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病率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 PHN 发生率分别为28.8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联合组的 NR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躯干或四肢 HZ 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可降低 PHN 发生率。

    作者:汤达承;胡佳佳;张雪丰;杜雯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 EphA 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 EphA 受体在海马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SD 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及全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Pulsinelli 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半定量 RT-PCR观察假手术组及缺血组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6 h、1 d、3 d、7d)EphA 受体 mRNA 含量变化的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 EphA4受体在海马的细胞定位。结果:EphA1-A8及 EphA10 RNA 在正常海马组织均有表达, EphA4受体含量多。在缺血状态下,EphA1、EphA2、EphA3、EphA6、EphA7及 EphA8的 mRNA 表达水平一过性上调,EphA4、EphA5和 EphA10的 mRNA 表达水平逐步上调;EphA4受体亦是缺血后变化显著的EphA 受体。免疫荧光双标显示 EphA4主要分布于海马 CA1-CA3区及 DG 区 NeuN 阳性锥体神经元。结论:在海马不同的 EphA 受体对缺血呈现出不同的应答模式,EphA4是海马正常条件下表达为丰富的 EphA 受体并且在缺血条件下出现为显著地表达变化。 EphA4受体主要分布于海马 CA1-CA3区以及 DG 区 NeuN阳性锥体神经元。

    作者:杨锦珊;龙根;徐莉;谢敏杰;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置软管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少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收治高血压少量脑出血患者62例,均经 CT证实,出血量为20~30 mL;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既往有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及颅内、全身感染者,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全部患者分为2组:①微创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6~76岁,平均(55.88±10.96)岁;壳核出血23例,丘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3例,破入脑室 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12分22例,13~15分10例;语言欠清晰6例,对侧肢体偏瘫12例;②内科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4岁,平均(54.53±10.26)岁;壳核出血21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2例,破入脑室 1例;GCS 10~12分19例,13~15分11例;语言欠清晰 8例,对侧肢体偏瘫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平稳控制血压、止血及防治并发症,后期给高压氧、针灸理疗等治疗。微创组还在平稳控制收缩压为140~160 mmHg (1 mmHg=0.133 kPa)后进行微创置软管血肿清除术:根据三维立体定位原理,选择血肿大层面进行图像标定,靶点选择在血肿大层面中心点,可由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来确定,将脑内血肿形态投影在头颅前额部、颞侧和顶部,确定入颅点、入颅路径及深度;入颅点及入颅路径避开重要功能区、血管等;手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术野消毒局麻后,切开头皮1.0 cm 切口,颅骨锥打开2.5 mm 骨孔,并穿破硬脑膜,将直径2.0 mm 硅胶引流沿预定的入颅路径导入靶点,缓慢轻柔抽吸血块,术中抽吸负压宜小(负压在抽吸的注射器2 mL 以内),抽吸瘀血块达总量的20%~60%就中止,同时注入少量(5 mL 左右)生理盐水充填血肿腔,固定引流管;术后6~12 h 后注入尿激酶3~5万 U (溶于生理盐水2 mL),夹闭2 h 后开放,每天1~2次;血肿破入脑室患者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复查头颅 CT 显示血肿清除80%以上即可拔除引流管。疗效评定指标:①血肿完全清除或完全吸收,以头颅CT 检查作为判断脑内积血清除的指标;②治疗后3个月,生存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为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为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为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为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Ⅰ级为治愈,Ⅱ~Ⅲ级为良好,Ⅳ~Ⅴ级为病残。采用 SPSS 17.0统计包处理数据,计量结果以(x±s)表示,t 检验,秩和检验,计数结果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智勇;罗兴武;艾昌淼;朱颂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

    目的:回顾性分析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特发性视神经炎(IDON)患者71例(IDON 组)、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69例(NMO 组)、有视神经病变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64例(MS 组)共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有17例 MS、26例 NMO 由 IDON 转化而来,但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也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之后或者同时发生。 NMO 容易合并血清免疫学异常,MS 容易累及双侧视神经且以球后视神经病变多见,IDON 和 NMO 视功能障碍更为严重。随访生存分析表明,合并颅内病灶或血清免疫学异常的 IDON 患者转化为 MS 或 NMO 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正常患者。结论: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要严格遵循诊断流程,正确鉴别这3种疾病对制定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茜;陈博;柯高潭;李斌;卜碧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