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鑫;张苏明;黄晓江
目的:探讨维生素 B1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PSD 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 B1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8周时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第2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末联合组的 HAMD、SDS 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TE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 B1联合帕罗西汀治疗 PSD 较单用帕罗西汀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杰;冯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以椎基底动脉显著增长、增粗及扭曲为特点的脑血管病,一般认为其与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VBD 患者临床表现各异:①无症状及体征;②急性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常见梗死部位为脑干);③慢性进展性症状,与颅神经、脑干、或第三脑室受压有关;④血管破裂引起致死性症状[1,2]。以进展性脑干梗死及颅神经、脑干受压病例少见,现报道1例。
作者:朱灿敏;张弦;张媚;唐志敏;李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对63例孤独症患儿采取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音乐治疗、游戏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10月,并请家长培训后参与医院的部分训练过程,训练前后分别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后,63例孤独症儿童 ABC 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 CARS 量表评估综合分较前下降,SM 量表评估标准分较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的各种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
作者:胡春维;魏玉珊;孙艳萍;杨惠婷;李文艳;张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11例老年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临床特点、救治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老年 MG 危象患者11例的病例资料、治疗情况;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以下2种分组:①无创通气组(使用过无创正压通气)与非无创通气组(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②丙球组(使用丙种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组(进行血浆置换),比较2组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91%)合并基础病变,治疗中均并发肺部感染。无创通气组患者5例,无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总插管时间平均(8.2±2.9)d;非无创通气组患者6例,气管切开2例(33%),死亡 2例(33%),总插管时间平均(12.3±3.0)d;无创通气组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及总插管时间均低于非无创通气组(均 P<0.05)。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 2例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病死率18%。结论:老年 MG 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创通气可减少患者插管时间,丙种球蛋白对比血浆置换疗法对老年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袁江;王云甫;卢祖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 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它可被定义为面神经功能的减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影响面部上、下部区域[2],表现为单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不能皱额蹙眉,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我院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过湘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执行单、双任务时 LRRK2(+)帕金森病(PD)患者手灵活性变化及双任务干预情况。方法:受试者总数为122例,PD 患者46例纳入 PD 组,并根据是否携带 LRRK2基因分为 LRRK2(+)亚组22例和LRRK2(-)亚组24例;健康对照76例纳入对照组,并根据是否携带 LRRK2基因分为 LRRK2(+)亚组38例和LRRK2(-)亚组38例。患者均进行标准化神经系统检查、临床评估及任务测试;第1任务为普渡钉板测试,第2任务是连续减7,然后分别进行单任务、双任务测试,分别记录和比较各组优势手、非优势手和双手的测试结果。结果:PD 组 LRRK2(-)亚组的 UPDRS Ⅲ评分低于 LRRK2(+)亚组(P<0.05);PD 组各项任务中放入钉子数均低于对照组相应亚组(P<0.05);PD 各亚组连续减7 正确反应数的 ND、NND 及 NB 低于对照各亚组(P<0.05), PD 各亚组 ND、NND 及 NB 低于同亚组 NU(P<0.05);执行双任务时,PD 各亚组 NVD、NVND 及NVB 的变化大于对照各亚组(P<0.05),PD 组 LRRK2(+)亚组 NVD、NVND 及 NVB 的变化大于 LRRK2(-)亚组(P<0.05);PD 各亚组执行双任务时连续减7 正确反应数的变化与 UPDRSIII 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PD 患者手灵活性明显下降,执行单任务和双任务时,各组间各项钉板数变化的指标无显著差异;执行双任务时,PD 患者执行第2认知任务的能力显著下降,更大的下降发生在 LRRK2(+)PD 患者。
作者:周广安;杜怡峰;陈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对 PD 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将56例 PD 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35例与非睡眠障碍组21例,分别应用统一 PD 评分量表(UPD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进行评分,比较2组在运动障碍、抑郁、焦虑、疲劳、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对 PD 患者的 PSQI 评分与年龄、UPDRS 评分、HAMD 评分、HAMA 评分、FSS 评分、MoCA 评分进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睡眠障碍组年龄、起病年龄及病程均大于或长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 UPDRS 第Ⅰ、Ⅱ、Ⅲ分量表评分、HAMD 评分、HAMA 评分、FSS 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MoCA 评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在注意力、延迟记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患者 PSQI 量表评分与年龄、UPDRS 第Ⅲ分量表评分总分、运动迟缓项目评分、震颤项目评分、肌强直项目评分和姿势平衡项目评分均显著相关(P<0.01);还与 HAMD 评分、HAMA 评分和 MoCA 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与 FSS 评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PD 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年龄、运动障碍、抑郁、焦虑、疲劳、认知障碍。
作者:孙莉;高旭芳;莫丹;龚丹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车祸、高空坠落伤的频频发生,颅脑损伤成为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中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5分的危重患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短时间发生恶化、患者死亡率高、救治难度较大等特点[1,2]。目前积极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较为有效的方式,选取较早期的正确术式有助于对危重患者进行救治及降低其死亡率的作用,并应根据对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促进患者顺利恢复,预防二次颅脑损伤[3]。
