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GF-β1和bFGF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

黄乔春;陈谦学;郑虎;阮航;邵步云;叶应湖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分布,加深对它们在胶质瘤恶性转化中作用的认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35例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TGF-β1和bFGF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检测,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和bFGF在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中表达较多,在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中表达较少,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结论TGF-β1和bFGF的协同作用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的病因分析(附4例报告)

    1病例资料病例1.男,24岁.车祸伤,右颞枕部着地,伤后4 h入院时,GCS评分8分,瞳孔右侧>左侧,光反射迟钝.急诊头颅CT示双侧颞叶挫裂伤,右侧脑内血肿40ml,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1cm.急诊行右侧大脑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术后病人神志清楚,瞳孔等大,左侧肌力2级,右侧肌力正常.术后3d病人出现意识模糊,瞳孔左侧>右侧,右侧肌力2级.复查CT示左侧额顶叶6.3 cm×7.0 cm不规则低密度灶.又急诊行左侧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尼膜同、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一个月后病人神志清,言语欠流利,左侧肌力2级,右侧肌力4级,复查CT梗塞灶面积为3.4 cm×4.1 cm,出院.

    作者:樊立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室外引流在脑室铸型治疗中应用的探讨

    脑室铸型病情重,进展快,治疗的时间和手段都非常有限,传统治疗的死亡率高达75%~100%[1].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的27例脑室铸型病例,经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俞苏寰;郭国炳;袁先厚;曹长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例,对其进行临床分类.结果根据感染时间,将分流术后感染分为早期感染(<1月)及晚期感染(>1月).本组前者6例,后者7例.早期感染一般与手术有关,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晚期感染则与患者抵抗力、皮肤溃破分流管外漏及腹腔逆行感染等有关,致病菌多见大肠杆菌.所有病例均予以大剂量抗菌素治疗,10例拔除引流管,7例每日行腰穿排放脑脊液及鞘内注入稀释抗菌素,3例重度脑室感染者行脑室内双腔套管持续冲洗引流.12例感染控制满意,1例死亡.结论该临床分类有助于提高对分流术后感染的认识,改善诊治效果.分流术后感染重在预防,早期感染与晚期感染的致病原因和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杜浩;秦尚振;马廉亭;潘力;李爱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

    随着120急救工作的广泛开展,使得院前急救成为可能.现将我院1993年10月~2001年10月经120急救中心转送的重型颅脑损伤1268例院前救治的重点及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续继军;李永涛;赵守华;魏征华;刘涛;孟祥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冠状切口进路24例,单侧额下进路12例;肿瘤全切除34例,分期全切除2例;死亡1例.术前原视力下降的19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原有精神障碍的9例,术后6例逐渐好转,3例精神障碍程度减轻.25例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有3例在术后3年、5年、7年复发.结论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嗅沟脑膜瘤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应湖;陈治标;刘仁忠;陈谦学;王国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脑挫裂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SD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设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技术对各组动物挫伤灶旁和海马结构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脑外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发生在伤后24 h达到高峰,高压氧治疗组在伤后24 h和48 h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减少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很可能是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作者:朱志安;陈鑫;张红;邱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颈总动脉灌注盐酸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初步观察

    盐酸纳络酮作为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已被许多学者关注,并有大量的临床病例总结.我们在常规静脉用药的基础上将其颈总动脉灌注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富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次性手套在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本科自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共23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患者在鼻腔填塞时应用了一次性手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杨继金;葛玲侠;周明生;吴桂华;李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后,常常不能自主排痰,气管切开有利于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措施.

    作者:周迎春;赵洪洋;林宁;张方成;林洪;林敏华;赵沃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颅骨修补和脑胶质瘤切除术后继发脑膜瘤2例

    1临床资科例1,男,40岁.1974年因头部坠落伤致右颞顶部开放性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当时清除碎骨片,半年后用有机玻璃行颅骨修补术.术后病人无特殊不适.1998年4月,病人因感左下肢乏力,作头部CT诊断右颞顶部脑膜瘤.遂入院手术,术中取除4 cm×5 cm椭园形有机玻璃板一块,形态完整,肿瘤位于有机玻璃板下方,球形,直径约3 cm,界线清楚,肉眼全切.病检报告:合体型脑膜瘤.

