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梅消食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细胞免疫紊乱的临床观察

周振环;孟予城;刘震;郎立新;李君;孙长勇;吕春颖;范华;刘西赞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 细胞免疫, 乌梅消食颗粒
摘要:目的:观察乌梅消食颗粒对缺铁性贫血(IDA)患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的治疗疗效.方法:对不同诱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乌梅消食颗粒联合乳酸亚铁口服液,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加乳酸亚铁口服液治疗,采用三色直接荧光法流式细胞技术进行T细胞亚群检验,对比二者治疗前后是否具有差异.判断联合治疗及单药治疗对细胞免疫是否具有相关影响.结果:与铁剂单药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外周血中CD3+、CD3+ CD4+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更快,CD4+/ CD8+比值较治疗前提升更加明显(P<0.01),联合组CD3+CD8+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细胞免疫紊乱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而且这种T细胞亚群异常可以被铁剂纠正,联合乌梅消食颗粒可以加速这种细胞免疫异常的恢复.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黄蜀葵花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黄蜀葵花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中金丝桃苷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以金丝桃苷的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溶出方式、溶出介质及转速对金丝桃苷溶出的影响.结果:金丝桃苷在1.140 6 ~72.998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98.98%,RSDl.82%(n=9);黄蜀葵花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溶出条件为采用浆法,以0.1 mol· L-1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 r· min-1,取样时间为40 min.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结果可靠,可用于黄蜀葵花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溶出度测定.

    作者:钱芳;张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通心络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功能和肌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通心络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功能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眼轮匝肌、鼻肌及口轮匝肌的神经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6,P=0.043).治疗组患者的眼裂闭合评分、口角偏斜评分和FNF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眼轮匝肌、鼻肌及口轮匝肌的神经电图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健侧波幅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通心络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明确,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肌电图,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双;卢振产;胡正刚;叶国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大肠癌围手术期患者阴虚证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分析

    方法:针对大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阴虚证,采集符合条件病例的大肠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采用罗氏公司含12×135K个基因的人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大肠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并分析阴虚证癌组织组和癌周正常组织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Pathway对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出大肠癌围手术期患者阴虚证癌组织组和癌周正常组织组表达的差异基因共4869个,包括上调基因1574个,下调基因3295个.经检索数据库GeneBank,获取基因名称等相关信息.进行Pathway分析,筛选出阴虚证癌组织组和癌周正常组织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结论:大肠癌围手术期阴虚证癌组织组与癌周正常组织组比较,存在组织差异基因表达特征图谱,主要涉及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内吞功能,矿物质吸收,酮体合成与分解功能,免疫功能等相关基因.其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及p53信号通路等.

    作者:洪朝金;卢丽琴;郭勇;钦志泉;袁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真武汤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Galectin-3及HSP70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真武汤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影响,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配合力竭式游泳成功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每日2次灌胃,持续15 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BNP、Galectin-3及HSP70水平,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真武汤组与西药组均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大鼠BNP水平,使Galectin-3及HSP70表达下调,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均优于或等同于西药组,电镜观察显示真武汤组和西药组心肌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真武汤大剂量组为显著.结论:真武汤调控Galectin-3及HSP70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杜蕊;李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消脂平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研究并完善消脂平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消脂平片中的黄芪、丹参和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色法对消脂平片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 (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1 mL·min-1等度洗脱;漂移管温度75℃;气体压力25 psi.结果: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黄芪甲苷的进样量在0.471 336—4.242 024 μg(r2=0.999 3)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4% (n =5),RSD为2.4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乔立业;汪玥;易伟;苏华;任海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补气通络、祛湿清热法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补气通络、祛湿清热法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肾炎康汤剂口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N、IL-2、胱抑素C(CysC)、尿RBC,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24 h Upro)、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以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检测结果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肾炎康汤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蒲春阳;栗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李敬林教授从心、肺、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探析

    李敬林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冠心病的诊治颇有建树,从心、肺、胃论治,以调气活血为治疗大法,疗效显著.文章以李敬林教授冠心病独特的诊治经验为主线,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法方药、现代研究、临证备要等方面全面解读,并附典型病案以飨同道.

