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燃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以椎基底动脉显著增长、增粗及扭曲为特点的脑血管病,一般认为其与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VBD 患者临床表现各异:①无症状及体征;②急性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常见梗死部位为脑干);③慢性进展性症状,与颅神经、脑干、或第三脑室受压有关;④血管破裂引起致死性症状[1,2]。以进展性脑干梗死及颅神经、脑干受压病例少见,现报道1例。
作者:朱灿敏;张弦;张媚;唐志敏;李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11例老年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临床特点、救治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老年 MG 危象患者11例的病例资料、治疗情况;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以下2种分组:①无创通气组(使用过无创正压通气)与非无创通气组(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②丙球组(使用丙种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组(进行血浆置换),比较2组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91%)合并基础病变,治疗中均并发肺部感染。无创通气组患者5例,无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总插管时间平均(8.2±2.9)d;非无创通气组患者6例,气管切开2例(33%),死亡 2例(33%),总插管时间平均(12.3±3.0)d;无创通气组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及总插管时间均低于非无创通气组(均 P<0.05)。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 2例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病死率18%。结论:老年 MG 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创通气可减少患者插管时间,丙种球蛋白对比血浆置换疗法对老年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袁江;王云甫;卢祖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特发性视神经炎(IDON)患者71例(IDON 组)、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69例(NMO 组)、有视神经病变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64例(MS 组)共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有17例 MS、26例 NMO 由 IDON 转化而来,但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也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之后或者同时发生。 NMO 容易合并血清免疫学异常,MS 容易累及双侧视神经且以球后视神经病变多见,IDON 和 NMO 视功能障碍更为严重。随访生存分析表明,合并颅内病灶或血清免疫学异常的 IDON 患者转化为 MS 或 NMO 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正常患者。结论: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要严格遵循诊断流程,正确鉴别这3种疾病对制定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茜;陈博;柯高潭;李斌;卜碧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一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神经及相关专业期刊,现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轴突受损后很难修复,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神经环路功能性的缺损。前期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受损环境的抑制性因素,而对细胞内再生相关基因的调控很少涉及。本文从低等脊椎动物促进轴突再生的分子机制谈起,总结了近年来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枢轴突损伤后再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作者:汪晶;朱青;胡波;曹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总局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上报,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损伤组)及健康体检者141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 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损伤组的血钠及血钾浓度高于对照组(均 P<0.05)。损伤组中,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率(61.11%)显著性高于同期未出现高钠血症患者(24.64%)(x2=10.32,P=0.001);合并低钾血症患者死亡率(58.33%)高于未出现低钾血症患者(26.39%)(x2=5.51,P=0.019)。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与低钾血症者预后更差。
作者:安模;苗露;黄春云;倪殿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中神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含量的改变。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 rt-PA 组(单独使用rt-PA 溶栓)和 rt-PA+CEA 组(rt-PA 溶栓24h 后行 CEA 手术),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Elisa 法检测2组血清中神经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去甲肾上腺素(NE)及乙酰胆碱(Ach)含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2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14 d 2组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后2 h、24 h 和7 d(P<0.05);治疗后7、14 d,rt-PA+CEA 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 rt-PA 组(P<0.05);rt-PA+CEA 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治愈率高于 rt-PA 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 NSE、S100B、NE 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NGF 和 Ach 均高于治疗前(P<0.01);rt-PA+CEA 组治疗后10 d NSE、S100B、NE 及 NGF 水平低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组 NSE 及 NE 含量明显低于 rt-PA 组(P<0.05),治疗后2、10d,rt-PA+CEA 组 NGF 含量明显高于 rt-PA 组(P<0.05);治疗后10 d 2组 ET-1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rt-PA+CEA 组 ET-1的含量低于同组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 2组 NO 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并高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 组 ET-1含量低于 rt-PA 组,NO 含量高于 rt-PA 组(P<0.05)。结论:CEA 联合rt-PA 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 rt-PA 治疗,有助于快速恢复内皮功能受损及神经因子紊乱。
作者:黄丹翊;刘向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焦虑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伴有躯体焦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联用越鞠丸。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 HAMD 总分和躯体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观察组的 HAMD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8周末躯体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还可能减轻度洛西汀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明鉴;姚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静息性脑梗死(SBI)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 SBI 患者(A 组)44例及第1次缺血性卒中患者(B 组)70例,B 组中经头颅 DWI 成像发现只有急性期梗死病灶的,设为纯缺血性卒中(B1亚组)19例,合并有 SBI(多为陈旧性腔梗)的为 B2亚组51例。收集2组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A组及 B2亚组患者年龄大于 B1亚组(均 P<0.05)。SBI 患者 MRI 影像上表现为腔隙性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多分布在双侧额顶叶、基底核区及侧脑室旁。结论:年龄可能是 SBI 的危险因素。
