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生;石祥恩;刘勇;唐红;李钟铭;冯兴军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四肢疲乏无力两年余,近一月前颈后部被他人用手卡住时突然意识不清,半小时后自醒,但四肢无力加重,头颈部活动受限,左面部及双手背痛温觉减退,于2003年10月17日入院.查:项强、短颈,双手背尺侧骨间肌轻度萎缩,小指、无名指不能伸直,四肢肌力Ⅳ级伴肌张力增高,键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阳性,颅颈交界处侧位X光断层提示颅底陷入,C2~C3融合.CT示环枢椎脱位,齿状突超出McGregor线14.7 mm,脱入枕大孔,环椎前弓与齿状突间距达9.3 mm.
作者:高海平;石斌;李泽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5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53例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结果和暴露范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40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扩大中颅窝硬膜外入路3例,颞下外侧入路3例,枕下-颞下联合入路3例.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18例,部分切除6例.效果良好42例,中残9例,重残和死亡各1例.结论①不同手术入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目前处理岩斜区病变较好的手术入路;②充分的术前准备、扎实的解剖基础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作者:王玉海;卢亦成;王春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手术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骨窗或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及综合治疗.结果按GOS分级评估疗效:死亡1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13例,中残15例,良好26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手术,结合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程华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邻近功能区恶性脑肿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18例邻近功能区恶性脑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15例全切,3例次全切.平均注册误差为(2.04±0.6)mm.除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偏瘫、1例发生短暂中枢性高热,经治疗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恢复好,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入路设计合理,创伤小及术中能即时观察切除范围等特点,用它切除邻近功能区的脑肿瘤能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新元;秦尚振;徐国政;龚杰;杨铭;马廉亭;胡军民;姚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头痛20 d于2004年4月15日入院.无恶心、呕吐,无外伤史.入院查体:血压120/70 mmHg,神清,语言欠流利;视乳头略显苍白,边界不清,有渗出,无明显其他阳性体征.CT检查示左侧额顶枕颅骨旁一大小约106mm×40mm×50 mm占位病变,密度不均匀,可见大小不等钙化影,CT值60~256 Hu.内缘光滑,脑实质明显受压,中线结构略向右移位,脑室略有变形,脑沟加深加宽,局部骨质略有吸收.病变内部无明显增强,周围略有增强.
作者:赵铁鹏;罗成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0~53岁,平均32岁.15例病人均因颅脑损伤入院.颞部硬膜外血肿2例,有脑疝形成,伤后1 h内入院,血肿均靠近颅底;颞叶挫裂伤、血肿13例,入院时有脑疝形成8例、CT示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cm,5例无脑疝形成、CT示中线结构移位大于0.5 cm左右.10例入院时有脑疝形成者给予急诊手术,其中8例行去骨瓣减压;另5例经加强脱水治疗,意识逐渐加深,复查CT示脑挫伤灶扩大,脑水肿加重,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 cm,有脑疝形成,给予手术清除挫伤灶,去骨瓣减压.
作者:周明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dysplastic gangliocytoma ofthe cerebellum,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十分少见,以单侧小脑皮质缓慢进展的占位性病变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否是一种原发肿瘤、畸形或是一种错构瘤性病变?尚存争论.为进一步认识本病,现结合我科1例LDD病例,就其发病情况、组织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如下综述.
作者:林欣;潘隆盛;余新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高血压脑出血66例,根据其入院时出血部位、血肿量、大脑中线移位情况、GCS计分等选择不同术式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13例,存活53例.微创术治疗组死亡率低,与常规骨瓣开颅术、锁孔术组相比相差显著(P<0.05).结论正确选择术式以及熟练操作技巧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超早期微创手术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红旗;张玉芝;赵宇;程钢;张占波;孟凡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结果 10例痊愈,20例生活自理,8例生活半自理,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结论应用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及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任宇红;李新江;王海绵;程杨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6年来经手术治疗的11例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半年随访11例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视力、视野好转8例,无变化3例.结论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经内科治疗无好转且视力明显恶化者,应尽快行手术挽救视力,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秦培韬;李栋平;邓洵鼎;封雨;王典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大、巨大型动脉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用可脱性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近端载瘤动脉治疗27例颅内大、巨大动脉瘤.结果血管内闭塞近端载瘤动脉可使动脉瘤完全闭塞,神经受压和颅内占位症状逐步改善、消失.结论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大、巨大型动脉瘤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东;万勇;陈洪;陈建良;吴中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岩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岩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小脑桥脑角区肿瘤34例,其中听神经瘤25例、脑膜瘤5例、胆脂瘤3例、星形细胞瘤1例;肿瘤向中线斜坡、岩尖、幕上生长13例,肿瘤大径2.6~8.0 cm.结果听神经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2例,脑膜瘤按改良Simposon切除分级:Ⅰ级1例,Ⅱ级4例,胆脂瘤均全切除,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听神经瘤面神经解剖保留19例,其中面肌功能7例,有效听力保留3例;其余肿瘤均能保留面肌功能及有效听力.术后无其他新发生的颅神经损伤.结论该入路通过切除部分岩骨,可充分显露小脑桥脑角区,尤其适合向斜坡、岩尖及幕上生长肿瘤的切除.