    作者:张泽;依秋霞;王东;李敬林;陈海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组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综合评估分级为D组稳定期气虚痰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CAT评分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PD稳定期(D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吸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500 μg联合口服中药保肺定喘汤,对照组采用吸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人剂50/500 μg,治疗3月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和CAT评分.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②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AT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组稳定期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可以改善气虚痰瘀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何飞;汝触会;陈爱凤;李柏颖;徐俭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痰脂消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痰脂消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500 mg/次,3次/d)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痰脂消颗粒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质量、腰围、中医症状积分、月经及妊娠情况以判定中医临床疗效;同时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耐量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体质量指数、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 (P<0.05).两组患者的BMI、腰围、LH、LH/FSH、T、HOMA-IR、CHOL、LDL、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上述各指标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痰脂消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PCOS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内分泌代谢紊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金榜;王小云;纪峰;黄黎珊;杨娟;游秀密;林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清肝降脂方对脂肪变性LO2细胞HO-1、Egr-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游离脂肪酸体外诱导的LO2细胞非酒精脂肪肝模型,探讨不同剂量的清肝降脂方对肝脏脂肪变LO2细胞HO-1、Egr-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游离脂肪酸诱导脂肪变性LO2肝细胞体外模型.人肝LO2细胞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待细胞均匀分布,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清肝降脂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水林佳对照组,每组6瓶.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细胞均以0.5 mmol/L的游离脂肪酸诱导LO2非酒精脂肪肝细胞模型,诱导24 h后,各组随机抽取1瓶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LO2细胞的脂肪化程度.确定模型诱导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加入10%正常大鼠血清,低、中、高剂量清肝降脂方药物血清组及水林佳药物血清组添加10%含相对应药物的大鼠血清,培养24h后,收集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红素氧化酶-I(HO-1)、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Egr-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LO2细胞HO-1、Egr-1 mRNA和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自拟清肝降脂方三剂量组和对照药物组HO-1 mRNA及蛋白表达有所增高,Egr-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药物组比较,清肝降脂方高剂量组HO-1 mRNA表达有所增高,Egr-1 mR-NA表达有所降低.结论:Egr-1高表达可能会导致肝损伤机制之—;HO-1高表达可能是保护肝损伤机制之一;两者可能都是通过调节TNF-α表达来调节NAFLD细胞的损伤进展.清肝降脂方可明显改善LO2细胞Egr-1、H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为其治疗机制、临床诊断和判断进展参考指标.

    作者:何佳;卢秉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116例产科足月分娩(孕周≥37周)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和87.93%,治疗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3、5d时治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治疗提高了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了黄疸症状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作者:陈爱萍;李志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宽心合剂对于椎基底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宽心合剂对椎基底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医院行椎基底动脉成形术的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术后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宽心合剂,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再狭窄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后,患者复查头CTA或DSA,观察组有3例发生再狭窄,而对照组有7例,观察组发生再狭窄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XB2水平均得到增高,术后2月高,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浆tPA的活性均高于治疗前,术后1月高,然后逐渐降低,观察组血浆tPA活性的升高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时间持续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成形术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宽心合剂,能够有效抑制再狭窄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绍鑫;李藏妥;张卫涛;宋光;尚小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药品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药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的优劣与科学研究的发展,它是保证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的基础.主要对当前中药品质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发现目前中药品质评价中的优缺点,找到当前中药品质评价问题,分析中药品质评价的发展趋势,为中药品质评价的的研究模式提供建议,以期保证中药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更好的与国际药品标准接轨.

    作者:笪舫芳;戴忠华;朱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乌梅消食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细胞免疫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梅消食颗粒对缺铁性贫血(IDA)患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的治疗疗效.方法:对不同诱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乌梅消食颗粒联合乳酸亚铁口服液,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加乳酸亚铁口服液治疗,采用三色直接荧光法流式细胞技术进行T细胞亚群检验,对比二者治疗前后是否具有差异.判断联合治疗及单药治疗对细胞免疫是否具有相关影响.结果:与铁剂单药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外周血中CD3+、CD3+ CD4+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更快,CD4+/ CD8+比值较治疗前提升更加明显(P<0.01),联合组CD3+CD8+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细胞免疫紊乱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而且这种T细胞亚群异常可以被铁剂纠正,联合乌梅消食颗粒可以加速这种细胞免疫异常的恢复.