    作者:柴平锋;胡世宝;张加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

    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大部分经过保守治疗可以停止,部分需手术修补治疗.我院从1993年6月至2003年8月手术修补治疗创伤性脑脊液鼻漏18例,随访14例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铭;刘平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25IUdR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AgNOR和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5-[125I]-2′-脱氧尿苷(125IUdR)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嗜银核仁组织原区蛋白(AgNOR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胶质瘤Wistar大鼠模型,合成125IUdR和127IUdR后于肿瘤原位局部注射,5日后处死动物取标本分别行AgNOR染色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AgNOR颗粒数目、面积和PCNA标记指数.结果125IUdR治疗组C6胶质瘤细胞的AgNOR颗粒计数和面积、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1.70±0.42)个/细胞,(4.32±1.38)μm2/细胞,(36.87±14.51)%;对照组分别为(2.50±0.37)个/细胞,(7.01±1.97)μm2/细胞,(52.24±10.86)%,两组相比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125IUdR可掺入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中,选择性的杀伤S期的肿瘤细胞,显著的抑制C6胶质瘤细胞中AgNOR和PCNA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刘晓东;游潮;吴波;蔡博文;张敏;李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病情速变的重型小儿硬膜外血肿5例临床分析

    5年来我院收治的小儿颅脑损伤的病人,其中有5例病情变化迅速,预后反差极大,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打击伤1例.

    作者:刘万明;杨宜洲;全中平;王少波;周波;钟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颅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2年前发现额部正中皮下包块,逐渐长大,6个月前在外院行包块切除术,3个月前包块复发.包块质软,无红肿压痛,3 d前包块表面出现溢液.追问病史,10年前因头部外伤致颅骨凹陷性骨折,约1 cm×1 cm大小范围,当时未作特殊处理.入院前头颅CT检查发现额骨正中有2.1 cm×2.1 cm大小的球形骨质缺损(附图),边界清楚锐利,无明显的修剪颅骨缺损边缘,将囊壁从颅骨、硬膜上剥离,完整摘除包块,留下颅骨缺损约2.5 cm×2.5 cm大小范围,填塞少许明胶海绵后缝合切口.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表皮样囊肿,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车善理;周南开;邓宗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致双瞳孔散大病人的手术方法探讨

    特重型颅脑损伤并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损伤,双瞳孔散大GCS 3~5分的病人,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我科从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双瞳孔散大病人32例,现将其手术方法改进及临床救治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周志武;赵开胜;马剑;衣志刚;白茫茫;王小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二次手术原因分析与临床处置

    本文总结我科10年内87例颅内肿瘤术后早期再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分析其原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9例,女39例.年龄9~75岁,平均37.8岁.肿瘤病理性质:脑膜瘤28例,胶质瘤32例,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5例,蛛网膜囊肿3例,转移瘤6例.肿瘤部位:幕上69例,其中额叶17例,颞叶26例,枕叶7例,鞍区13例,侧脑室3例,三脑室及其后部3例.幕下19例.

    作者:杨春林;胡国汉;楼美清;骆纯;卢亦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外伤性脑室内血肿的治疗

    急性外伤性脑室内血肿,在颅内血肿中较少发生,但死残率很高.我院自1988年至2002年共收治12例,占我院同期颅内血肿的2.3%,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培东;王绪超;贾继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0例体会

    2000年5月至2004年4月,我院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武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脑胶质瘤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人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脑胶质瘤HIF-1α、PCNA的表达状况,并将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IF-1α总阳性表达率为71.4%(45/63).其强表达16例(25.4%),中度表达14例(22.2%),弱表达15例(25.4%),阴性表达18例(28.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467,P<0.01).HIF-1α主要表达于肿瘤边缘或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细胞及坏死的肿瘤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脑胶质瘤标本肿瘤细胞均有PCNA表达,脑质瘤Ⅰ级、Ⅱ级和Ⅲ-Ⅳ级PCNA LI分别为1.8±1.2、2.9±1.1、4.2±1.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表达与HIF-1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1).结合随访结果提示,HIF-1α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结论脑胶质瘤PCNA与HIF-1α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HIF-1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HIF-1α、PCNA联合检测可能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作者:高文昌;郭克勤;于如同;潘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带蒂骨瓣在开放性颅骨骨折中的应用

    自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我院对收治的36例开放性颅骨凹陷骨折病人采取带蒂骨瓣开颅并骨片镶嵌法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柱;孙加永;孙翔宇;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