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杨雷霆;朱贤立;黄玮;肖绍文

关键词: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解剖, 显微外科技术, 颅咽管瘤, 动脉瘤
摘要: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终板、垂体柄、结节漏斗区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动脉瘤和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实验性脑创伤挫伤灶内皮屏障抗原和Ⅳ型水通道蛋白免疫反应性的动态改变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创伤中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修复以及与位于星形细胞足突的Ⅳ型水通道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入对照组,伤后1 h组,4 h组,1 d组,3 d组,6 d组和11d组.在大鼠重度冲击加速性伤模型中,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创伤灶中内皮屏障抗原(EBA)和Ⅳ型水通道蛋白(AQP4)免疫反应性在不同时点的动态改变.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挫伤病灶免疫反应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血脑屏障损伤的皮质挫伤灶,伤后1 d AQP4和EBA免疫反应性明显消失,AQP4阴性反应区面积明显大于EBA阴性反应区(P<0.05).伤后3 d,EBA表达重新出现.伤后6 d,EBA表达延伸至挫伤中心区,AQP4表达始见于边缘.伤后11d,二者免疫反应性基本恢复.结论挫伤灶血管源性水肿形成同时伴有内皮屏障功能和星形细胞足突水通道的改变.同一创伤强度下,星形细胞足突AQP4损伤范围较内皮EBA大,恢复较慢.

    作者:柯昌庶;潘伟生;吴浩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

    近20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影像学及内分泌检测进步,垂体腺瘤诊疗水平获得较大的提高.我院自1986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垂体腺瘤185例,其中大型及巨型垂体腺瘤共120例.现将其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石磊;王连元;姚兴发;卢明;彭立辉;张彭;陈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3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3例.男39例,女4例,年龄4~76岁.其中多发血肿28例;血肿量5ml以下7例,5~10ml 11例,11~15ml9例,16~20ml 16例;单侧瞳孔散大14例,双侧瞳孔扩大5例.

    作者:相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分阶段控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

    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分阶段控温治疗35例重型颅脑损伤,与前期常规亚低温治疗比较有许多优点,介绍如下.

    作者:陈汉民;廖圣芳;张银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

    我科自1990年至2001年共收治听神经瘤84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明;刘树山;谢红雯;王长春;沙成;菅风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手术难度大,关键是上矢状窦的重建及皮层静脉的处理.从1991年2月至2001年1月我们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31例,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勇;李德康;罗维明;杨晓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并发重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6例大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病人,首先给予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待血糖降至10mmol/L左右时手术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常规放疗,DT:50Gy.结果本组6例病人术后胰岛素所需剂量即明显下降,其中5例获随访0.6~6年,平均随访时间4.5年,均已恢复正常工作,停用任何降糖药物,血糖尿糖复查正常.结论对大型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的病人,积极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孙伟建;段炼;杨伟中;张保民;刘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NF-kB与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多显性核转录因子,属Rel基因家族.在肿瘤细胞中其具有调控多种基因转录表达的能力,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的关系密切,还能调控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免疫活性,是研究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文仅就NF-kB与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万忠;夏玉军;孟庆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后自体骨瓣钛连接片固定治疗颅骨缺损

    我科从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成形骨瓣开颅后,将骨瓣包埋于左下腹壁,择期行自体骨瓣采用钛连接片固定于骨窗治疗颅骨缺损113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富文;褚荣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附3例报告)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内血肿,自1981年Hirsh等[1]首先报道这类血肿以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CEICH发病缓慢,临床上常误诊为脑肿瘤.近年来我们收治3例CEICH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陈世文;周晓平;胡小吾;袁绍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手术26例,拒绝手术2例.血管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2例.术后症状好转19例,无变化5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及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血管瘤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单永治;凌锋;李萌;何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阻塞时侧支静脉通路的意义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SSS)阻塞时其侧支静脉通路的建立情况,确定其在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总结归纳8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行MRA及DSA检查时的静脉系表现.结果27例发生SSS完全阻塞,59例部分阻塞.18例在阻塞的SSS周围出现了由表浅皮层静脉所形成的侧支静脉环;通过表浅皮层静脉与蝶顶窦及小脑幕静脉系建立端-端吻合的16例;通过与Troland或Labbe静脉建立吻合的14例;通过大脑镰与下矢状窦吻合的9例;通过脑膜静脉并经板障静脉引流到颈外静脉系的17例;混合型12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SSS阻塞时,肿瘤周围存在广泛侧支静脉通路,术中应注意保护.脑DSA及MRA检查对术前了解SSS通畅性及侧支静脉通路建立有帮助.

    作者:陈劲草;雷霆;陈坚;孟晓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创锥颅CO2置换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我院从1998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微创单孔锥颅冲洗,CO2置换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H)76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选静;陈立珂;林栋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钙化1例报告

    1病例资料男性,70岁.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头痛4 h入院.无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否认外伤史.查体:神志清楚,双侧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CT示右颞顶部梭形混杂密度影,多处环形液性暗区;血肿厚处4.0 cm;包膜密度明显增高.诊断:右颞顶部慢性硬膜外血肿伴钙化.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作者:宋洋;江小伟;崔益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病人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中引起重度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年住院病人出现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10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特点.结果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补盐后症状加重,浮肿,多伴有喘息性呼吸困难.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有高龄、出现晚、与其他并发症有互为因果关系的特点,限水是有效治疗的措施.

    作者:陈洪;陈建良;吴耀晨;吕文;左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模具颅骨成型技术的临床应用

    因颅脑外伤、脑出血行开颅去骨瓣术后,以自体骨瓣为模板,医用石膏制成模具保存,于颅骨成型手术前应用TJ骨粘固剂(骨水泥)压制成型,术中直接植入,以达原颅骨形状,实现医学整形美容目的.我院临床应用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江;张弘;李振举;郝志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是提高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关键之一.本文总结分析我院对195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59例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杨开勇;毛伯镛;游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症颅底骨折的手术处理

    少数颅底骨折严重,常因大量出血和脑脊液漏等需手术处理.作者曾处理9例,现讨论有关手术技术.

    作者:王守森;黄聪曦;吴伟东;荆俊杰;王如密;张小军;陈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发生于腰段脊柱的尤文氏肉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双膝髋关节疼痛渐进性加重3月余,夜间疼痛较重,入院前20 d出现两下肢疼痛,伴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查体:跛形步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肢体无明显感觉减退区,右下肢肌力Ⅲ~Ⅳ级,左下肢Ⅴ级,L2棘突压痛,右侧腱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腰穿脑脊液压力140mmH2O,奎根实验压颈阳性,潘氏实验阳性,蛋白2608.4 mmol/L,细胞数正常.

    作者:马玉龙;刘家传;胡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嵌顿性脑疝的临床观察

    我科2001年1月到2002年12月,采用去大骨瓣减压同时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的联合减压方法治疗特重型颅脑伤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翱;王有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