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蓉;梅美銮;张王琴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以及用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后血浆、睾丸和脑组织中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EGb治疗组三组,在EGb治疗5周后,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睾丸和脑组织中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脑组织及血浆中ET含量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睾丸组织中ET含量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EGb治疗组比较各种组织ET含量有下降倾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中ET含量增高,可能造成睾丸组织损害;EGb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大鼠血液、睾丸和脑组织中的ET含量,但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作者:黄斌伦;李旭升;陈国荣;周标;陈筱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期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及心电图检查,对38例AMI发生AVB病例,根据心电图分期,分为超急性期、演变期和恢复期三组,对AVB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程度,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7.5%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心梗起病后12小时内出现.超急性期发生AVB较演变期、恢复期发生AVB的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程度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阿托品类药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预后良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超急性期发生AVB较演变期和恢复期发生AVB的病情重,并发症多而严重,用阿托品类药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AMI合并AVB不用起搏器治疗.
作者:滕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疼痛部位大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不典型者可表现为腹痛、上肢疼痛或为牙痛[1]等.但是以颈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死罕见,现报告2例.
作者:潘海元;陈礼平;韦铁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麝香保心丸)40例和对照组(消心痛)36例,作疗效比较,疗程为8周.结果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显效率30%,总有效率70%),改善心电图表现(显效率15%,总有效率55%),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消耗量(p均<0.05);与消心痛比较虽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头痛发生率麝香保心丸组(2.5%)明显低于消心痛组(27.8%).结论麝香保心丸有良好的抗心绞痛作用,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建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50%的时间,分成A组(时间在30分钟内),B组(时间在60分钟内)和C组(时间在90分钟内).比较不同组间30天的左室收缩功能.结果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50%的时间不同,各组30天左室收缩功能存在差异,其LVEF(%)分别为A组65.4±11.2、B组57.6±10.3、C组49.9±10.1,ST段恢复时间越短,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越好(P<0.05),并随梗死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前壁MI ST段恢复时间与左室收缩功能恢复关系更密切(P<0.01),下壁MI随ST段恢复时间延长,左室收缩功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心电图监测溶栓后ST段的变化,是预测左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尤其对前壁MI有更好的预测性.
作者:高峰;钱正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l)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现就我院28例发生AMI延迟诊断的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林治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瘦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测定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瘦素,用HOMA-IR代表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HOMA-IR、瘦素均高于对照组,经性别分层后,瘦素仅在男性与胰岛素抵抗高度相关,在女性与胰岛素抵抗不相关.结论瘦素通过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发病机理中起一定的作用,且与性别高度相关.
作者:王敬民;陈菊仙;钟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989年,Martini等报道6例室性颤动生还病人时,描述了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及Vl~3ST段上抬变化[1],1992年,Brugada兄弟报道了8例心电图呈上述表现的猝死复苏生还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类型、属于心脏功能异常的临床心电综合征[2],以后病例逐渐增多,并于1999年定名为Brugada综合征[3].研究表明,美国每年大于30万的猝死者中有5%~12%死于多形性室速和室颤,其中半数以上与Brugada综合征有关[4,5].
作者:陈婉斐;童鸿;蔡海鹏;吕国菊;但秋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冠脉方法,对2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1例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采用临床观察及冠脉造影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 29例冠心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3例,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33只,其中CypherTM支架26只,TAXUS支架7只.全部病例随访3~14个月,除一例术后死亡外,无一例发现胸痛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表现.3例随访中作冠脉造影,显示DES内无再狭窄征象.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肯定,且无不良事件增加,对具有高度再狭窄可能的复杂病变,亦可获益.
作者:程典陞;王胜煌;陈晓敏;叶红华;潘伟民;王荣;居洁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B组(心功能Ⅲ级)及C组(心功能Ⅳ级),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动图,于入院后即刻、治疗7~10天后、出院前进行血浆脑钠素水平检测,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和3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1、BNP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52、P<0.001),随着心功能的好转,BNP明显下降,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与LVEDD呈正相关(r=0.651、P<0.01),当LVEDD≥60mm时,BNP,浓度迅速升高,与LVEDD<60mm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3、与LVEF呈负相关,当LVEF<40%时,BNP浓度迅速升高,与LVEF≥40%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示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支架置放术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8例(19例次)伴有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的RAS≥50%患者(动脉粥样硬化7例,大动脉炎4例,纤维肌性结构不良8例次)进行肾动脉支架置放术(PTRAS),采用门诊方式随访3~41个月(平均14.5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第2天疗效:治愈6例,改善13例次;3个月疗效:治愈6例,改善11例次,无效2例;≥12个月疗效:共12例,治愈3例,改善9例.结论 RAS≥50%者用PTRAS治疗安全、有效,对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及大动脉炎患者的疗效较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好.
作者:吴高俊;黄伟剑;林捷;张怀勤;李上共;计光;李海鹰;卢颖如;胡开宇;李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37例ACS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血CRP浓度.结果 ACS组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作者:汤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心绞痛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106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氨氯地平5mg、一日一次;治疗组:左旋氨氯地平2.5mg、一日一次,疗程8周.结果两药有明显相同且疗效稳定的抗心绞痛和降血压作用,而左旋氨氯地平副作用略低于氨氯地平.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不仅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同时可以抗心绞痛及心肌缺血.
作者:方志高;冯湘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新一代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是一种同时有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而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药物.本文通过自身前后对照,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以观察其降压效果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
作者:叶子青;郑宇;符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小量出血(10ml以内)可保守治疗,当出血量大于30ml时,一般需行手术治疗.我科采用微创清除术法,在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间,治疗脑出血患者2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蓉蓉;梅美銮;张王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高.现已确认,高血压是脑卒中独立和主要的危险因素.本文收集了189例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病例,从血压变化、血压控制、血压类型方面进行了观察,探讨其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作者:潘大津;邱伟文;叶双婴;何旭东;江瑞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东菱克栓酶、尼膜同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我们选择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临床确诊脑梗死患者42例,给予东菱克栓酶、尼膜同治疗,并与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40例进行对照,结果如下:
作者:张小平;钱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多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高血压患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健康人群明显增强[1].应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SA)作为预防血栓性疾病的一线用药,确实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ASA抗血小板作用缺乏一致性,人群中ASA抵抗发生率在8%~40%[2].本文于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来我心脑血管门诊就诊的126例患者进行ASA抵抗现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张思潮;崔明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脂康治疗合并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量效关系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5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5个剂量组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3、6个月服药反应与化验指标,同时观察各剂量组中CHD患者TC、LDL-C和TC的达标率情况.结果 (1)血脂康可显著降低合并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TC、LDL-C和TG水平并显著升高HDL-C水平.同一剂量血脂康治疗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效应逐渐增大,并多在第3个月达高峰.(2)除个别情况外,在第1、3、6个月时不同剂量组间CHD患者TC、LDL-C和TG的达标率均有显著差异,且不同时间的达标率与对数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TC、LDL-C的达标率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高,而TG的达标率则在第3个月时达到高峰后随服药时间的延长未再显著增高;(3)副反应发生率为12.10%(38/314).结论 (1)血脂康胶囊治疗脂质代谢异常疗效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不同剂量血脂康治疗后的大疗效出现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这一时段上,此时段可作为疗效判断及调整治疗的时间窗;(3)血脂康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戈;杨瑞丰;阮志敏;楚天舒;光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心脑血管疾病已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费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探索丽水社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分别于1999年5月和2003年10月在丽水城关镇社区8万人群中进行了二次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苏英;李珊;邱伟文;陈伟伟;韦铁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