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附3例报告)

陈世文;周晓平;胡小吾;袁绍纪

关键词: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 诊断, 治疗
摘要: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内血肿,自1981年Hirsh等[1]首先报道这类血肿以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CEICH发病缓慢,临床上常误诊为脑肿瘤.近年来我们收治3例CEICH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病人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中引起重度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年住院病人出现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10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特点.结果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补盐后症状加重,浮肿,多伴有喘息性呼吸困难.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有高龄、出现晚、与其他并发症有互为因果关系的特点,限水是有效治疗的措施.

    作者:陈洪;陈建良;吴耀晨;吕文;左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症颅底骨折的手术处理

    少数颅底骨折严重,常因大量出血和脑脊液漏等需手术处理.作者曾处理9例,现讨论有关手术技术.

    作者:王守森;黄聪曦;吴伟东;荆俊杰;王如密;张小军;陈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后CNTF、CNTFRα的蛋白表达及MBP含量变化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otrophic factor,CNTF)在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年龄组大鼠采用损伤后外周神经小室再生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坐骨神经中MBP含量,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NTF及CNTFRα在坐骨神经和脊髓中的表达.结果各年龄组伤前脊髓中有CNTFRα表达,CNTF较少表达;周围神经中CNTF主要分布在雪旺氏细胞(SCs)中,CNTFRα极少表达.各年龄组伤后损伤侧脊髓CNTF、CNTFRα,伤侧神经CNTFRα表达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0.01),4周达高峰;伤侧近、远端神经中CNTF伤后1d~1周表达较伤前减低(P<0.05),2周后开始升高,4周达高峰.其中幼年变化大,成年次之,老年弱.MBP的变化与神经CNTF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且远端高于近端.结论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大鼠神经、脊髓CNTF及CNTFRα表达的变化与神经再生髓鞘化的进程密切相关,不同年龄大鼠对CNTF的依赖性不同,MBP的变化与CNTF具有相关性.

    作者:卓豫;李陶;王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模具颅骨成型技术的临床应用

    因颅脑外伤、脑出血行开颅去骨瓣术后,以自体骨瓣为模板,医用石膏制成模具保存,于颅骨成型手术前应用TJ骨粘固剂(骨水泥)压制成型,术中直接植入,以达原颅骨形状,实现医学整形美容目的.我院临床应用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江;张弘;李振举;郝志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手术26例,拒绝手术2例.血管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2例.术后症状好转19例,无变化5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及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血管瘤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单永治;凌锋;李萌;何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并发重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6例大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病人,首先给予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待血糖降至10mmol/L左右时手术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常规放疗,DT:50Gy.结果本组6例病人术后胰岛素所需剂量即明显下降,其中5例获随访0.6~6年,平均随访时间4.5年,均已恢复正常工作,停用任何降糖药物,血糖尿糖复查正常.结论对大型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的病人,积极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孙伟建;段炼;杨伟中;张保民;刘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6~95岁,平均(60.3±5.1)岁;开颅手术组(开颅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7±5.3)岁;内科治疗组(保守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2~83岁,平均(62.1±5.8)岁.

    作者:黄波;陈冬妹;高添喜;伍爱平;刘勇;雷飞跃;张雪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我院1994年以来,应用透明脑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家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附106例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儿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结果恢复良好41例,轻残20例,中残9例,重残12例,死亡24例.结论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配以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祝斐;朱炯明;林俊明;雷万生;吴明;金卫星;黄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发生于腰段脊柱的尤文氏肉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双膝髋关节疼痛渐进性加重3月余,夜间疼痛较重,入院前20 d出现两下肢疼痛,伴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查体:跛形步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肢体无明显感觉减退区,右下肢肌力Ⅲ~Ⅳ级,左下肢Ⅴ级,L2棘突压痛,右侧腱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腰穿脑脊液压力140mmH2O,奎根实验压颈阳性,潘氏实验阳性,蛋白2608.4 mmol/L,细胞数正常.