作者:王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轴突受损后很难修复,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神经环路功能性的缺损。前期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受损环境的抑制性因素,而对细胞内再生相关基因的调控很少涉及。本文从低等脊椎动物促进轴突再生的分子机制谈起,总结了近年来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枢轴突损伤后再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作者:汪晶;朱青;胡波;曹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期躯干或四肢带状疱疹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HZ 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59例和联合组30例,2组均给予 HZ 的常规治疗,联合组还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 2组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病率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 PHN 发生率分别为28.8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联合组的 NR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躯干或四肢 HZ 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可降低 PHN 发生率。
作者:汤达承;胡佳佳;张雪丰;杜雯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还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2周,评价 2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P<0.05),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0.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焦虑评分(r=0.239,P<0.01)、抑郁评分(r=0.258,P<0.01)呈正相关。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能较早缓解急性脑梗死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陈东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脑组织中 IL-1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 MSC。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9只:假手术组,仅剪开皮肤;模型组,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4 h 尾静脉注射 PBS;MSC 组,制作 MCAO 模型,术后24 h 尾静脉注射移植 MSC。术后第3天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测试后取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western blot 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SC 组 mNSS 评分升高(P<0.05),脑组织蛋白 IL-10表达水平上调(P<0.05),TNF-α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尾静脉移植 MSC 治疗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移植 MSC后脑组织中 TNF-α和 IL-10水平有关。
作者:刘双凤;颜灿群;占克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 EphA 受体在海马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SD 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及全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Pulsinelli 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半定量 RT-PCR观察假手术组及缺血组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6 h、1 d、3 d、7d)EphA 受体 mRNA 含量变化的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 EphA4受体在海马的细胞定位。结果:EphA1-A8及 EphA10 RNA 在正常海马组织均有表达, EphA4受体含量多。在缺血状态下,EphA1、EphA2、EphA3、EphA6、EphA7及 EphA8的 mRNA 表达水平一过性上调,EphA4、EphA5和 EphA10的 mRNA 表达水平逐步上调;EphA4受体亦是缺血后变化显著的EphA 受体。免疫荧光双标显示 EphA4主要分布于海马 CA1-CA3区及 DG 区 NeuN 阳性锥体神经元。结论:在海马不同的 EphA 受体对缺血呈现出不同的应答模式,EphA4是海马正常条件下表达为丰富的 EphA 受体并且在缺血条件下出现为显著地表达变化。 EphA4受体主要分布于海马 CA1-CA3区以及 DG 区 NeuN阳性锥体神经元。
作者:杨锦珊;龙根;徐莉;谢敏杰;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总局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上报,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 GABAA 受体γ2亚单位在海马各区的动态表达以及氯硝西泮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致痫组15只,干预组15只,干预对照组5只。大鼠海马 CA3区注射海人酸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干预组大鼠在致痫前予以氯硝西泮灌胃。于致痫后6 h、12 h和1 d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 CA1及 CA3区 γ-氨基丁酸 A 受体γ2亚单位(GABAARγ2)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致痫组在海人酸给药后6 h、12 h 及1 d,海马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1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也下降,注射后1 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在海人酸注射后1 d CA1和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海人酸注射后6 h、12 h 及1 d,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5),CA1区于海人酸注射后1 d ,GABAARγ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1)。结论:海人酸诱导的颞叶癫痫模型中,海马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氯硝西泮可缓解颞叶癫痫导致的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
作者:戚月凤;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在组织损伤及炎性疾病的修复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 MicroRNA 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 RNA 分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机体免疫系统应答。 MSCs 中的 MicroRNA 分子可直接改变免疫调节因子分泌量,或间接作用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来改变 MSCs 的免疫调节功能。本综述对MicroRNA 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做一概述。
作者:胡洋;唐洲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烟雾病相关脑出血急性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并接受微创术联合 rt-PA 治疗的烟雾病所致脑出血患者,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出血并发症及预后。改良的 Rankin 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31~56岁(平均44岁)。5例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满意,平均达90%(84%~96%)。4例患者无出血并发症,平均随访11个月(1~22个月),3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仍有重度残疾。 1例患者出现了穿刺部位的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7 d 后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结论:微创术联合rt-PA 液化引流血肿可用于出血型烟雾病相关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能够快速清除血肿且不增加远期再出血风险,但需警惕穿刺损伤所致的再出血。
作者:梁奇明;许峰;连立飞;王刚;张逸驰;薛铮;王芙蓉;唐洲平;朱遂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