作者:廖毅超;蒋广元;梁新强;宋星智;黄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于脑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记忆、智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0例颅脑损伤和颅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奥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吡拉西坦).以MHSS计分评定神经功能缺失,以MMSE计分评定记忆与智能障碍,并比较两组的GCS计分,分析比较它们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安全性.结果奥拉西坦对NIHSS和MMSE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吡拉西坦,对GCS的改善二者没有明显差异.两组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均可以改善脑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但前者优于后者,对改善GCS二者相当,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凯;侯颖智;张建国;李京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并脑组织表面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 2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及脑组织表面颞肌贴敷术进行治疗,同期22例患者行内科治疗,并比较其效果.结果在中线回复、患者死亡率、痊愈率三方面,手术治疗组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但病残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可降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志坚;蒋健;王嵘;赵寅涛;倪红斌;梁维邦;季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全切除,术后16例恢复良好,4例预后较差,1例死亡.结论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神经导航对手术切口、入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祝斐;骆纯;朱炯明;雷万生;吴明;金卫星;黄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壳聚糖作为颅内局部缓释化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颅内注入50μl壳聚糖混悬液或生理盐水,术后3 d、7 d、14 d和30 d采样,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含量,并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两组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组织学上除实验组局部有轻度异物有反应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壳聚糖对脑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可用作颅内局部缓释化疗的载体.
作者:马金阳;黄书岚;何文;徐海涛;刘仁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报告96例鞍区肿瘤采用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体会.介绍该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以提高手术技巧,预防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至1999年间本科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96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鞍区肿瘤,其中全切除51例,次全切除39例,仅作病检切除6例.病检证实,垂体肿瘤92例,其中泌乳素腺瘤79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混合性腺瘤6例,无功能腺瘤3例;颅咽管瘤2例;脑膜瘤1例;鼻咽癌1例.好转89例,无变化7例,无恶化死亡.本组病人亦未出现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所需手术设备相对简单,适用于沿身体纵轴位发展的鞍区肿瘤,特别适用于垂体微腺瘤和向下发展突入蝶窦的肿瘤治疗.
作者:鲍文公;薛德麟;胡文安;杨正明;雷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骨水泥注入犬硬脊膜外腔后可能造成的脊髓损伤,更好地防止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12只犬中1.5~2 ml的骨水泥被注入硬脊膜外腔.实验组在注入骨水泥后2 h内行去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评定脊髓神经功能,48 h后取犬的脊髓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骨水泥注入硬脊膜外腔可引起明显的脊髓挫伤表现,及时减压后可降低脊髓受损程度.结论临床应用椎体成形术时需要防止骨水泥漏入椎管内,一旦引起脊髓功能障碍,应及时手术去椎板减压.
作者:姚国杰;马廉亭;程华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讨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1例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是该类肿瘤的主要表现,82%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RI可良好显示肿瘤生长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手术全切除4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仅1例术后视力恶化,无死亡病例,总体恢复良好.结论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有其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应该作为该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漆松涛;陈状;方陆雄;潘军;郑大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性麻痹,在老年人群中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徐缓.该病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晚期因为限制了病人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常死于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解决PD这一世纪顽症成为了各国学者必须面对的任务,而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出类似人类PD的症状对解决这项任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各国学者在PD实验动物模型制作方面所做的工作作一综述.
作者:张元鹏;李新钢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