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东;毛伯镛;丁建军;李维平;陈耕野;肖邦良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并发重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6例大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病人,首先给予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待血糖降至10mmol/L左右时手术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常规放疗,DT:50Gy.结果本组6例病人术后胰岛素所需剂量即明显下降,其中5例获随访0.6~6年,平均随访时间4.5年,均已恢复正常工作,停用任何降糖药物,血糖尿糖复查正常.结论对大型生长激素腺瘤合并重型糖尿病的病人,积极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孙伟建;段炼;杨伟中;张保民;刘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1994年以来,应用透明脑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家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双膝髋关节疼痛渐进性加重3月余,夜间疼痛较重,入院前20 d出现两下肢疼痛,伴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查体:跛形步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肢体无明显感觉减退区,右下肢肌力Ⅲ~Ⅳ级,左下肢Ⅴ级,L2棘突压痛,右侧腱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腰穿脑脊液压力140mmH2O,奎根实验压颈阳性,潘氏实验阳性,蛋白2608.4 mmol/L,细胞数正常.
作者:马玉龙;刘家传;胡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内血肿,自1981年Hirsh等[1]首先报道这类血肿以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CEICH发病缓慢,临床上常误诊为脑肿瘤.近年来我们收治3例CEICH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陈世文;周晓平;胡小吾;袁绍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从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成形骨瓣开颅后,将骨瓣包埋于左下腹壁,择期行自体骨瓣采用钛连接片固定于骨窗治疗颅骨缺损113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富文;褚荣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现将我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3例颅中窝脑膜瘤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蓝胜勇;陈秀权;钟书;农著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相关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方法根据高分辨诊断影像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经由头皮小切口,作直径约2 cm的骨窗开颅,在充分释放脑脊液令脑组织自动回缩后,从脑外间隙抵达深部病变;通过有序地解剖相关神经、血管间隙的蛛网膜下腔,作无创伤通道,完成对病变的显露.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治疗了颅内深部病变51例.结果本组51例颅内深部病变,经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较常规显微手术入路更为微创、精细、准确、安全,是一种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神经外科微创显微手术新技术.
作者:曹作为;史克珊;金虎;陈焕雄;陈晓东;林鹏;颜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终板、垂体柄、结节漏斗区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动脉瘤和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作者:杨雷霆;朱贤立;黄玮;肖绍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一种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技术.方法对近期所收的12例鞍区占位的病人采用经眉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变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对病人面容保护效果好.结论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切口小,骨窗小,术时短,无需输血,病人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林洪;岑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中引起重度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年住院病人出现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10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特点.结果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补盐后症状加重,浮肿,多伴有喘息性呼吸困难.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人有高龄、出现晚、与其他并发症有互为因果关系的特点,限水是有效治疗的措施.
作者:陈洪;陈建良;吴耀晨;吕文;左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因颅脑外伤、脑出血行开颅去骨瓣术后,以自体骨瓣为模板,医用石膏制成模具保存,于颅骨成型手术前应用TJ骨粘固剂(骨水泥)压制成型,术中直接植入,以达原颅骨形状,实现医学整形美容目的.我院临床应用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江;张弘;李振举;郝志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婴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EDH)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好.我院自1996年至2001年手术治疗该病10例,结果良好.
作者:霍锡元;王玉亭;杨正德;邹振环;刘兴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儿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结果恢复良好41例,轻残20例,中残9例,重残12例,死亡24例.结论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配以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祝斐;朱炯明;林俊明;雷万生;吴明;金卫星;黄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手术26例,拒绝手术2例.血管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2例.术后症状好转19例,无变化5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及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血管瘤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单永治;凌锋;李萌;何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手术难度大,关键是上矢状窦的重建及皮层静脉的处理.从1991年2月至2001年1月我们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31例,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勇;李德康;罗维明;杨晓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SSS)阻塞时其侧支静脉通路的建立情况,确定其在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总结归纳8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行MRA及DSA检查时的静脉系表现.结果27例发生SSS完全阻塞,59例部分阻塞.18例在阻塞的SSS周围出现了由表浅皮层静脉所形成的侧支静脉环;通过表浅皮层静脉与蝶顶窦及小脑幕静脉系建立端-端吻合的16例;通过与Troland或Labbe静脉建立吻合的14例;通过大脑镰与下矢状窦吻合的9例;通过脑膜静脉并经板障静脉引流到颈外静脉系的17例;混合型12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SSS阻塞时,肿瘤周围存在广泛侧支静脉通路,术中应注意保护.脑DSA及MRA检查对术前了解SSS通畅性及侧支静脉通路建立有帮助.
作者:陈劲草;雷霆;陈坚;孟晓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男性,70岁.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头痛4 h入院.无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否认外伤史.查体:神志清楚,双侧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CT示右颞顶部梭形混杂密度影,多处环形液性暗区;血肿厚处4.0 cm;包膜密度明显增高.诊断:右颞顶部慢性硬膜外血肿伴钙化.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作者:宋洋;江小伟;崔益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2年以来,将我科收治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 injury,DAI)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保东;袁先厚;陈卫国;江普查;方胜;裴永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例1,女性,28岁.因左眼睑下垂伴左限肿痛、视力下降2年,左面部麻木、前额胀痛1年,吞咽呛咳、声音嘶哑、走路不稳5个月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左眼外展麻痹、失明、瞳孔散大,左面部痛觉消失,咽反射迟钝,共济运动障碍.CT显示,左中后颅底肿瘤,大小约8 cm×6 cm×3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强化明显,中颅底骨质破坏,诊断为左中后颅底脑膜瘤.术中见肿瘤骑跨于岩骨尖,前部抵蝶骨嵴,后部达幕下,与颅底硬脑膜及天幕游离缘紧密粘连,大部分位于硬膜内,少部分位于硬膜外.行肿瘤大部切除,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耳鼻喉科会诊未发现鼻咽部病变.术后辅以放射治疗,3个月后复查CT,肿瘤消失,耳鼻喉科检查无异常发现,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
作者:漆建;余定庸;唐文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经蝶窦手术治疗.方法12例垂体脓肿的术前症状依次为尿崩症、头痛、垂体功能低下和视功能障碍.MRI显示垂体类圆形肿物.均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脓肿,反复冲洗和放置引流.结果随诊1~10年,头痛缓解为71%(5/7),视功能改善80%(4/5),尿崩症缓解63%(5/8),垂体功能低下改善50%(3/6).结论当MRI显示垂体肿物的病人出现严重的尿崩症和垂体功能低下时,应考虑到垂体脓肿.怀疑为垂体脓肿者应及时经蝶窦术清除脓肿和引流.
作者:杨义;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马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