作者:连勇军;郭毅;欧艺;古坤意;唐冰杉;马可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存在运动功能不良和姿势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能力,并可导致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合理运用下肢矫形器是改善患儿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运用下肢矫形器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白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IH)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54例,对发生GIH 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54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44例(6.73%)。并发 GIH 患者的平均年龄、大面积梗死比例、既往卒中史比例、抗凝药物使用比例高于无 GIH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H 在脑梗死中是常见且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其预防及治疗需合理选择药物。
作者:盛鑫;张苏明;黄晓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 GABAA 受体γ2亚单位在海马各区的动态表达以及氯硝西泮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致痫组15只,干预组15只,干预对照组5只。大鼠海马 CA3区注射海人酸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干预组大鼠在致痫前予以氯硝西泮灌胃。于致痫后6 h、12 h和1 d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 CA1及 CA3区 γ-氨基丁酸 A 受体γ2亚单位(GABAARγ2)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致痫组在海人酸给药后6 h、12 h 及1 d,海马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1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也下降,注射后1 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在海人酸注射后1 d CA1和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海人酸注射后6 h、12 h 及1 d,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5),CA1区于海人酸注射后1 d ,GABAARγ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1)。结论:海人酸诱导的颞叶癫痫模型中,海马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氯硝西泮可缓解颞叶癫痫导致的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
作者:戚月凤;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收治高血压少量脑出血患者62例,均经 CT证实,出血量为20~30 mL;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既往有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及颅内、全身感染者,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全部患者分为2组:①微创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6~76岁,平均(55.88±10.96)岁;壳核出血23例,丘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3例,破入脑室 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12分22例,13~15分10例;语言欠清晰6例,对侧肢体偏瘫12例;②内科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4岁,平均(54.53±10.26)岁;壳核出血21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2例,破入脑室 1例;GCS 10~12分19例,13~15分11例;语言欠清晰 8例,对侧肢体偏瘫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平稳控制血压、止血及防治并发症,后期给高压氧、针灸理疗等治疗。微创组还在平稳控制收缩压为140~160 mmHg (1 mmHg=0.133 kPa)后进行微创置软管血肿清除术:根据三维立体定位原理,选择血肿大层面进行图像标定,靶点选择在血肿大层面中心点,可由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来确定,将脑内血肿形态投影在头颅前额部、颞侧和顶部,确定入颅点、入颅路径及深度;入颅点及入颅路径避开重要功能区、血管等;手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术野消毒局麻后,切开头皮1.0 cm 切口,颅骨锥打开2.5 mm 骨孔,并穿破硬脑膜,将直径2.0 mm 硅胶引流沿预定的入颅路径导入靶点,缓慢轻柔抽吸血块,术中抽吸负压宜小(负压在抽吸的注射器2 mL 以内),抽吸瘀血块达总量的20%~60%就中止,同时注入少量(5 mL 左右)生理盐水充填血肿腔,固定引流管;术后6~12 h 后注入尿激酶3~5万 U (溶于生理盐水2 mL),夹闭2 h 后开放,每天1~2次;血肿破入脑室患者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复查头颅 CT 显示血肿清除80%以上即可拔除引流管。疗效评定指标:①血肿完全清除或完全吸收,以头颅CT 检查作为判断脑内积血清除的指标;②治疗后3个月,生存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为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为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为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为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Ⅰ级为治愈,Ⅱ~Ⅲ级为良好,Ⅳ~Ⅴ级为病残。采用 SPSS 17.0统计包处理数据,计量结果以(x±s)表示,t 检验,秩和检验,计数结果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智勇;罗兴武;艾昌淼;朱颂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脑组织中 IL-1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 MSC。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9只:假手术组,仅剪开皮肤;模型组,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4 h 尾静脉注射 PBS;MSC 组,制作 MCAO 模型,术后24 h 尾静脉注射移植 MSC。术后第3天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测试后取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western blot 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SC 组 mNSS 评分升高(P<0.05),脑组织蛋白 IL-10表达水平上调(P<0.05),TNF-α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尾静脉移植 MSC 治疗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移植 MSC后脑组织中 TNF-α和 IL-10水平有关。
作者:刘双凤;颜灿群;占克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皮质注射氯化亚铁(FeCl2)致外伤性癫痫(PTE)动物模型,探讨 FeCl2致痫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 SD 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12只。通过注射 FeCl2制作 PTE 模型,观察各组癫痫发作的行为、脑电图及病理表现,RT-PCR 法检测海马及额叶 c-fos,c-jun 及 c-myc mRNA 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在行为学及脑电图表现均接近临床癫痫发作;模型组中 c-fos、c-jun mRNA 转录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 c-myc mRNA 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FeCl2皮质注射制作 PTE 的机制可能与 c-myc mRNA 转录水平的升高有关。
作者:郭燕春;李沐;谢泽宇;林岚;许梓璧;王英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还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2周,评价 2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P<0.05),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0.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焦虑评分(r=0.239,P<0.01)、抑郁评分(r=0.258,P<0.01)呈正相关。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能较早缓解急性脑梗死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陈东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