    作者:周振环;孟予城;刘震;郎立新;李君;孙长勇;吕春颖;范华;刘西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调控TGFβ/MAPK/MMPs通路保护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上皮屏障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贴敷治疗组,OVA致敏,首次激发后,行每周一次的贴敷治疗,共3次.HE染色检测炎症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肺组织金属蛋白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MMP9及Pan-cadherin及磷酸化和非磷酸化Erk1/2、p38的含量.结果: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能明显减轻哮喘豚鼠的炎症,降低肺组织TGFβ水平并通过抑制Erkl/2及p38MAPK磷酸化,降低肺组织中金属蛋白酶活性、MMP9含量,减少气道上皮屏障关键蛋白Pan-Cadherin破坏.结论: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可能是通过降低TGFp-EA1/2、p38途径抑制金属蛋白酶表达和活性,保护胞外基质细胞连接蛋白,起到防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作者:李宁;刘玉丽;花梦;董文秀;才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用药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中医辨证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与单一用ACEIs治疗对中国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CNKI、VIP、CBM、Wanfang Data、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15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980例患者.其中,关于总有效率指标评价的文献有17篇,包括8个单用中医辨证用药组,9个中医辨证用药联合ACEIs组;关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指标的文献有15篇,包括7个单用中医辨证治疗组,8个中医辨证联合ACEIs治疗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指标评价:中医辨证用药联合ACEIs对高血压LVH总有效率优于单用ACEIs组[OR =2.10,95% CI(1.26,3.48),P=0.004];单用中医辨证用药组与ACEIs组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OR=1.22,95% CI(0.76,1.97),P=0.42].②LVMI指标评价:在改善患者LVMI方面,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用ACEIs组[MD=-5.14,95% CI(-6.58,-3.71),P<0.000 01];单用中医辨证用药组优于ACEIs组[MD=-4.95,95% CI(-9.40,-0.50),P=0.03].③不良反应指标评价:中医辨证用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ACEIs组低[OR =0.18,95% CI(0.05,0.59),P=0.005].结论:中医辨证用药联合ACEIs疗效方面上要优于ACEIs药物的治疗;单用中医辨证用药与ACEIs在疗效方面无差异.中医辨证用药联合ACEIs或单用中医辨证用药在治疗在逆转LVH的效果总体上要优于ACEIs的治疗.表明辨证用药在保护靶脏器(LVH)较ACEIs更具优势.在不良反应方面,中药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由于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差,且样本量较少,上述结论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证实.

    作者:骆始华;李林;陈洪涛;陈晓凡;吴向武;林辉辉;邹勇;刘中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参龙煎剂干预肺纤维化大鼠血清IFN-γ、IL-4表达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FN-y、IL-4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对肺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予以醋酸泼尼松龙片0.625 m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0、0.5、0.25 g剂量,按照1 mL/100 g体积灌胃.每组中分别于造模次日起第7、14、28 d3个时间点随机选取6只,进行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和肺纤维化分级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的IL-4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的IL-4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肺组织IFN-y在3个时间段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组、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FN-γ在3个时间段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可通过抑制IL-4、增强INF-γ表达以达到抗肺纤维化的目的,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调节Th 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有关.

    作者:杨丽;吕晓东;刘妍彤;庞立健;刘创;刘勇明;王斯涵;臧凝子;任延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老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共治疗4周为l疗程,采用相应标准评价上肢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活动功能状况,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对照组有效率71.43%与研究组有效率90.48%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升高,肌张力降低,FMA评分和FIM上肢评分均升高,正中神经和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升高,Hmax/Mmax降低,有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较高,肌张力较低,FMA评分和FIM上肢评分较高,正中神经和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高,Hmax/Mmax较低,有差异(P<0.05).结论:肉毒毒素联合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疗效确切,降低上肢肌张力,提高神经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作者:许美飞;卢爱兰;陈和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和评价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3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且辨证为瘀血阻络证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脑心通胶囊或安慰剂,用药3个月并随访3个月.观察用药后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中医证候改善的情况.结果.12周后,试验组中Barthel指数≥75的病例显著多于阳性药组和安慰剂组(77.94% vs.63.57% vs.42.03%,P<0.017);NIHSS量表评分较入组前降低≥5分患者比例也显著多于阳性药组和安慰剂组(63.97%vs.52.86% vs.24.64%,P<0.017);有64.71%的病例达到无明显残障水平(改良Rankin量表0~2级),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7.31%,P<0.017),与阳性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9.85%,P>0.01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09%,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7.97%,P<0.017),与阳性药组相当(77.86%,P>0.017);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有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趋势,尚需进一步验证.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恢复期一瘀血阻络证,能有效减轻患者中风后的残障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性泉;王新高;周德生;杨晓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风病特色中医诊疗方案临床再评价研究

    目的:在辽宁省内对中风病(脑梗死)特色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再评价,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集来自省内5家中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风痰阻络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体针、眼针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体针治疗,针刺20 min,每日1次,14 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并于试验前、针刺7d末、针刺14 d末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价,同时进行治疗前后的病残程度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7d末、治疗14 d末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中治疗7d末、治疗14 d末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组间比较,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残程度评估比较,治疗组的无残疾率、明显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下降1个级别、下降2个级别的患者数也较多.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病(脑梗死)特色中医诊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裴莹;徐锦平;孙明月;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