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汉义;张学玲;王燕;陈相英;吉秀芹
近年来,中药治疗充血性心衰(CHF)的报道很多,且大多采用益气类方药.笔者自2002年来采用补肾法治疗CHF,并与益气活血利水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绍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乌杞乙肝颗粒具有滋养肝肾、解毒散瘀等功效,是我国著名中医肝病专家关幼波先生的临床验方.本实验主要观察乌杞乙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并且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红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自拟胃康灵治疗97例GERD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7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其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19~71岁,平均41.5岁.反流时间短者6个月,长者23年,平均6.1年.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①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反胃、胸痛、在胸骨后或剑突下部位.②胸痛排除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病病因.③食管炎形态学病变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④符合洛杉矶分级法,正常:粘膜没有破损;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临床A级以上列入观察病例,其中,A级29例,B级44例,C级14例,D级8例.
作者:王希智;王清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并与常规非透析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观察76例病例,随机按1:1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年龄42~81岁,平均67岁;对照组年龄40~82岁,平均65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的分级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韦慧琴;胡开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1998年至200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46例,并与手术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7例均符合<外科学>肠梗阻和<中医内科学>腹痛、关格诊断标准[1,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小8个月,大68岁,平均34.4岁.对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9~73岁,平均41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利刚;谭少猛;张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病人的痛苦症状之一,往往影响饮食睡眠情绪活动等,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或绝望心理,导致患者有限生命的生活质量急骤下降,西医常选用强效镇痛药,虽可立即止痛,但经长期应用很快产生成瘾和耐受,晚期使用则很难达到止痛效果,所以对癌性疼痛症状的处理将需通过综合的方法.本院研制的消瘤止痛膏采用延胡索、木香、罂粟壳、冰片、乳香等名贵中药组成,以外敷内治镇痛,临床疗效突出,为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进行以下相关实验研究.
作者:朱萱萱;王瑞平;邱召娟;张忠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中老年残疾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近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结构,造成神经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破坏、微血管损伤、线粒体功能衰竭和蛋白降解加速等,从而使细胞功能丧失.而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糖尿病血管动脉硬化、缺血、缺氧时的抗氧化作用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方水林;沈彦;钱琪;俞菊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和药物较多,但部分病人对传统药物的疗效较差、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始终难以缓解.笔者从2001年起,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3肺俞穴注射治疗哮喘中重度发作的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华;朱锦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中西医治疗不显,病情反复发作,50例中,全部在秋冬季节为治疗对象,其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13~60岁;病情短1年,长10年.
作者:邓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以加味芎芷石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炎,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门诊确诊的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炎病例,均未用滴鼻剂治疗,无其他鼻科疾病,共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小12岁,大59岁.平均年龄40.68岁,病程短半年,长6年.
作者:吕洪;石磊;徐萍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2001年1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及门诊病例9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25岁,平均病程(2.56±3.21)年;伴高血压42例,高血脂38例.随机分两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临床分型,心电图改变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
作者:管景浩;钟伟;刘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偏头痛是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头痛,发病部位常见于头部的一侧,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以中青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笔者对78例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头痛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23~64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5年.临床表现:肝郁头痛是由于内伤七情所致的头痛,常因情绪波动而诱发,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常见巅顶痛或头痛限于一侧或痛连两颞,急躁易怒,心烦,脘胁胀闷,嗳气频频,得嗳气则头痛缓解,舌红苔薄白,脉弦等.所有病例经有关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疾病.
作者:谢慧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9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小者5岁,大者63岁;病程长者6月,短者10天.所有病例均经过至少5天以上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治疗,疗效欠佳,要求中医药治疗.症候特点:咽痒即咳,呈阵发性咳嗽,甚至痉挛性咳嗽,无痰或少痰;每因遇冷空气或吸入油烟而诱发加重,饮水可暂缓;双肺呼吸音清晰或稍粗,无干湿鸣音;有30例经胸片检查肺部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
作者:胡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腺、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中医称呕血.
作者:赵镝;金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多种原发或继发的慢性疾病发展到晚期,引起肾脏排泄、分泌及调节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出现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何在疾病的早、中、晚期阻断或延缓疾病的进程,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方向.笔者采用海昆肾喜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治疗慢性肾衰病例40例,在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改善患者整体情况、延缓CRF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或对已透析患者减少透析次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岳玉桃;郭志玲;徐家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疏散外风药,简称疏风药或祛风药,即泛指具有辛散祛风作用,用于治疗风寒、风热、风湿、风疹等外风证的一类药物.如能掌握这类药物的一般性能、特殊效用、配伍规律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便可以为临床正确运用本类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赫春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3月,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0例,并与西药组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门诊和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5~55岁,平均33.2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3年2个月.心脏X线异常20例,其中,心脏轻度扩大12例,中度扩大9例,血清心肌酶谱异常15例.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均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自汗,时有胸部隐痛,下肢出现肿胀为主.
作者:邱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导师臧佩林教授早年从事中医基础研究,并一直坚持临床工作,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臧老临床长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善治疗神经症,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完整的治法.现将藏老临床辨治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宗慧梅;王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1例均为门诊患者.脑CT诊为腔隙性小灶脑梗塞.男16例,女5例均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波动为160~140/100~90mmHg),大年龄75岁,小年龄48岁.其中15例常年服用降压药,6例未系统治疗.主要临床表现:偏身麻痛、头晕乏力.
作者:查保东;查切尔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