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永治;凌锋;李萌;何川
我科从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成形骨瓣开颅后,将骨瓣包埋于左下腹壁,择期行自体骨瓣采用钛连接片固定于骨窗治疗颅骨缺损113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富文;褚荣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颧弓翼点入路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颞叶癫痫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4~48岁(平均21.3岁).病程1~20年(平均8.4年).临床表现强直-阵挛性发作20例,失神发作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和EEG检查,还有4例患者行了脑磁图检查.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口,下端达颧弓下,游离出颧弓2 cm后用线锯锯下,将前海马和杏仁核基底外侧分块取出,并将海马旁回及钩回逐步吸除,术毕颧弓复位生物胶固定.结果26例患者中,除3例术后出现颧弓处皮肤肿胀、疼痛外,其余23例患者恢复良好.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发现20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4例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1例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效果较差1例.手术总有效率96.1%(25/26),优良率92.2%(24/26).结论经颧弓翼点入路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王焕明;朱丹;李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伤性侧裂区脑挫裂伤伴薄层硬脑膜下血肿诊治有其特殊性.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我科共收治20例此类患者,现就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蔡风景;陈峻严;徐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2年以来,将我科收治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 injury,DAI)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保东;袁先厚;陈卫国;江普查;方胜;裴永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垂体泌乳素(PRL)腺瘤占垂体肿瘤的40%~60%,是引起高PRL血症的常见原因.生育期女性多表现为少经或闭经、不育和溢乳.男性和绝经期女性多为垂体占位表现(头痛、视力障碍和垂体功能减退).PRL腺瘤绝大多数为微腺瘤,其中90%微腺瘤患者为女性,而PRL大腺瘤患者中60%为男性.血清PRL水平在大腺瘤病人常高于200μg/L,但在微腺瘤病人可能仅中度增高.
作者:初明;胡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双膝髋关节疼痛渐进性加重3月余,夜间疼痛较重,入院前20 d出现两下肢疼痛,伴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查体:跛形步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肢体无明显感觉减退区,右下肢肌力Ⅲ~Ⅳ级,左下肢Ⅴ级,L2棘突压痛,右侧腱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腰穿脑脊液压力140mmH2O,奎根实验压颈阳性,潘氏实验阳性,蛋白2608.4 mmol/L,细胞数正常.
作者:马玉龙;刘家传;胡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中引起重度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年住院病人出现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10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特点.结果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补盐后症状加重,浮肿,多伴有喘息性呼吸困难.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有高龄、出现晚、与其他并发症有互为因果关系的特点,限水是有效治疗的措施.
作者:陈洪;陈建良;吴耀晨;吕文;左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为探讨颅脑损伤伴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将我院1993年以来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伴ARDS救治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徐延森;李红;程新富;罗晓明;谭宗德;李平;秦晓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6~95岁,平均(60.3±5.1)岁;开颅手术组(开颅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7±5.3)岁;内科治疗组(保守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2~83岁,平均(62.1±5.8)岁.
作者:黄波;陈冬妹;高添喜;伍爱平;刘勇;雷飞跃;张雪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手术难度大,关键是上矢状窦的重建及皮层静脉的处理.从1991年2月至2001年1月我们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31例,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勇;李德康;罗维明;杨晓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应用锁孔开颅手术技术73例的体会,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73例颅内病变患者,包括垂体腺瘤31例,颅咽管瘤7例,听神经瘤1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3例,桥小脑角脑膜瘤2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三叉神经痛2例,颞极蛛网膜囊肿2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采用眶上锁孔开颅38例,乳突后锁孔开颅19例,翼点锁孔入路5例,颞部锁孔入路11例.结果55例肿瘤病变全部或次全切除46例,大部切除9例;3例动脉瘤夹闭顺利;其他病例均达到手术目的.1例因牵拉致额底挫伤,但无临床症状.1例听神经瘤术后术野出血,经再次手术治愈.没有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锁孔手术技术以创伤小为其优点.深部病变更能体现锁孔手术的优越性,特别是蝶鞍和桥小脑角区病变.有选择性的应用锁孔开颅技术,效果优于常规开颅.
作者: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张青松;徐廷伟;陈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男性,70岁.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头痛4 h入院.无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否认外伤史.查体:神志清楚,双侧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CT示右颞顶部梭形混杂密度影,多处环形液性暗区;血肿厚处4.0 cm;包膜密度明显增高.诊断:右颞顶部慢性硬膜外血肿伴钙化.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作者:宋洋;江小伟;崔益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婴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EDH)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好.我院自1996年至2001年手术治疗该病10例,结果良好.
作者:霍锡元;王玉亭;杨正德;邹振环;刘兴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手术26例,拒绝手术2例.血管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2例.术后症状好转19例,无变化5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及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血管瘤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单永治;凌锋;李萌;何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SSS)阻塞时其侧支静脉通路的建立情况,确定其在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总结归纳8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行MRA及DSA检查时的静脉系表现.结果27例发生SSS完全阻塞,59例部分阻塞.18例在阻塞的SSS周围出现了由表浅皮层静脉所形成的侧支静脉环;通过表浅皮层静脉与蝶顶窦及小脑幕静脉系建立端-端吻合的16例;通过与Troland或Labbe静脉建立吻合的14例;通过大脑镰与下矢状窦吻合的9例;通过脑膜静脉并经板障静脉引流到颈外静脉系的17例;混合型12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SSS阻塞时,肿瘤周围存在广泛侧支静脉通路,术中应注意保护.脑DSA及MRA检查对术前了解SSS通畅性及侧支静脉通路建立有帮助.
作者:陈劲草;雷霆;陈坚;孟晓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例1,女性,28岁.因左眼睑下垂伴左限肿痛、视力下降2年,左面部麻木、前额胀痛1年,吞咽呛咳、声音嘶哑、走路不稳5个月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左眼外展麻痹、失明、瞳孔散大,左面部痛觉消失,咽反射迟钝,共济运动障碍.CT显示,左中后颅底肿瘤,大小约8 cm×6 cm×3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强化明显,中颅底骨质破坏,诊断为左中后颅底脑膜瘤.术中见肿瘤骑跨于岩骨尖,前部抵蝶骨嵴,后部达幕下,与颅底硬脑膜及天幕游离缘紧密粘连,大部分位于硬膜内,少部分位于硬膜外.行肿瘤大部切除,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耳鼻喉科会诊未发现鼻咽部病变.术后辅以放射治疗,3个月后复查CT,肿瘤消失,耳鼻喉科检查无异常发现,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
作者:漆建;余定庸;唐文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加,老年人颅脑损伤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268例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郭俭;高述礼;祝宏春;申存瑛;彭均;赵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1994年以来,应用透明脑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家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多显性核转录因子,属Rel基因家族.在肿瘤细胞中其具有调控多种基因转录表达的能力,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的关系密切,还能调控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免疫活性,是研究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文仅就NF-kB与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万忠;夏玉军;孟庆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一种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技术.方法对近期所收的12例鞍区占位的病人采用经眉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变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对病人面容保护效果好.结论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切口小,骨窗小,术时短,无需输血,病人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林洪;岑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