    作者:马玉龙;刘家传;胡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73例

    目的介绍应用锁孔开颅手术技术73例的体会,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73例颅内病变患者,包括垂体腺瘤31例,颅咽管瘤7例,听神经瘤1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3例,桥小脑角脑膜瘤2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三叉神经痛2例,颞极蛛网膜囊肿2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采用眶上锁孔开颅38例,乳突后锁孔开颅19例,翼点锁孔入路5例,颞部锁孔入路11例.结果55例肿瘤病变全部或次全切除46例,大部切除9例;3例动脉瘤夹闭顺利;其他病例均达到手术目的.1例因牵拉致额底挫伤,但无临床症状.1例听神经瘤术后术野出血,经再次手术治愈.没有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锁孔手术技术以创伤小为其优点.深部病变更能体现锁孔手术的优越性,特别是蝶鞍和桥小脑角区病变.有选择性的应用锁孔开颅技术,效果优于常规开颅.

    作者: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张青松;徐廷伟;陈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鼠实验性脑创伤挫伤灶内皮屏障抗原和Ⅳ型水通道蛋白免疫反应性的动态改变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创伤中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修复以及与位于星形细胞足突的Ⅳ型水通道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入对照组,伤后1 h组,4 h组,1 d组,3 d组,6 d组和11d组.在大鼠重度冲击加速性伤模型中,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创伤灶中内皮屏障抗原(EBA)和Ⅳ型水通道蛋白(AQP4)免疫反应性在不同时点的动态改变.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挫伤病灶免疫反应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血脑屏障损伤的皮质挫伤灶,伤后1 d AQP4和EBA免疫反应性明显消失,AQP4阴性反应区面积明显大于EBA阴性反应区(P<0.05).伤后3 d,EBA表达重新出现.伤后6 d,EBA表达延伸至挫伤中心区,AQP4表达始见于边缘.伤后11d,二者免疫反应性基本恢复.结论挫伤灶血管源性水肿形成同时伴有内皮屏障功能和星形细胞足突水通道的改变.同一创伤强度下,星形细胞足突AQP4损伤范围较内皮EBA大,恢复较慢.

    作者:柯昌庶;潘伟生;吴浩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

    近20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影像学及内分泌检测进步,垂体腺瘤诊疗水平获得较大的提高.我院自1986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垂体腺瘤185例,其中大型及巨型垂体腺瘤共120例.现将其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石磊;王连元;姚兴发;卢明;彭立辉;张彭;陈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终板、垂体柄、结节漏斗区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动脉瘤和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作者:杨雷霆;朱贤立;黄玮;肖绍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手术难度大,关键是上矢状窦的重建及皮层静脉的处理.从1991年2月至2001年1月我们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31例,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勇;李德康;罗维明;杨晓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3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3例.男39例,女4例,年龄4~76岁.其中多发血肿28例;血肿量5ml以下7例,5~10ml 11例,11~15ml9例,16~20ml 16例;单侧瞳孔散大14例,双侧瞳孔扩大5例.

    作者:相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硬膜外血肿机化2例报告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11岁.因头部撞伤,头痛、头晕1 h入院.伤后昏迷10余分钟,醒后对受伤经过记叙不清,呕吐一次.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左颞顶有一5 cm×4 cm头皮血肿,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正常,耳鼻无流血,颈软,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颅脑CT提示左顶骨线形骨折,左颞顶紧贴颅骨内板处见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有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居中.

    作者:韩怀忠;曹学成;孙桂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核性脑膜炎致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机体抵抗力减低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蛛网膜下腔渗出液的积聚和粘连常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而产生脑室扩大及脑积水.我科收治5例梗阻性脑积水(病理切片证实)通过手术治疗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其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杨淑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颧弓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中窝脑膜瘤(附23例报告)

    现将我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3例颅中窝脑膜瘤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蓝胜勇;陈秀权;钟书;农著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星形细胞瘤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与病人的预后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用HSP 70单克隆抗体对61例随访资料完整的人脑星形细胞瘤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①39例(63.93%)HSP 70阳性表达,并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HSP 70阳性表达率升高;低恶度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HSP 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8%(12/29)、77.78%(14/18)、92.86%(13/14),其差别有显著性(P<0.05),表明HSP 70阳性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②HSP 70阴性表达的病人的总体生存期长于HSP 70阳性表达者,二者差异有显著性(R<0.05).结论HSP 70的阳性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不良预后相关,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性标志物,HSP 70对星形细胞瘤病人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蔡晓东;毛伯镛;丁建军;李维平;陈耕野;肖邦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